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 14:48

〔記者林曉雲/臺北報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今年夏天帶領原住民學生前進烏來下盆部落,親自醃豬肉、釀小米酒、射箭,學習逐漸流失的原民文化。未來中心不僅肩負原民文化保存推廣,更擴大對原住民族學生的協助,期盼學生畢業後,有朝一日能返回部落服務,發揮所長,幫助原鄉永續發展。

臺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表示,全校目前約有100位原住民學生,以阿美族最多,校方將整合資源,深化對原住民族學生課業、生活協助及就業輔導,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原資中心的成立,希望讓原住民學生有「家」的感覺,也成為族羣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場所。原民學生未來學有所成,有朝一日也能返回部落服務,幫助原鄉永續發展。

來自排灣族的北科大機械繫林世傑,也擔任校內山地文物研究社長。因為讀國小以前在臺東部落成長,充分感受到原住民對大自然的敬畏精神,能夠對應在許多做人處世之道,他表示,藉由成立原資中心,希望能讓校內國際生、本國生都更認識原住民傳統,交流多元文化。

原資中心今年已陸續規劃藝文展演、文化週及泰雅文化體驗營,加深原住民學生對自身文化的歸屬感,其中,今年暑假20多位原民學生深入烏來的下盆部落,和當地耆老、獵人老師一起學習傳統獵人文化,包括射箭、砍竹、生火,自己醃豬肉、做竹筒飯,體驗逐漸流失的原民文化。參與學員回饋「認識很多不懂的文化」、「最大收穫就是感受,自我認同的那股向心力。」 原資中心於11月舉辦布農族部落文化體驗。

  •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臺北科技大學「原資中心」揭牌。(圖由北科大提供)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臺北科技大學「原資中心」揭牌。(圖由北科大提供)

  •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臺北科技大學「原資中心」揭牌。(圖由北科大提供)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臺北科技大學「原資中心」揭牌。(圖由北科大提供)

  •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體驗原民生活。(圖由北科大提供)

    和耆老學射箭、醃豬肉,體驗原民生活。(圖由北科大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