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這個詞,在歷史教科書上,它一定是反動的、大老粗。

就民國這段軍閥輩出的歷史而言,軍閥中的壞人確實不少,如張宗昌,石友三之類。

但也不乏有一些另類的軍閥,他們學識豐富、重情重義、三觀極正、人品一流。

譬如,一度曾被視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直系大軍閥吳佩孚,才情學識、人品氣格、武功戰績,在多如牛毛的大小軍閥中,屬一流人物。

1、一闋《滿江紅》,致敬嶽飛

史上有兩首最激昂悲壯的《滿江紅》,一首是嶽飛寫的,另一首就是一生以嶽飛為偶像的吳佩孚寫的《滿江紅 登蓬萊閣》。詞雲: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濤大作。想當年,黑吉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吳佩孚以秀才出身而成軍閥,上馬提槍,下馬呤詩,詩詞字畫,均是一流才情。

這一首《滿江紅 登蓬萊閣》寫成後,吳令全軍傳唱,既是他部隊的軍歌,又是他部隊的思想教育素材。

日本人聽了自然不爽,有一日本記者到洛陽採訪他,曾當面質疑他:

——你詞名為登蓬萊閣,可登上蓬萊閣根本望不見長白山啊?

吳正色回答道:

——我心眼通靈,豈止是長白山,你們日本的富士山,我也能望得見!

一句話,懟到日本人無話可說。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日本人看上了當時已經落難的吳佩孚,想請他出山。

吳佩孚說:請我出山可以,你們先全部退兵出中國。

2、潔身自好,不嫖不賭不抽鴉片煙

他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在最鼎盛期,吳的勢力幾乎控制了大半個中國,如果不是馮玉祥陣前倒戈,他或許就真能統一中國了。

但就是這樣的權勢,在那樣的亂世裏,他卻活的如同一株蓮花,清潔自好。

他一身不嫖、不賭、不抽大煙,同樣也不允許自己的部隊做這些。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部隊,一度曾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一名臨上戰場前曾經嫖妓的炮兵團長陣亡後,他說:

——戰場是神聖的地方,神明是不能容他這種不幹凈的人。

此話雖然未免冷酷,但在軍紀敗壞的軍閥亂世,這樣的領兵者,絕對是一股清流。

3、著文立說,軍閥竟也有此等才情

吳佩孚一生,視關公、嶽飛為偶像,重情重義,更具風骨。

一生之中,不管遭遇何等失敗,終不肯屈身入租界以求自保。

1924年直奉戰敗,有人建議他入天津租界避難,他厲聲罵道:

——堂堂軍人,託庇外人,有傷國體,烏可為者!

被蔣介石的北伐部隊打敗後,日本人請他到日本去,他堅決拒絕:

——我連租界都不肯入,怎麼可能去日本?

那些動輒就跑到日本避難的革命黨人,不知見此,又作何感想?

他詩詞一流,九一八後曾寫詩云:

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

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歌聲高處哭聲高——真是讓人淚奔的句子啊。

日本全面侵華後,他屈居北平,以讀書度日,竟然做起了註解《春秋》、《左傳》的事來。

在他勢力最鼎盛時,蘇聯人主動提出給他錢給他武器,扶植他成為中國統治者,他斷然拒絕,認為中國自己的事, 不應有外人染指。

晚年,他自擬一聯總結自己的一生: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箇解甲歸田。


我認為,吳佩孚是一個軍閥,也是一個不失民族氣節的中國人。

我對吳佩孚知之甚少,不敢百度,怕悟空扣一頂「搬運工」的帽子。我是湖南人,初中時期學的中國歷史,吳佩孚是一個北洋軍閥,被北伐軍打的兵敗如山倒,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此外,吳佩孚鎮壓工人罷工,毫不手軟,所以,中國工人階級對他恨之入骨。

我80年代曾經訂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江蘇分會主辦的《民國春秋》雜誌,現在,由於經濟原因,不訂閱了。其實,《民國春秋》是一份不錯的雜誌。我想說的是,我們平時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才能上懂天文,下曉歷史,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回過頭來說吳佩孚,我們發現,日本侵略者想把他搬出來,當傀儡,被他斷然拒絕了,也不失中國人的民族氣節。其實,我們看待歷史人物,應該多角度的,客觀的看待,不要認為好人完美無缺,壞人一壞到底。古人說,人心難測,人心隔肚皮,意思就是人性是複雜的,我們要正確看待別人,也要正確的看待自己。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大軍閥,曾經與北伐軍大戰汀泗橋與賀勝橋,兵敗後做起了寓公。吳佩孚當政時,瘋狂鎮壓和迫害工人運動和運動領袖。1927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就是吳派兵鎮壓槍殺工人和共產黨。著名「二.七」烈士林祥謙就是被吳下令砍死的。由於在吳佩孚的鎮壓下,轟轟烈烈的江岸鐵路罷工運動失敗了。所以,吳佩孚是一個鎮壓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人運動的劊子手。


在中國近代北洋政府軍閥混戰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將領,他便是直系大將吳佩孚。吳佩孚在北洋政府時期,他也算一位悍將,與南方革命軍多次交戰,給革命軍造成重大損失的一位人物。

而吳佩孚最大的輝煌,還在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時期,做為直奉的指揮官,他指揮直系軍隊打敗了奉軍,一時在北洋政府功勛卓著,但後來在第二次中失敗,此後退出中國政壇。

而吳佩孚確實算得上北洋政府中的名將,但他更多的更像是一位儒將,雖然他與革命有違,但是卻識大義,而且為人勤儉,在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之時,他依然是剛正不屈,就這點,他也值得後人尊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