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毕国智执导,俞飞鸿、大泽隆夫领衔主演的电影《在乎你》日前登陆院线。影片采取意识流叙事手法,以北京、北海道为背景城市,色调、构图、运镜手法细腻考究,其中俞飞鸿的面部特写与北海道的雪中街景堪称惊艳;然而故事断裂明显,剧情反转缺乏铺垫,人物心路历程语焉不详。与其说这是部情节突兀对白拖沓的学院派电影,不如说这是部单帧画面极富美感的明信片合辑。



意识流叙事≠随意反转+情节冗余



《在乎你》主要讲述女设计师袁元(俞飞鸿饰)在母亲去世后心结日益严重,幻想自己十八年前没有流产,女儿(木下彩音饰)出生长大,从日本前来相认。在女儿“不辞而别”后,她重返北海道小镇,与前夫、婆婆重逢,参加女儿的成人礼,但终于幻觉破灭,她告别过去,重归现实。



影片意在展现当今女性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抉择。采取意识流叙事手法,依循女主人公的幻想推进剧情,但却忽略了前情铺垫,拒绝提供观众任何判断虚实的线索。影片反复描写女主袁元与女儿Keiko相处的场景,其间没留下半点关于Keiko并非真实存在的暗示。在最后十分钟,剧情毫无预兆地反转并仓促收尾,待到电影结束,观众面面相觑、不知所云。这种意料之外同时也在情理之外的编排让观众惊愕而非惊喜,甚至有种“被戏耍”的不快。


此外,影片部分情节虎头蛇尾,不能为主题张目反而有赘余之嫌。如袁元在讲座结束后突然昏倒在众人面前,既未就医也未服药就不了了之;影片前半程特意介绍了袁元的商业伙伴兼蓝颜知己,这一角色也在后半程却不知所踪;袁元身穿冬衣将自己沉入冰冷溪水,随后竟能自如起身回到岸上……这些冗余的人物与失真的情节使得剧情旁逸斜出,主线模糊。



设置悬疑+虚实呼应:罪不在叙事手法



《在乎你》剧情层面的失败不能归咎于意识流叙事手法。意识流电影虽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主要叙事脉络,但必须同时兼顾外部环境与人物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即使是描写纯粹的“人内传播”(注:“人内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也一定要在细节处留下伏笔,帮助观众在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间顺利切换,从而激发观众共鸣。



从上世纪50年代末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到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意识流电影经过国内外导演的不断诠释,逐渐衍生出一套兼顾文艺与商业的叙事范式。近几年以幻觉、梦境及精神分裂为创作题材的国产电影显著增多,2012年李玉执导的《二次曝光》讲述女主人公宋其在经历母亲被杀、养父车祸、父亲癌症去世后出现人格分裂,幻想恋人与闺蜜偷情,自己失手杀人的故事。影片同样专注于描绘女主角的幻想,但导演李玉更加了解悬念设置的重要价值,在展现宋其主观臆想的同时,通过刻画其他人物与宋其互动时的神态、语言等细节,透露女主角举止有异的迹象,进而帮助观众按图索骥,实现虚实呼应与切换,这才是意识流叙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乎你》正是因为缺少悬疑视角,过度强调以实代虚,造成观众跟不上剧情发展节奏与人物心路历程,导致口碑与票房的不理想。虽然中日团队合作拍摄为该片注入了鲜明的日本文化元素,将画面的审美水平提升至新高度,但电影终究要以故事作为核心竞争力,再美好的风光再动人的面庞都无法单独撑起电影的大屏。



人生赢家的判定标准有且仅有一条?



《在乎你》中,袁元人到中年,从事自己热爱的服装设计工作,作为时装品牌开创者,拥有时装生产工厂与上百家实体门店,这意味着袁元在金钱与理想层面很大程度上已经达成自我实现,而追求自我实现正是当年她选择放弃婚姻离开日本的初心。单身、无子女、母亲已故,于她意味着要忍受独处的冷清,同时也意味着自由与无限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元算是求仁得仁。


“人生赢家从来只有一个判定标准:你得到你想要的,你认可你得到的,求仁得仁。”如果我们以事业精进作为奋斗目标,那么以孤独与忙碌为代价换取到了功名利禄则应被定义为成功;如果我们将家庭美满视为生活真义,那么以牺牲个人爱好与梦想为代价换取到了爱人在侧子女成才也应被定义为成功。世上哪得双全法,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认知水平何其有限,没有谁能同时得到这世上一切珍贵,因此人生赢家必定只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而非面面俱到、十全十美。



《在乎你》中袁元说:“曾经犯下的错误像个弃婴,在看不见的地方长大,唯一的诉求就是被我记得。”显然她认为当初放弃生育的决定是错误的,现在选择与自己达成和解也不过是生活提供的唯一选项。这仿佛应验了王尔德口中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二是我们得到了想要的。”庸碌如你我貌似总难以自洽,眼睛不是盯着那些得不到的美好,就是盯着那些为了得到而做出的牺牲。


笔者倒是觉得,与其挣扎着说服自己原谅曾经的失去,不如宽容地鼓励自己放下最初的舍弃。得与舍之间难以平衡,所有人必须做出抉择,有些失去是我们主动为之,是人生前行路上必须付出的成本,学会承担选择伴随的风险,同时乐享付出换来的收获,才是生活明智又快活的打开方式。


文 | 邵公子





“北影节”导览:它特别牛,绝不只是因为出神入化的摄影技法


“已完结”的《权力的游戏》:从“割脓泻火”到“价值疗伤”


有人行“拆穿家”的勇猛,有人存“不说破”的悲心


对话锡兰:创作是我摆脱忧郁的方式


画说吴冠中:水陆兼程 他的风筝不断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