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我的答案不會,為什麼這樣呢?

在大明朝立國之初,這個國家就存在了三個先天的缺陷,一是它的宗室制度;二是它的特務機構;三是重用宦官。到明朝後期,這三個缺陷更是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葯可醫的地步。

一、宗室制度

明朝建立後,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自然希望自己兒孫滿堂、個個生活幸福,所以他制定了這樣的宗室制度:「明朝的皇子,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與四民之業(士農工商),而且還能能世襲罔替。」

在這樣的制度規定下,明朝的宗室子弟,自從一出生,就有俸祿領,一生吃喝不愁。雖然他們衣食無憂,但卻成為關在籠子里的金絲鳥,不能考取功名、不能做官、不能隨意離開封地,不許經商營生。

所以,那無事可做的宗室子弟,只好整天吃喝玩樂和生兒子,兒子越多,福利就越多。久而久之,明朝的宗室人口不斷增長,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愈來愈重的包袱。到明朝滅亡時,明朝皇族人口將近25萬,這龐大的人口,已經讓朝廷難以負擔了。

二、特務機構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便設立「錦衣衛」這個特務結構,並利用它除掉威脅到自己的功臣。之後,後世子孫們有樣學樣,先後再設立東、西廠,這些特務機構,只聽命於皇帝,可以不經司法機關的批准,就可以逮捕任何人。

雖然這些機構設立之初,可能會對皇帝的統治有利,但久而久之,必定會對國家產生巨大的危害,因為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制約它們。

三、重用宦官

明朝的皇帝從沒有對宦官做過多的限制,甚至還將明朝兩個重要的特務機構都讓宦官來掌管,這樣的情況在明君的統治下還好,一旦遇到昏君,就會成為國家的危害,比如:明代的大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都掌管過東廠,並利用這個特務機構來給自己服務,權傾朝野。

在加上,崇禎前面的明英宗朱祁鎮、明武宗朱厚照、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等不作為的皇帝,早已將明朝的國家掏空了。

等到崇禎皇帝登基之時,明朝已經搖搖欲墜,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入侵的威脅。當時崇禎年僅17歲,面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只有果斷處置,殺魏忠賢,才能立威,從而鞏固自己的皇權。

袁崇煥是抗清名將,經營遼東多年,崇禎即位後,就立刻啟用了袁崇煥,期間,袁崇煥多次打敗想要與中原的皇太極,但崇禎最終還是因為猜疑他與後金有來往而將他處死。

雖然袁崇煥的死令人感到無比的惋惜,但即使有袁崇煥這樣的名將在,明朝最終還是難逃滅亡的命運,因為這時的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單憑一兩個人,終究難以回天。


謝邀!

袁崇煥和魏太監對明王朝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都不是決定性的,明朝就是亡在朱由檢手上,而且還遺禍南明。

其實做頭頭不是天天累死累活的干,天天喊口號的才叫好領導,要能識人長處,用人長處,整合資源,激發潛能才叫好領導。從這方面來看崇禎確實就是個亡國之君,比他那個木匠哥哥差遠了。崇禎最大的問題是不懂制衡,這是職業帝王的基本功。魏太監和東林黨那點爛事真不好說誰對誰錯,其實要我說都是爛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第一位的。區別在於太監身心不健全,行事比較變態,名聲臭,但好處是它們打從心裡不想把大明朝玩倒了,因為朝庭倒了它們也完了,所以會時不時的干點人事,不會沒底線的玩;東林黨掌握了輿論導向,門生故吏遍布全國,而且有錢,這批東林黨大多是各利益集團在中樞機關的代言人,缺點是東林黨可以亳無底線的玩大明朝,玩倒了,這家不做可以做那家,反正人材儲備多得是。這兩撥爛人,讓它們相互制約,皇帝當個仲裁者,坐收漁利,用好了都可以解崇禎燃眉,等過了危急關頭,再一起收拾。就怕扶持一個打壓一個,而且還把一個打到死為止,最可怕的是扶持的那個是有退路沒底線的,這就離死不遠了。

性格決定命運,崇禎的性格過於剛直,行事又偏激,喜歡一根筋的干到底,然後頭撞南牆,鼻血長流。這是年輕人的通病,畢竟即位時才18歲,而且以前就沒把他當儲君來培養,身邊也沒個教帝王心術的好老師,也就趕鴨子上架輪上他了,人又不聰明,他祖宗嘉靖就能無師自通。李自成從陝西出來傳檄天下三次,口氣一次比一次軟,最後一次在北京城下的意思近乎哀求:崇禎你這人其實不錯,你繼續干吧,就封我個一字王,給點糧餉我這就回陝西了,幫你鎮守榆林宣大一線,清妖來了,我幫著一起打,張獻忠不聽話也可以幫你滅了他。因為李自成降兵太多,他快控制不住了,又沒足夠的糧餉,這時候要談,不管真的假的能談下來,至少不用馬上死。可崇禎二杆子上身死扛到底(景泰和嘉靖面對蒙古可都變通過的),結果灰飛煙滅。你死就死吧,把儲君送南京去呢,又不幹,結果南明內訌不斷,南明內部打了N久的統一戰爭,內耗不斷,讓滿清撿了個大便宜。南宋的基礎比南明差好多,可是比南明混的久很多,為啥?因為完顏家幫趙構打好一場南宋的統一戰爭,趙構只要提防金就行了,不用怕背後的刀子。

崇禎再努力也沒用,因為他根本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料。不喜勿噴!


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大明在勤政的崇禎帝治理下滅亡了,為何不如怠政的萬曆帝、木工皇帝朱由校呢。首先明末人口逼近2億,而遇到天災人禍,小冰河時代連年饑荒,糧食增長空間耗盡,難以負荷,饑荒引發叛亂,叛亂又破壞國家秩序,天下秩序一亂就是兵荒馬亂局面,沒人種田,收成也不好,官匪強征強搶,官逼民反,所以就有了李自成張獻忠的明末農民軍大起義;當然那時候美洲的花生、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作物在1593年以前就已經陸續來到了中國東南部,明末大戰亂還未開始,如果崇禎離南方近一些或許會體察到這些作物生長快的好處及時推廣天下種植,那麼也就不會出現明末大饑荒經濟蕭條,從這點來看自明成祖遷都天子守國門讓朱家子孫都很硬骨頭以外實際也有很多壞處,比如南方富裕民安而且有長江天險可依據利於固守一方,偏安一隅的,但是歷史不容假設。那麼再說說崇禎帝的性格特點,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崇禎剛愎自用,清高多疑,心胸狹窄,刻薄寡恩,崇禎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所以甩鍋的事情經常做,讓臣下去背鍋,背不了背得了,他崇禎都會翻臉無情的,翻臉比翻書快,所以容易閉塞言路,臣子們都懼怕擔責任輕者免職重則下大獄等候問斬。那麼按照崇禎的乖張性格很難能夠知人善任或是任命也不會長久,崇禎當政17年里殺了7個總督,11個巡撫,更換了50多次內閣重臣,風風火火走馬燈似的,皇帝溜肩膀不擔責任,都是臣下的錯誤,可見治理之亂,朝廷人人自危,哪裡能出多少社稷賢臣。那麼論國事,明末其實賢臣人材還是不少的,比如悟空問答所提的魏忠賢、袁崇煥這兩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是到頭來都被崇禎帝給斬殺了。如果這兩人沒被斬,被重用,那麼大明還可以再維持一些時間的,但是不能說有這兩人在大明就不亡了,大明亡國其實是早晚的事情,原因前面說了。那麼我認為如果有魏忠賢在,崇禎與大明至少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候還能避免景山歪脖樹上吊自縊,魏忠賢可以替崇禎拿主意儘快及時遷都和委任李自成要的西北王,然後讓李自成大順軍去抗金也無不可的。為啥這麼說呢,畢竟魏忠賢存在他能維持朝廷機構的運轉,比如天啟帝不謀政事不都依靠信賴魏忠賢么,而且可以利於閹黨和東林黨人之間利益平衡相互牽制。天啟帝就認為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軍國大事。魏具有大局觀,能夠知人善任,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啟用了遼陽戰敗備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推薦的趙南星、孫承宗等人,可以看出老魏是心寄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明末天下金銀盡聚東吳,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新設立工商稅,而崇禎廢了魏忠賢后聽信東林黨人照顧東林黨利益又廢除了工商稅、海稅,另外魏忠賢出身社會底層所以比較體恤農民,他沒有給農民加稅,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維修長久失修的黃河水道,給關寧軍豐厚穩定的收入,魏當政期間海內咸平,農民工安命樂業,所以全國掀起給魏忠賢修生祠,連被魏重用的袁崇煥贊稱歌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候之世賞宜也!所以,魏忠賢是有帥才的話,那麼袁崇煥也就是可出將而已。至於兩人誰能更多地挽救大明大廈傾亡於既倒不言而喻了


就您提出的問題,我談談我的看法!

1.不殺魏忠賢明朝會不會亡?答案不會,為什麼?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其實說白了就是個傳話的,只不過皇帝信任他,他狐假虎威罷了。殺了魏忠賢對明朝有沒有影響,我們要看他的勢力有沒有反撲。答案是沒有,魏忠賢下台後,由崇禎身邊太監王承恩繼承,王承恩能力比魏忠賢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地監軍只不過換了個領導,大家都各司其職,引起的震動也有限。

2.不殺了袁崇煥明朝會不會亡。站在我個人理解的角度上,如果不殺袁崇煥明朝可能堅持個幾十年沒有問題。但是崇禎殺了袁崇煥又不能全怪崇禎。殺袁崇煥理由:1袁崇煥雖然表面小心謹慎,但是骨子裡還是驕傲的,崇禎啟用他與國家內憂外患之際,第一次面聖就誇下海口五年能平遼東。崇禎信了。但是從後面來看,袁是知道實現不了的。2.殺毛文龍居然不請示崇禎。毛文龍官職不比你低啊,皇帝給你先斬後奏之權不是讓你這樣用的啊。3.對戰

努爾哈赤還和他通書信,還不上報,這個是要造反的節奏啊,皇帝完全有理由相信你這個是要投降或者給自己留退路啊,我舉全國之力與你戰清,你他媽還給自己留退路。結果被努爾哈赤玩了個反間計。

崇禎殺袁崇煥估計心理也不好受,畢竟當時啟用他時就有人反對,期間許多人舉報崇禎雖有疑但是也都壓下來了。

但是如果沒殺袁崇煥會怎麼樣,袁崇煥認為一時根本滅不掉清,只有先打退清然後跟清議和,在對內發展,把內寇清理掉,徐徐圖之。其實五年內他也做到這步了,。但是崇禎目標遠大。

如果崇禎沒殺,在已經和清談和的路上,對東只抵禦不進攻。對內速度平叛,一定要斬草除根。然後修養生息。個人認為明不會那麼快滅亡。清想圖明沒有外力永遠不可能。


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 魏忠賢軍事政策

第一魏忠賢時期,他作為一個太監能魏忠賢深知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如果皇帝丟了天下他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魏忠賢十分重視軍事,尤其重視遼東戰事,魏忠賢掌權期間重用孫承宗、袁崇煥、毛文等為代表的邊關名將,打造了堅固關寧錦防線,用以抵禦後金(努爾哈赤)的軍隊,皇太極幾次進攻都被打退。戰爭最重要的是什麼,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作為新興政黨,魏忠賢為了增加國庫的收入,主張對東南沿海的富庶地區的大地主階級徵收工商稅,礦稅,使其成為當時國家經濟來源的支柱,補貼了國庫收入並且大肆購買軍備資源(火銃,紅衣大炮等重型武器),更有意思被罵了千年的魏九千歲特別重視軍隊後勤保障,很少有人剋扣軍餉。

袁都督的重要性?

第二:關於袁崇煥的問題,老龍縱觀他的一生實在說服不了自己這個時期的崇禎帝為什麼不重用袁崇煥的理由,不過既然有這個說法,那麼老龍大概整理這部分人的這麼說的理由重用他之後,我們被兵馬大都督有這些錯誤。

1. 戰爭早期僅派四千兵力阻擊皇太極十萬兵力,而讓皇太極打到了首都,救援不力,戰爭後期追擊皇太極時一直沒有發動大的戰役。

2.戰略目標沒完成,五年復遼規劃沒實現。

3.沒有事先得到崇禎帝的允許就直接帶兵到北京城下勤王護駕,被好事者誣陷有謀反嫌疑。(古時勤王之師到首都必須有皇帝御令)。

4.黨爭的犧牲品,他是大學士錢龍錫的朋友。

5.他當總督的時候殺了毛文龍(總兵)。

6.除了袁崇煥明朝還有很多優秀將領比如祖大壽、洪承疇、吳三桂(不要小看吳三桂,帶兵打仗他確實是一方名將)所以說一些人認為袁崇煥對國家的重要性不是一定的。

結語;老龍認為明朝之所以滅亡在於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一家獨大,崇禎帝過於高估自己對局勢的把握力,所以題者這個問題,第一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老龍認為魏忠賢可以死不過他制定的對遼東的軍事方針應該保留,還有就是針對大地主階級的工商稅和礦稅不該取消,老龍認為正是取消了這些賦稅國家財政吃緊,軍備跟不上戰爭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把壓力轉嫁給當時基數最大的農民,東林黨人一家獨大,加之統治機構官員欺上瞞下,賑災物資從上到下,層層剝扣,造成農民起義軍在各地揭竿而起,而且是李自成首先攻破了京都,正確來說正是內憂外患之下明朝才會滅亡。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求關注


魏忠賢,袁崇煥起不到僅僅兩個人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兩個人對於明朝大廈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重的。

先說魏忠賢,殺魏忠賢絕對是錯誤的。我們可以說鷹犬,鷹犬的話,那自然他的榮華富貴和主人在一起的。因為主人沒了,自然狗也會餓死的,狗還只能認一個主人也只有一個主人認。新主人總有新的狗,而且你考慮老狗以前咬過他,他是不會接納的。

而東林黨是其他利益集團,大多數官員上班,就是為了俸祿的,就和你十年苦讀就是為了吃飽一樣,他們也如此。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就是員工和老闆的關係了。看你得勢,一個個拍馬屁。眼看你快破產了,自然不會幫你分憂,考慮的就是另謀高就,這就是所謂的犬儒文化。當年明朝完了,孫之獬之流主動剃髮投降。清朝完了,滿漢官僚都去給八國聯軍送錦旗,梅思平,周佛海,汪精衛之流覺得中國快完了,都爭著給日本人效力。犬儒就是有奶就是娘,東林黨和大多數人也一樣。我知道不可一概而論,東林黨也有張蒼水這樣有能力也有愛民之心的人,但是官僚階層,似乎一直大多數都是犬儒。所以,比起來自家的忠犬更依靠犬儒,這個就是戰略錯誤了,而且主要怪崇禎。

再說袁崇煥,用袁崇煥也客觀上造成了惡果,自然也是錯誤的。但是用袁崇煥責任不是崇禎的。這一開始就是崇禎病急亂投醫,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袁崇煥的行為對於明朝和清朝的局勢影響太大。

我認為袁崇煥這人沒有能力不說,要命的他還是個小人。他是被洗白的大漢奸,不說漢奸也是漢族之國賊。

首先,袁崇煥認為毛文龍瞧不起他,但是毛文龍顧及大局絲毫沒有和他計較。

幾個月,毛文龍和明朝士兵同甘共苦,吃野菜,好幾個月,明朝拖欠工資,清朝也近在眼前,大家都沒有造反,潰逃。毛文龍和他的部眾,忠義之心蒼天可見。毛文龍還給崇禎上奏,說清朝肆虐,哀鴻遍野,他每天都看到漢族人哭聲震天。

他一定給蒼生公道。但是,袁崇煥自己渾水摸魚,不說,公報私仇誅殺毛文龍 理由僅僅是莫須有的瞧不起他,袁崇煥還陰陽怪氣的說毛文龍造反,毛文龍還說我家一直受到大明的恩典。袁崇煥做賊心虛,岔開話題說毛文龍瞧不起他,殺死毛文龍。最後毛文龍的手下都不願意給袁崇煥賣命,人心盡失。

不僅如此,袁崇煥還嫉賢妒能。袁崇煥和滿桂是同僚,單身袁崇煥和滿桂一直不和,就是因為袁崇煥給滿桂找麻煩。甚至因為滿桂是蒙古族,袁崇煥還侮辱他「野雜種」。最後滿桂四面楚歌,袁崇煥竟然命令手下放箭射滿桂。滿桂因此才控告袁崇煥。

更加可恨的是,袁崇煥還和努爾哈赤,皇太極私自議和,騙去物資 ,吃回扣,資助敵人。為此袁崇煥煞費苦心,他怕滿桂和毛文龍的士兵發現,他一路上殺人滅口。最後幾萬邊軍將士殉難,他袁崇煥的兒子和關寧軍大多數都投降了。

聯想前因後果,不難想像袁崇煥此人非奸即盜。不是想擁兵自重就是想投敵賣國。最後老百姓掙著吃袁崇煥的肉,此賊罪該萬死。

袁崇煥如果單單是個庸才就罷了,他卻是一個這樣噁心的人,崇禎這也算是遇人不淑,自毀長城了。

所以,明朝敗亡,袁崇煥和崇禎都有責任,各打五十大板。

當然,最大的根源還是東林犬儒,我早說了,有奶就是娘,另外他們和士紳也是明朝的吸血鬼。他們自己與民爭利,卻賊喊捉賊污衊魏忠賢,不讓崇禎收稅,也是其心可誅。


崇禎就是典型的越做越亂。歸根結底還是無能。崇禎再勤政,方向不對,終究會玩完。

魏忠賢和袁崇煥只是一個典型代表而已。

兩人真正能影響的範圍其實不廣。真正還是崇禎沒能力,還喜歡多管事,辦事是要麼輕易聽信他人,要麼是想當然。而且好面子,沒有擔當精神。

王洽,崇禎上位後被提上來的第一任兵部尚書,沒犯什麼大錯,還有清廉有能力的美名,清軍南下時,崇禎聽說了「嘉靖砍丁汝夔,嚇退蒙古人」的事,王洽被崇禎抓起來準備砍了以振軍心,結果病死獄中,屍體還被繼續執行。【就因為有一個過砍兵部尚書來振軍心的先例,崇禎就真的打算砍了現任兵部尚書,什麼人啊?】

陳新甲,從實際出發勸崇禎議和,崇禎同意了,但要求偷偷干,被曝光後,崇禎被言官噴得惱羞成怒,把責任都推到陳新甲身上,把他砍了。

崇禎生前罪己詔六次,臨死前卻留下遺書說:都是別人的錯、他一點錯都沒有。

崇禎勤勞的折騰十七年,不亡才怪。


崇禎的明朝就是末梢的東漢,魏忠賢就像十常侍、何進或者董卓,殺不殺對於明朝的走向都一樣。至於袁崇煥,我就呵呵了,參照岳飛吧。還有一個孫傳庭,歷史的真像並不像歷史書那麼簡單吧?也更不會像大明劫那麼電影那麼傳說。。!縱觀歷史長河,崇禎的明朝在那個時代和客觀環境下,我估計即便他祖宗朱元璋活過來或者李世民穿越過去,結果都是一樣的,一定是改朝換代(或者他們先發明君主立憲?),只不過是漢人亡國和不亡國的區別。當時的明朝就像三國的蜀國,哪怕有諸葛亮和姜維。。。歷史的車輪也絕不會因為一兩個能力超群的人或者一兩個歷史事件而停滯不前。


各說各有理,反正是歷史了


渾軍錯殺袁崇煥,直接後果就是李自成圍困北京。眾將不來援救,他們不想當第二個袁崇煥,從而導至明朝滅亡,他真是漢奸的話,立刻投降大清好不好,何必救援北京遭千刀萬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