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


關於布魯斯和爵士的區別,我想大體上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形式上,二是表現手段上; 因為從布魯斯到爵士的轉變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存在過渡並且不斷進行的一個過程,這其中有很多過渡的形式,其中一種是廣泛被人們所公認的爵士樂的前身——ragtime,(由於我個人對於爵士樂這門近百年的音樂大科目的書面瞭解還停留在比較淺薄的狀態,所以尚不敢過多妄言),因為起碼我現在還不足與否定這個觀點,用[黑皮膚的感覺]一書中的一段話來簡要闡述一下布魯斯到爵士樂的一個形象的手段「……響板節奏移植到左手,變成平穩的、類似進行曲般的低音伴奏;右手模仿班卓琴,彈出強烈的切分旋律,這就成了一種新的音樂,它被叫做『rag-time』……」

其實我這人一直覺得無論是美術還是音樂,這樣的感官藝術,理論都會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聽眾的欣賞,當然我並不否認一定程度上某些理論可以引導聽眾更接近於創作者的意圖,但我仍然強調個人認識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大量的對比才能真正明白布魯斯與爵士樂的根本區別,因為只有強烈的自我欣賞意識,纔可以培養出對於音樂的見解。

像盛行於60年代的soul jazz,就有大量的布魯斯元素在裡面,所以這裡我們就遇到了一個理論和感官的衝突,既然爵士由布魯斯而來,又何談「大量的布魯斯元素」呢?舉一個形象的例子,我們品嘗蛋黃醬,從其口感的味道上我們很難得出它是由蛋黃製作的,而如果我們自己再把蛋黃攪進去,就一下子可以嘗出裡面的蛋黃味道,但是這個過程如果用廚師的理論知識和學校裏的化學成分報告來解釋是不是就顯得太過乏味了呢?面對化驗單上這個酶和那個酶的反應,我們就很難再有食慾了。

尤其是對某種音樂的直觀接觸(聽)還不多的情況下,尋求一種感官感受的答案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不同人、不同視角、不同心情、不同環境下由同一支曲子感受到的東西卻是不盡相同的。

剛開始接觸爵士樂,最要的是多聽,其次是接觸一些資料,我指的是爵士樂的一些歷史性的東西,創作的背景、時代和當時的社會氛圍等等,這樣更有助於你理解音樂所傳達的意圖,我堅持認為即使最即興的創作也包含創作意圖,當然這也是個人看法。

如果你聽了一些爵士作品,覺得喜歡,不妨慢慢來,先聽一些現代的,然後逐漸深入,從最貼近我們時代的東西入手是一種最容易最直觀的接觸方式,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能探討更多更深層的音樂見解~!


分爵士樂和布魯斯的區別個人看法,白人音樂世界裡古典樂為複雜,鄉村民謠為簡單,在黑人音樂世界中,爵士就是古典,布魯斯就是民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