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莉,本名吳廣惠,又名吳光偉,英文名Lily Wu,被譯爲“吳麗麗”或“吳莉莉”。1911年出生於河南,兩歲時隨父母遷居北京。父親在北京擔任鹽務局局長,她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就讀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北平的教會學校。

1925年的五卅運動,給吳莉莉很深的愛國主義影響。1926年3月18日,她參加北平學生冒雨舉行的抗議段祺瑞政府的示威遊行。後來,她轉學到上海,在一家商學院的女生部專攻英語。由於班主任對社會工作很熱心,激發起吳莉莉希望去改善工人們悲慘生活的社會理想。1929年秋季開學,她回到北平的經世中學,組織反對教會學校管理制度和昏聵教師的學生運動,她和三十名學生被開除了。不久,她又考取了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外文系。

1934年3月1日吳莉莉與在北平大學讀書的同學張硯田結婚,這時她23歲。結婚幾個月後,丈夫就去日本帝國大學留學。吳光偉畢業後,先在北平中華戲劇專科學校任教。不久,她也到了日本,對那裏的國民教育水平有很深的印象。三個月後,她回到國內,正逢國立南京戲劇學校招收首屆學員。1935年10月吳光偉考入該校學習,1936年初吳光偉扮演喜劇《巡視專員》的市長夫人,很受歡迎。她卻不顧學校挽留而告辭又回到北平,大部分時間在圖書館看書。她在日記中說:“我把演戲看成是大衆教育的一種形式。我在該校學習演技,但不久就發現訓練很有限。雖然這是一所新式學校,但它沒有什麼前途,只不過是給那些腐朽的官僚提供娛樂消遣罷了。”

1936年夏,她到西安,在陝西省政府民政廳當職員,是辦公室裏唯一的女性,月薪60元。而丈夫投靠楊虎城。年底,西安事變發生後,她參加西北民族救亡聯合會婦女部工作,期間與丈夫協議離婚。“我們想動員西安的全體婦女都來參加,我還幫助寫宣言和標語,並在我的辦公室裏搞印刷------對我來說,那真是一段好時光,我平生第一次感覺到我是個有用的人。我和一位懂政治的朋友住在一起,她介紹我認識了一位共產黨員。我渴望從事革命工作,並想知道我最適合做什麼工作。我獲悉有可能到延安學習,就在1937年2月19日來到了這裏。我期望經過全面訓練之後能成爲一名黨員。”

國共合作後,抗日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但進入延安仍然需要組織介紹。吳光偉通過西北救國聯合會的介紹,爲了追求革命的理想而奔赴延安。吳光偉此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演出話劇,熟悉英語,略通日語,在延安抗大學習的同時,就被安排參加外事接待工作,擔任英語翻譯。

1937年3月底,美國合衆社駐天津記者厄爾·利夫(Earl Leaf)到延安採訪。吳光偉受命出任其採訪毛澤東、朱德時的翻譯。隨後擔任史沫特萊的中文教師兼祕書和翻譯。她工作出色,得到史沫特萊(宋慶齡介紹到延安)和朱德的首肯。

她來延安不久,就成爲早期延安最靚麗的女性。1937年延安舞臺上最光彩動人的形象,是獨幕話劇《母親》中吳光偉扮演的母親。另外,她還協助史沫特萊在延安掀起的交際舞運動。引領跳舞風氣,就已經引起革命隊伍裏部分經過長徵的女同志反對,再加她天天跟着史沫特萊與領導人多有接觸。後來因領導人夫人懷疑,發生“吳光偉事件”,遂離開延安,回到西安。

張研田後來也回到西安,與吳莉莉重歸舊好,同時他倆都參加當時設在鳳翔的黃埔軍校七分校,張研田當了政治教官,吳莉莉作了婦女幹事。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張研田在第一戰區任政治處少將處長,隸屬胡宗南麾下。歷時8年的煎熬,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了,抗日戰爭終於取得勝利,他們由西安來北平,由朋友給借了一處房子,住了半個月後,他又回西安。1947年冬張研田再次來北平省親,1949年後張研田預感國民黨大勢已去,離開軍界徑自去了美國,在史丹福大學糧食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學農業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兩年。

1949年秋吳莉莉帶着兩個兒子隨同國民黨撤退到四川成都,此時國民黨要將她們遣送臺灣,吳莉莉得知消息後,帶領兩個兒子逃跑,準備回到延安,結果途中被抓回,還是遣送去了臺灣。到1951年底張研田由美國去了臺灣,在臺灣農學院任教授兼教務長,後提升爲院長。據說張研田一生研究學問,爲官清廉,到臺灣,官拜農學院院長,又是管經濟的副部長,還任臺灣最大國有企業——臺糖有限公司董事長。但他去世後房無一間地無一壠,他沒有任何遺產,惟有的是3萬卷書,也捐贈給了農學院。他在臺灣的兒子在他去世後已無住處,只得貸款買房。據傳吳莉莉和張研田感情並不和睦,吳莉莉晚年還經常懷念領導人,也算是他忠實的粉絲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