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藝術工廠,我很久前便已聞大名,只是不曾去過而已。

近日有緣終於得窺廬山真面目,見識了一番前蘇聯、原德國在華建設工業項目的文化遺產。

我對德國包豪斯建築不懂,但卻對工業文化遺產的再開發有些瞭解。於是便興起了寫些文字的念頭。

依靠原有工業文化遺產及其場地搞新興產業,地處京城的「798」在國內無疑是有代表性的。這在老北平城消失後尤其令人懷念,成為一個歷史時代曾經存在的城市烙印。

很多國際城市之所以聞名,並非只是經濟社會的繁榮與休閑娛樂的發達,還有見證歷史的諸多建築令人思緒萬千、心馳神往於歷史深處。

一座城,不應只承載現在,還應貫穿歷史和未來,才能顯得飽滿大度與厚重,才能擔負起千年都市的榮耀。

這是我與計程車師傅一陣神侃後的深切感受。

德國的魯爾區之所以能夠因轉型聞名遐邇,棕地再開發大規劃下工業文化遺產的修複利用和旅遊開發,功不可沒。國內山西等資源型經濟地區在此方面也已有響應與佈局、舉動。

這使得「798」藝術區的存在不再孤單了。至少已有同行者。

我這樣的藝術門外漢,還是能夠從藝術外找些靈感的。

當然,感觸並非僅限於此。

市場經濟大潮下,我對「798」經濟功能是比較感興趣的。大白話,就是這些人集聚於此,無論是藝術家、作家還是企業家,到底靠什麼維持生計呢?

空間租賃無疑是一個途徑。利用「798」的品牌效應與無數藝術新人成名的期盼,把自己有限的空間租借給藝術新人,用於作品展覽傳播,來賺取一些租金與門票。

遊覽觀摩中,我就花費十元錢買了張門票,去看了一場據說是義大利風的抽象派表現主義畫作,雖然沒看懂。

出售、拍賣也是條傳統路子。這裡有專門的藝術品收藏、拍賣中心,也有不少店鋪內的藝術品比如畫、陶瓷作品、銅藝作品等明碼標價出售。都是些我這樣的門外漢不認識的名人所作。

動漫創作與工程區塊鏈這些有潛力的產業,在「798」也有入駐。動漫創作及其周邊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在這個藝術濃厚的園區內估計是能夠汲取到更充分養料的。而今年來尤其火爆的區塊鏈技術創新能夠出現於此,也再次從側面反映出「798」的魅力。

不僅藝術家,關聯的高新科技也作為經濟要素開始在此集聚了。

那麼,玩得比較科技、比較現代的做法,也就不足為奇了。比如,「藝術+it+眾籌」形成的高新產品諸如軟體等,通過「煙立方」這樣的中介商店,也可以實現動輒上百萬的交易。

每年來「798」觀摩、訪問、旅遊與合作的人羣中,據百度百科文字顯示約有 20% 的人會在此購買藝術品。

「798」藝術區,與現代科技、中介服務等結合起來,擁有足夠變現能力後,成為一個立足濃厚歷史遺產基礎上的現代創意藝術工廠。

這與新建的各類產業區諸如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新區等等,顯然有著很大的不同。

沾染了歷史厚重感和藝術氣息的「798」藝術工廠,儘管也變現,也在意金錢,但在說辭和態度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消弭了不少純粹市場經濟容易滋生的「銅臭味」。

比如,一家「有熊出沒」的咖啡店裡,其出售的各種玩具、玩偶,就推崇玩具帶來的陪伴、愛和善意,選擇性地過濾掉了那些崇尚暴力的買家。

市場經濟時代,這著實難能可貴,據說他們已堅持有十年了。除了人本身的價值取向外,我覺得「798」提供的自由發展氛圍及包容性,也至關重要。

這是我在其他各種開發區所不曾見到過的。至少我沒有直接體會到。

也許,「798」與其他各類開發區的不同,在理念、觀念層面就集中表現於此吧。

如果考慮到其內奧迪設計中心、北京市電子技師學院等的存在。「798」產企校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也不言而喻了。

佔領原「718」廠一隅之地與「798」緊密相連的新晉防控網路病毒科技企業「360」,雖然還不知其未來能對「798」有何貢獻,但科技與藝術產業的毗鄰,無疑為「798」濃厚的歷史味道中增加了不少科技色彩。

歷史滄桑與時代技術潮流相得益彰下,「798」正走向一個令人期待的新未來!

(完結)

封面圖片來自網路,文中圖片來自手機原創自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