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李鴻章說的點沒有錯,他是站在自己階層分析問題,現在人應從歷史角度考慮問題對於錯,不僅是李鴻章,梁啟超也有他時代局限性,這才有走向共和正確路線!

走向共和就沒有局限了嗎?其實都有,孫中山並沒有把中國帶上一個獨立自主中國,由於局限,使用貧窮落後的中國變成幾十年的軍閥混戰時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要經過先輩們多次努力,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克服從從困難,一步一步地自我克服自已的錯誤才能走向富強!

毛澤東帶領我們走向獨立自主,鄧小平帶領我們走向繁榮富強,新一代領導人讓我們走向偉大,這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循序漸進的結果。

不是拍馬屁,中國人優此發展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志強不息,努力向上創下的功績!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作為中國人應自豪,驕傲!我們的民族經歷幾百年的涅槃,終會屹立世界之顛,這一點我絲毫不懷疑!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以及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各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這些鬥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客觀上由於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受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鬥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李鴻章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個「與鬼周旋」的官員,也作為開明的士大夫階層,在他周遊列國的過程中,他看得出清朝已經不可救藥。而且他還是曾國藩的門生,跟湘軍將領都有交情,自己本身又是淮軍統帥,應該說還是有推翻清廷的實力的。可是對於一個受到傳統教育,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人來說,造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因此,為了清朝再能走下去,他們進行了洋務運動,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的技術來改變中國,最後也失敗了。

在社會的大變革時期,從一種制度過度到另外一種制度,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春秋戰國時期,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索,最終才成功。同樣的,近代也是如此,當時的中國處於封建社會,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封建社會接下來會到資本主義社會,而且當時最發達的國家也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梁啟超這些人想改革封建專制制度,學習日本建立君主立憲制,卻以失敗告終。 最後還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這一過程如果從太平天國運動算起的話用了98年,途中經歷了四個階級的努力,最終才得以成功。

所以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過程,社會變革更是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所處的環境、歷史背景,這決定了他能不能超越自己的階級和時代,去做下一代人做的事, 所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其實戊戌變法的梁啟超也深知保守派勢力很強大,清廷主要權力還掌控在以慈禧為首保守派手中,如改革變法勢必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他們掌控朝政大權,他能交出手中的權力嗎?肯定不會,自己榮華富貴,自己活的好就行,就是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也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李鴻章老奸巨滑,老謀深算,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廷慈禧和李鴻章難辭其咎,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清廷慈禧也知西方列強大,也想變法圖強,但是讓他們交出權力,就止步不前了,所以梁啟超等改革派,要說服李鴻章支持他們變法圖強,富國強兵,李鴻章深知自己以交出權力,也無力在支持改革派,也只能說,一代人只能作一代人的事,餘下的事留給後代人去作吧。


陳哥論史

45分鐘前 · 歷史領域創作者

要看李鴻章講此話的背景

當時庚子國變 李鴻章組織東南互保 沒有理會慈禧要他北上勤王的詔書「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有南方獨立的態勢。梁啟超趁勢勸李鴻章出任大總統 取代腐朽的清王朝,於是李說出了這一番話。

意思是我們一代己經做了該做的事 至於共和 之類的是下一代人做的事。李已經花甲之年了 經歷了那麼多事 快走向人生終點了,是該蓋棺論定的時候了,不想再經風浪了。至於下一代人共和也罷革命也罷都與老夫無關了。

我同意陳哥論史的觀點


李鴻章對梁啟超說這句話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李鴻章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較深,不能徹底放下忠君思想。他是一個典型的清臣,不可能背叛清王朝。

第二:李鴻章備受朝廷(慈禧)寵信,官居高位,對清王朝具有特殊的感激之情。

第三:李鴻章在國內民間名聲較臭,不可能擔當革命的領導,不可能成為革命的一面旗幟。

第四:李鴻章自感年老,時日無多,沒有足夠的精力參與革命,即使心有想法,也力所不逮。

第五:李鴻章對清王朝的實力有著清醒的認識。憑其晚年的實力,不足以推翻清朝。(武昌起義時如果不是袁世凱不肯為清朝效力,辛亥革命只會被扼殺在武昌)。

第六:清王朝對李鴻章這樣的重臣不可能沒有任何防範。李鴻章自知慈禧等人是對他有所防範的,一旦異動,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慈禧在清朝統治者的立場還是很強的多少起義革命造反在她沒死前通通都是失敗她死了不到3年就滅亡了對內的指揮能力還是很強的!


如何理解《走向共和》中,李鴻章對梁啟超說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這句話?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

1、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鴻章是認同梁啟超所說的方式,更是對梁啟超的一種認可;

2、其次,李鴻章知道他在清王朝的定位,更何況他那時已經垂垂老矣,而面對後生可畏的梁啟超,大感欣慰,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3、最後,李鴻章是對那時的政治環境以及清廷狀態的一種總結:現在清王朝還沒滅,我是屬於清王朝的;而你梁啟超可以去實現你的理想國,而我只能附庸清廷;可謂你我是兩代人,我有我的超時,你有你的故事。

個人之意,分析不確之處,還望指點!


這句話是《走向共和》,李鴻章在任兩廣總督時對梁啟超說的。

李鴻章本人對戊戌變法心裏面是贊成的,但在政治上是堅決站在慈禧太后一邊的。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對時局看的很清楚,但知道自己對推行新政是有心無力的,所以對梁啟超說:「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即是無奈,也是事實。

大半輩子給清朝賣命,臨了之際,要反戈一擊,要大清朝的命???!!!這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反覆掂量的人生課題。要知道梁啟超在那個時候已經不是單純的維新派了,而是接近革命派了。只有吳三桂這樣子的人,才會揭竿而起。

所以,這句話既是無奈,也是事實,也包含著很深的人生哲理。


要看李鴻章講此話的背景

當時庚子國變 李鴻章組織東南互保 沒有理會慈禧要他北上勤王的詔書「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有南方獨立的態勢。梁啟超趁勢勸李鴻章出任大總統 取代腐朽的清王朝,於是李說出了這一番話。

意思是我們一代己經做了該做的事 至於共和 之類的是下一代人做的事。李已經花甲之年了 經歷了那麼多事 快走向人生終點了,是該蓋棺論定的時候了,不想再經風浪了。至於下一代人共和也罷革命也罷都與老夫無關了。


謝謝邀請:

我同意文史小貼士朋友的看法。李鴻章是典型的晚清重臣,受儒家思想很深,充當滿清衛道士的角色,忠於他的主子,他認為這是很正義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他也知道他的思想落後於時代,社會要前進,政治要民主,這是發展的必然,但是他不可能去做,不可能叛變他的主子。因此,他對梁啟超說了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實際上是寄希望於梁啟超,讓梁啟超沿著自已的路線走下去,只到變法成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