知曉德川家康會造反?從哪裡看出來的?

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手下老實地像剛過門的小媳婦兒一樣,不能因為後來他奪取了天下就斷定他有謀反之心啊。好比源平合戰之際,源賴朝一開始舉兵也只是想擊敗獨霸朝堂的平家,恢復源氏地位而已,後來奪取天下不過是大勢所趨。

德川家康之所以不敢造反,豐臣秀吉之所以不消滅德川家康,這都是有原因的。

。在小牧·長久手合戰時,雖然織田·德川聯軍在羽黑和長久手兩戰得勝,但是在豐臣秀吉的攻勢下,仍然喪城失地,並且德川家康的領國信濃國的木曾義昌、真田昌幸也都掀起反旗,投入豐臣秀吉麾下。

長久手合戰時,豐臣秀吉已經聚集了六萬兵馬,並且還在不斷召集軍勢加勢,而德川軍與織田軍僅有一萬五千餘人。織田信雄降服豐臣秀吉以後,德川家康更是在領國內發起了連帶農民的總動員令,還下令允許當初剛獨立時爆發的「三河一向一揆」後,被他逐出領地的一向宗寺院重新返回德川家領國重建寺院,德川家康此舉實際上是想獲得一向宗僧兵的支持,以面對豐臣秀吉即將對德川家的侵攻。

天正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十九日,豐臣秀吉已經相繼降服紀伊、和泉的一揆、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越中的佐佐成政、伊勢、尾張的織田信雄等等,唯獨的敵人就剩下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當日做出決定,在次年正月正式對德川家康的領地發起總攻。

結果,十一月二十九日,日本發生了「天正大地震」,地震對德川家領國影響不大,但是豐臣家的領地卻受損嚴重,伊勢灣、若狹灣遭到海嘯襲擊,豐臣秀吉預定在來年出任先鋒的山內一豐的居城長浜城部分被震入水中,山內一豐的女兒被地震震垮的房梁砸死。最關鍵的是,豐臣秀吉儲存征討德川家所用軍糧的大垣城在地震中燒毀,軍糧也毀於一旦。

地震之後,因為要復興領內,再加上日本尚未統一,所以豐臣秀吉對德川家康的態度有所緩和,而德川家康也及時就坡下驢,免受滅門之災。日本的分封制畢竟不同,德川家既然臣服,豐臣秀吉也沒必要冒風險消滅德川家。因為消滅德川家後,難免會有德川家舊臣大鬧一揆,到時候反而更為棘手。並且,即便德川家被消滅,領地也會被其他大名瓜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中的地位自然也有其他人取代,沒了德川家康,還有織田家康,前田家康,武田家康。

所以,豐臣秀吉其實不是不消滅德川家,而是完全沒有必要,德川家康作為豐臣秀吉手下重臣為豐臣家盡心儘力,也可以保障豐臣家的安泰,同時德川家康還是制約豐臣家另一重臣前田利家的棋子,豐臣秀吉需要前田利家與德川家康互相鉗制,防止一方獨大。


可以說對明朝開戰就是秀吉解決問題的方法。

想一想,一個窮苦農民成為天下人,有多少大名不服?只是迫於形式屈服於秀吉?

秀吉號令諸侯滅亡北條家,不就是為了震懾天下嘛?你看那個伊達政宗不立刻就跪了?他把德川家的領地移到北條家的舊地,一是為了削弱家康的勢力,二就是為了暗示家康「你不好好聽話北條氏就是你的榜樣。」

可是畢竟秀吉根基比起各地大族實在不值一提,連譜代家臣都還沒有存下來,大阪的豐臣氏是豐臣秀吉個人的強人集團,他這個霸主一死豐臣家根本不能掌控天下。

天下間不服秀吉的怎麼會只有德川家一家?但秀吉一想,只要自己攻下朝鮮,分封朝鮮八道給自己的家臣,再加上開疆擴土的威望,自己的江山可以說就穩了。

秀吉只是沒有想到兩點:第一是明朝和自己的實力對比,第二是明朝對朝鮮的重視程度,本來秀吉想著就算沒有八道只分四道和明朝和談行不行,但是還是不行,日軍被明軍直接趕下了海,就像千年前白江口大戰唐軍對日軍做的那樣。

這不是因為明朝多硬氣......而是因為,在那個時候明朝可以和蒙古人談判,因為明廷認為雙方關係還算平等,但是對於日本,明朝不認為自己要和一個小國談,宅男萬曆皇帝表示:「給我打!外交部的都敢騙朕,打!」


不得不說德川家康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善於保存實力的人物。

作為今川家人質,可以在今川戰敗之際把握時機,脫離織田和今川的戰爭旋渦而恢復大名資格;

臣服織田家,事實上就是臣服,但卻是以最親密的盟友得到織田大魔王的信任,甚至為了保持信任,換句話說為了保持自家的實力,不惜殺妻滅子;

服侍豐臣秀吉,從織田家的盟友的身份轉為接受豐臣秀吉的支配,可謂德川的心態實在太可怕了,可謂是把姿態放得很低,哪怕曾經嘗試過掌握乾坤,但見勢不妙也善於把控局勢為自已謀求最佳的格局,目的依然是保存實力。

今川、織田都是日本戰國的梟雄,特別是織田,德川家康都能以自已的政治權謀為保存實力和謀求有利格局。

豐臣秀吉自然拿他沒辦法,即便忌憚於他,但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的隱忍讓豐臣秀吉只好一再拖延與其圖窮匕見的撕破臉,不得不仰仗於他。

成為託孤五大老就是德川家康對豐臣秀吉的最致命的一擊。


當時的豐臣秀吉提前除掉德川家康的原因不外乎幾條。

第一,如果當時採取強硬的手段,及時消滅了德川家康也會受到重創,而且還有別的家族虎視眈眈

當時豐臣秀吉採取的策略是把他們遷走,遠離政治中心。可也正是這個失誤為以後關原之戰的失敗埋下伏筆。

第二,當時豐臣秀吉的目標是明朝,而不是國內。


首先,豐臣秀吉是靠為織田復仇的名義起兵的,確實佔據了大義,但是後期他掌權並沒有還權給織田家,自己做大,礙於秀吉的軍隊,諸大名雖然屈服,但是還是有小動作的。秀吉的統治地位不穩,如果突然動德川家康,很可能不好收場。

結果等豐臣秀吉騰出手時,德川家康已經坐穩關東,又碰上猴子遠征朝鮮,結果戰事拖長,自己先死了。


答案應該是沒得選只能浪一把,豐臣秀吉更本沒統一日本,他手下的五大佬全特么是半獨立的。一手提拔上來的武將又大多數有自己的野心。兒子又太小。這個局面下本來應該大封宗室可他兒子太小又不敢封。這個局面已經是死局了。他應該最後也瘋了吧。


說簡單點,實力不夠。猴子也嘗試過學習他的主人來個天下不武,後來發現不行只能來軟的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