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海)公佈2018年業績。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港幣3012.4億元,同比增長29.8%;全年銷售回款港幣2726億元,回款率90.5%;股東應佔溢利港幣449億元,淨利潤率26.2%。據瞭解,中海將繼續聚焦一二線城市,保持利潤優先戰略;2019銷售目標爲港幣3500億元,增幅約16%。

  利潤優先 量價平衡

  衆所周知,中海一直以高淨利潤率常位居上市房企前列。根據近三年的年報數據,中海2016-2018年的年度淨利潤率分別爲23%、24.6%和26.2%,持續處於高位並穩步上升。在規模方面,近幾年中海似乎“跑輸”了行業第一梯隊,這也反映了中海的規模理念與取向,即走利潤優先、規模適度的發展之路。

  對於規模的增速,中海主席兼行政總裁顏建國表示,“由於結算的原因,中海的營收由過去幾年銷售轉換而來,前兩年中海的銷售速度增長沒這麼快,所以規模增長稍微慢一點”。不過,他認爲,中海追求利潤優先,高位的淨利潤增長,也需要規模的保障,公司繼續堅持一二線城市的策略不變。根據中海公佈數據推算,2018年中海項目銷售均價同比上升17.8%至18905港元/平米,較上年度的16049港元/平米高出近3000港元/平米。

  在項目佈局方面,中海公佈數據顯示,濟南華山瓏城、成都錦江城、廣州亞運城、北京寰宇天下四個百億大盤進入全國單盤銷售額前十,共計銷售金額約人民幣410億元,佔中海全年銷售總金額的13.6%;根據數據推算,前述四個項目共計銷售面積約195萬平米,約佔公司銷售總面積的12.2%,四盤平均銷售價格約2.1萬元/平米,也許這正是追求利潤優先與量價平衡的基礎與結果。

  佈局大灣區 培育新產業

  在土地儲備方面,顏建國透露,中海始終堅持一二線的策略不變,目前中海系列公司的9144萬平米土地總儲備中,一線和二線分別佔15%和65%,中海宏洋佔20%。去年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土地投資額達400億,佔比超過1/3。

  據介紹,中海看好大灣區未來房地產市場,將適當傾斜資源,繼續加大在大灣區的投入,目前公司在大灣區的土儲貨值和建築面積分別居前三名和前六名。公司副總裁、華南區總經理莊總表示,中海在大灣區11個城市都有佈局項目。具體來說,2018年銷售合約額470億港元,佔比近16%;大灣區內土地儲備約1400萬平方米,佔比超過15%,貨值將近3000億港元。

  對於公司業務結構和資源配置問題,顏建國表示,將以90%的資源用於當下的住宅開發;投入7%到8%的資源於自持商業,作爲第二層次也就是明天的產業,去年這部分業務收入超過40億港幣,增速達38%,公司希望這部分業務在2023年達到100億港幣;而在作爲後天的第三層次的教育、社區養老、物流園區等創新業態上,公司將投入1%到2%的資源,希望這些創新業態圍繞業主的美好生活服務並創造新的增長點。

  【撰文】邱永寬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