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從兩個星球問答而起。

一個人問我過去的幾次轉行,都是怎麼操作的,說轉行不是從零開始嗎,那該怎麼處理。

一個人是從南京到上海找工作,已經拿了幾個offer,薪水比在南京翻了一倍,然而她依然有心儀的企業。

只是這個企業有招聘公告掛在網站上,但投簡歷不被查看、打總機電話沒人回應,她想去陌生拜訪,問我是否有可能。

陌生拜訪,這個在校園招聘里叫霸王面吧?也就是你並沒有收到面試邀請,依然強行上去找機會,也許有成功的,我就曾經這麼著拿了普華永道的offer,不過我沒有去,主要是想練手。

但是社會招聘,這種做法就有點怪了,撲街的概率很大。

這兩個問題折射出一種現象:你工作後的圈子越來越窄,該從哪裡獲得新的工作機會,又該從什麼渠道擴大人脈呢?

還記得我反覆提起的工作選擇嗎?


我一直建議你們,第一份工作是培養職業習慣,給你打基礎的,因此建議你去相對大的平台,多做需要對外交流合作的崗位,不建議去B輪融資之前的小公司、創業公司。

當然了,有些只融到B輪的公司也很大,比如京東金融,今年完成的B輪融了20多億美元,螞蟻金服也只融到C輪而已,但這就算「大平台」,不是創業公司了。

為什麼建議你們要去大平台呢?相對正規、有保障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方便你交朋友,不只是交男女朋友,更重要的是找到事業上的合作夥伴

很多人到了工作崗位中會發現,認識人變得很困難。

曾經你們在學校里,無論是一起上課、圖書館佔座、食堂買灌餅、操場跑步、小賣部、學生會、講座上、買賣二手貨、BBS中,哪怕在澡堂子里都有朋友可交,但工作了就沒這機會了。

你的圈子從無窮大變成了你所在的部門,變成了你工位前後左右的鄰居,變成了釘釘里找你聊事的同事,然後就沒了。

所以你們如果不是專業技術崗,比如程序員,最好去做那些能和儘可能多的人打交道的崗位,比如產品經理、運營、市場、商務BD、銷售之類的。

你在與別人的溝通協作中找到那些聰明能幹的人,無論是向他學習,還是跟他交朋友,都是對自己有很大好處的事情。

而且通過工作接觸是最為順暢自然的一種方式,大家首先心理上不會排斥,其次情緒上不會直接對抗,再者,還能通過各自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精神,了解對方的人品。


我可以說,這10年職場,我的老朋友是我的大學同學,所有新增的朋友幾乎全部來自於工作關係:

我待過的各個公司里的前同事們、前老闆們、客戶們、合作夥伴們,還有少量是通過寫微博認識的。

第一份工作,我在銀行總行做後台,風險審核,每天就是看合同,給我服務的那幾個分行打打電話:你這個合同有啥毛病,儘快修改,重新上傳。

不知道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怎樣,沒有外網,一個大部門一百來號人,就4台電腦專門用於連外網,還只能上白名單內的網站(比如新華網這種),休息時間才能排隊用。

那會兒也沒4G網路,微信不存在的,每天打卡進入辦公室就進入了與世隔絕狀態,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啥事,也沒客戶,也沒外出交流機會。

做了不到3年,我人都快瘋了,感覺跟坐牢沒兩樣,抑鬱得不行了,直接辭了工作,一打包去上海創業了。當時就一個目的:我太想出去看看了。

我全家對我的離職表示熱烈支持,我爺爺都說:不讓孩子出去交流,這算什麼破工作,都待傻了,你早該換了!爺爺給你打錢!你出去闖蕩吧!


我去上海是和當時的男朋友的朋友一起去的,他在互聯網公司做運營總監,帶我找了幾個上海的合作夥伴創業做電商,但是事沒做起來,只是在上海待了大半年,交了些朋友,又回北京了。

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聯繫同學們:我胡漢三又回來了,誰家招人啊,給我內推!

幾個女同學紛紛給我推薦工作,拿了好幾個offer,選了個最偏銷售的崗位,因為後台實在是做怕了,我想多出去跑跑,這麼一做就是5年半,創下了我目前職業最長的一段記錄。

做到後來,又膩了想折騰,當時和我從銀行前後腳離職的一個男同學,跑去讀完MBA後,轉行做投資了,他給一家公司投了C輪,需要我這樣的人,直接給我介紹到深圳去了。

我就這麼在深圳待了一年半,這不是要裝修嗎,就想著還是得回北京盯著呀,我又開始發動之前的朋友給我介紹,就這麼跑去廈門待了一個月,剛回北京,我曾經的客戶挖人,又給我轉了個行。

所以看起來我北京、上海、深圳多地在折騰,換了4次行業,其實每一次都沒有出去市場上陌生求職,也完全沒有從零開始過:

每一份工作都是上一份積攢下來的資源,每一個新工作就用上老技能的同時,再發展一個新技能。

我自己覺得走得還算不錯的,但今年夏天我們銀行同事10周年聚會的時候,一個女同事替我惋惜:你這麼能折騰,早點去做賣方,趁著年景好,一年百來萬,用得著這麼辛苦嗎?

我想想,還真是,走錯路了,沒看清方向。


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每一次選擇,你都不一定能選到最好的,事後回想起來總有遺憾,總有不足,就像你每次買賣股票,不太可能最低點買入最高點拋售,總有不如意的地方。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不該做這些選擇。

人生的路長得很,三四十年的職場,換幾次跑道,轉幾個方向,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現代社會很少有人能一個方向做到死了,畢竟我們又不是手藝人。

所以,在工作的時候,你要記得給自己留後路,那就是你要儘可能地去多認識人,多交朋友,多散播自己的口碑,因為不定哪片雲彩會下雨,要記得有棗沒棗打三竿子。

你們知道海星吧?這玩意兒可神奇了。

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它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的生物。人類的核心是大腦,很多國家把腦死亡的人視作死亡,大腦指揮我們的一切,人屬於高度中心化的生物。

但海星不這樣,它們沒大腦、沒脊椎、沒有神經中樞,也沒有明確分工的眼睛鼻子。它的棘皮上長滿了微小晶體,每一個都是眼睛,都可以獲得外界的信息。

我們人斷一條胳膊,是絕對長不出來了,海星不一樣。你把一個海星撕成好幾塊,扔回大海,每一個碎塊都能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變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

它們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身體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它們都能夠自然再生,把自己長完整。

某些種類的海星就是由於如此了不起的再生能力,甚至可以無性繁殖,厲害吧?


你要學一學海星:

廣泛地觸及和搜集外部的信息,讓自己可以四通八達地拓展,每一條路都能夠完善自己,每一次選擇都能讓你把自己變得更完整。

你甚至可以從一個海星,裂變成好幾個海星,全面開花式發展,現在把這種時髦的方式叫做:斜杠青年or中年。

我給你總結一下:

1 多到大平台里,需要對外合作交流的崗位上鍛煉

2 建立自己的口碑,多交點朋友,多長點觸角,多搜集信息3 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變成多面手,從一個海星變成好幾個,裂變式發展

有問題星球找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