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刻赤海峽衝突爆發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十分惱怒這個火中取粟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根本不理會波羅申科通電話的要求。在雙方無法溝通的情況下,普京、波羅申科都向烏克蘭危機的調解人一一德國總理默克爾彙報了刻赤事件。德國始終是烏克蘭危機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明斯克協議的協議國之一,為調解烏克蘭東部衝突、實現烏克蘭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違反明斯克協議的衝突時有發生,但是明斯克協議始終是實現烏克蘭和平的基石。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了落實履行明斯克協議,長期關注烏克蘭局勢,解決國際實際問題,受到了俄羅斯的信任。這次刻赤事件烏克蘭波羅申科發起了挑釁的行為,11月25日派三艘軍艦進入刻赤海峽遭到了俄羅斯炮擊以及扣壓;申請全國戒嚴令60天進入緊急狀態;調集1.5萬軍人炮轟斯巴頓地區的居民區,大有舉全國之力作進攻之勢。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為這個突發事件做著準備,在俄烏集結大量的軍隊、約有300架戰機;在克里米亞半島布署第四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在刻赤海峽布署了大量的「舞會」岸基導彈,隨時應對新的形勢。波羅申科看到普京強硬的措施心裡沒了底,在申請外部援助無人回應、尋求與普京通話無果的情況下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彙報了刻赤事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深知,作為溝通橋樑的德國與逢俄必反的西方陣營在處理俄烏衝突的態度還是不一樣,所以普京也及時地向默克爾通報了刻赤衝突事件。


打狗看主人。

刻赤海峽事件,俄烏共同找默克爾尋求幫助和支持,對默克爾而言,可不是好事。奧巴馬把離任前的最後一次外訪設在了歐洲,並象徵性的言:把民主的旗幟交給默克爾擔當。這是政治囑託,也是將波羅申科寄養在默克爾家。

  1. 此番小比熊波羅申科三箭連發,先是媒體發聲,指責普京赴克里米亞開會違反國際法,然後,派海軍艦艇強闖刻赤海峽,並同時大規模炮擊烏東地區村莊。惹事之後四處耍嬌賣萌尋求支援,意圖擴大事端。
  2. 俄羅斯雖然海上強行揍了小比熊,但是,自家的帳子被人轟個稀巴爛,自然要找豢養小比熊的默克爾算賬。而小比熊雖??主子眾多,四處耍嬌賣萌,但也不會放過名義上的主子默克爾,請求默克爾出面支持是必須的,而且趁機討點狗糧也是未時不可。
  3. 作為默克爾是最頭疼的。曾經的默克爾內有政黨支撐,外有美國力挺,如日中天名聲鼎沸,收養一個寵物小比熊,也是無人能說。可如今,默克爾在接連兩次選舉之中遭遇慘敗,為維持執政,被迫與反對黨聯合,並忍痛割愛讓出外交部長、財政部長等重要崗位,前不久更是辭去黨主席職務,並宣布不再競選下任總理。德國為制裁俄羅斯損失巨額經貿往來和大量的工作崗位,反對派和執政政府內部,要求取消對俄制裁的呼聲很高,默克爾已經失去了絕對權威。收養小比熊已經是艱難度日,如若再為小比熊搪災擋禍,默克爾能否維持到任期結束都很難講。

俄羅斯:波羅申科是默克爾家的小比熊,自然要找默克爾講理,「管好你家的狗!陪我家帳子!」。波羅申科:默克爾的寵物,挨揍了自然找鏟屎官,「鏟屎的,快幫我揍他!」。

此番兩個愛鬧事的「鬼頭」,雙雙討債,默克爾也是哇涼哇涼的。

俄烏衝突後雙方都與默克爾聯繫,但目的卻截然不同。普京基於俄德特殊關係,和德國在北約、歐盟的特殊身份,就俄烏衝突情況向黑爾進行通報;而波羅申科是要求德國出兵給烏克蘭提供保護,為自己大選選情站台當托兒騙選民。

默克爾對普京的情況通報會感到欣慰甚至是親切,基於兩國的密切合作關係,普京有必要向默爾說明事件的原由始未,發展過程。特別是前不久默克爾為美國可能在歐洲部署陸基戰術核導彈,及烏克蘭下半年來與美國密切互動針對俄羅斯舉動,專訪波羅申科,普京更有必要向默克爾說明情況。而德國做為北約主要成員國和歐盟領頭羊,普京就北約准成員、地處俄歐之間的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衝突也有必要跟德國互相溝通,取得共識,因此這次溝通,普京和默克爾雙方都有迫切需求,無疑是必須而且及時的。

而對於巧克力的出兵請求,他默大姨心裡必然充滿陋視與不屑:你小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娘早就告訴你:「為了烏克蘭和歐洲安全,不要一味追隨美國,刺激俄羅斯」。你小子拿老娘的好心當驢肝肺,看這半年把你嘚瑟的姓啥還知道不?你扣人家船已經在逼人出手了,普京沒咋勒你,你小子還打鐵烤糊腦袋不知道看火候,蹬鼻子上臉你還硬沖歸屬俄羅斯海峽通行管轄權,被北極熊大巴掌拍的是你自找的,你賴誰?你不要臉還讓老娘出兵替你擋槍,給你當托幫你騙選票,不害臊的葯你都吃脹肚了吧?太不要臉了,可嘆俄歐之間夾著這頭豬,到處敵拱,壞了多少好事?當然這都是老鐵猜的默克爾心裡話,她不可能象老鐵這麼沒修養,也就委婉拒絕了事。

在默克爾那兒沒討著想要的,那個巧克力又去號令土耳其,讓埃爾多替他玩老命關閉博斯普魯海峽,憋死北極熊。這小子病急亂投醫,以為埃爾多安跟他一個檔次二百五,這小子太不知道自己的斤兩,吃癟就不奇怪了。現在才想起來找他老主人美國佬,求主人在烏克蘭建地,其實最該找的就是一直在背給打氣的美國,這次事件也是TMD這傢伙給指使的,不找他不找誰?問題是這個美國佬是來給惹事是的,平事不歸它,在北極熊家門口這黑老大也怕挨大巴掌,不好受哇!

現在的巧克力叫天不應,叫地不行,都被北極熊圍上了,小子沒的玩了,大選一天天迫近,眼前這局面讓他的選情一天天沉底兒,不知道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他還會不會再搞出什麼大動靜來,據俄羅斯方面消息,巧克力確有動機。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之後,波羅申科尋求向普京通話未果之後,才轉而向默克爾打電話。這說明了兩點,一是最高領導人的溝通渠道在平常是暢通的,不存在無或者打不通的情況(當然故意不接例外)。二是默克爾這位德國大媽「德高望重」,老成持重,雙方都對其充分尊重,有了突發事件自然先想到找她。

但是,打電話給默克爾,波羅申科和普京的用意可不相同。

波羅申科給默克爾打電話,是為了尋求德國的幫助——1.德國能夠立即阻止普京在刻赤海峽的行動,讓其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擴大化,因為波羅申科知道自己的斤兩,一旦失控,波羅申科的政治生涯到此為止,還說不一定還會遭受繼任者的清算。2.德國能否和歐盟一起對烏克蘭做出全面的支持並打擊俄羅斯。

普京給默克爾打電話,肯定是說明情況——1.這次事件是波羅申科一手挑起的,目的是逼迫俄羅斯動手,讓歐盟或者北約出面直接和俄羅斯零距離接觸。2.波羅申科是為了明年的選舉而製造事端,讓烏克蘭人民痛恨俄羅斯,讓俄羅斯背上惡名罵名,從而助推波羅申科選舉。3.阻止即將召開的G20峰會上普京和特朗普的會晤,並提高烏克蘭在世界事務中的熱度。普京知道默克爾一旦決定了,就會在歐洲起到「領導」的作用。(圖片來自網路)

明人不可細提,響鑼不可重鎚!

默克爾自是不會偏聽偏信,更不會一觸即跳而莽撞行事。烏克蘭的情況她清楚,波羅申科的執政方向也是明了於心,否則不會在訪問烏克蘭時對波羅申科語重心長的告誡「不要當美國的炮灰,消停消停。」;默克爾和普京的關係世人皆知,那是相當的不錯。默克爾在總理的位子上和普京的時間差不多,打交道的次數更多,彼此也摸透了對方的脾氣,而經濟合作更是不差,這一點特朗普給的有判斷,說德國太壞了,拿美國的錢去資助俄羅斯(北溪2項目工程),給歐洲帶了一個壞頭。默克爾不為所動,也沒有改弦易張;這個時候,默克爾會認為普京在這個檔口不可能沒事找事,自找麻煩,所以斷然回絕了波羅申科的請求,但對普京也盡到了規勸的責任——當晚,俄羅斯就重新將封鎖的刻赤大橋放開,允許民用船隻通過。

獲得他人尊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身修為非常重要。


謝謝小秘書邀請。說幾點個人意見:

第一,普京和波羅申科與默克爾的通話,意義完全不同。普京與默克爾通話,主要是通報衝突情況、尋求經濟合作;波羅申科與默克爾通話,直言不諱要尋求軍事支持,以對抗俄羅斯的軍事打擊。

第二,作為默克爾而言,與普京通話、與波羅申科通話,心情也完全不同。世界強人、國際政壇常青樹普京主動與默克爾通話,讓默克爾感覺很有面子,畢竟德國是歐盟的領頭雁,默克爾是德國的總理;而波羅申科與默克爾通話,默克爾估計不是很樂意——德國從二戰後就對軍事不太感興趣,而對經濟更感興趣,特別是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以來,更是淡化了軍事、強化了經濟,讓德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第三,對於刻赤海峽衝突,默克爾心中也是有數的。這次衝突,應該是烏克蘭主動挑起事端,俄羅斯該出手時就出手,儘管俄羅斯顯得粗暴,也許在默克爾看來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烏克蘭不將事態擴大,俄羅斯不會對烏克蘭怎麼樣;烏克蘭如果要拉虎皮作大旗,背靠美國和西方不斷升級衝突,估計俄羅斯也不會客氣。但作為默克爾,不可能左右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行動,只能呼籲雙方冷靜和剋制,不會加入其中任何一方對抗另一方。


在木叔看來,這件事體現了兩個重要跡象:

第一,俄羅斯和烏克蘭其實都不太想讓局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他們對第三方的聯繫,反而說明刻赤海峽危機是一場偶發事故。

很多朋友和木叔探討的時候,一直說,是烏克蘭故意挑釁,造成俄羅斯嚴厲對待,最終引發了危機。

其實如果是烏克蘭故意挑釁,也只是當事的艦艇所為,不代表烏克蘭高層授意這麼做。從種種跡象來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得知此事後是很慌張的,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對策,甚至官方媒體報道戒嚴的時間還鬧了烏龍,可見他們並沒有積極準備和提前策劃,不然不會這麼手足無措。

特別是波羅申科對德國幾乎是求援了,而德國並沒有公開派兵支持。如果這件事是烏克蘭高層策劃的,他不可能預判不到德國的態度,因為現在這個態度讓波羅申科騎虎難下。他不可能在大選前這麼關鍵的時刻,給自己找難堪。

普京對德國的接觸也說明俄羅斯不想讓事態擴大,不然按照普京的性格,直接懟烏克蘭就行,沒必要和歐洲人打交道。畢竟當年克里米亞危機時,普京一意孤行,歐洲拿他也沒辦法。

第二,德國在歐盟的地位無可取代,法國也只能甘拜下風。德國的未來的國際政治影響繼續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比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雙方都求德國,這件事正好說明德國的地位上升。

一是因為烏克蘭和俄羅斯有求於德國。比如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烏克蘭需要德國首肯,歐盟才能隨聲附和。俄羅斯和德國有天然氣合同,沒有德國這個大客戶,俄羅斯經濟會更慘。所以德國的力量讓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可以交流。

二是德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多,前一段和法國一同支持歐洲軍建設,德國部長後來公開聲稱法國最好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讓出來。這些都表明德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與日俱增,未來成為常任理事國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

這次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對德國示好,其實就是一個未來的表徵。


你如何看德國的作用?

歡迎關注木叔,多交流!


普京和波羅申科向默克爾尋求幫助,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要求政治解決這次軍事衝突的強烈信號。

歐洲的事要歐洲人自己處理,這是共識,也是歷史發展趨勢,面對這次軍事衝突,普京和波羅申科都想在政治外交層面上,把問題冷靜處理 ,不想把軍事衝突擴大化,以至於把戰火殃及整個歐洲大陸,這也是默克爾和整個歐洲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美國沒有事都會找事,有點小事就會把事件誇大,渲染事件,唯恐衝突事件很快平息下來,美國人拿不到衝突的紅利。美國人是唯恐天下不亂,天下一亂,黃金滾滾,跑進美國人的腰包。

美國人的心裡,歐洲人是心知肚明的,只是無奈美國腰寬腿粗。所以歐洲人自己能處理的事,歐洲人都會自己內部協商解決,一旦美國人介入,事件的擴大,最終只能是歐洲人自己買單,而美國人會拿著大把的紅包,美滋滋的回到大洋彼岸的。


無論是普京還是波羅申科其實都明白,烏克蘭危機始作俑者還是西方,解鈴還須繫鈴人,刻赤海峽風波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4年前的烏克蘭危機,所以找歐盟的老大、整個烏克蘭危機見證者中西方政壇中現在唯一還當權的默克爾,是無可厚非的。

站在波羅申科的角度,烏克蘭危機之後和俄羅斯徹底鬧翻,自己接受時的烏克蘭地緣環境已經不能再糟糕,只有緊緊的抓住歐盟、北約的大腿,烏克蘭或許才有出路。同時烏克蘭落到這般田地,也是你們西方鼓搗的。所以一有問題,找默克爾,沒毛病。

而站在俄羅斯的角度,北約不東擴,不爭奪烏克蘭,不打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不準備在烏克蘭搞軍事存在,我至於修建刻赤海峽通道,管理和軍事部署刻赤海峽通道,防備你們沿著刻赤海峽進入亞速海軍事部署到我家門口嗎?現在出了事,來吧,解決吧。

其實波羅申科找默克爾很好理解,一則為了買慘,博取西方世界在資金上、道義上、外交上的支持。默克爾是歐盟老大,找她,效率最快,效果最好。其二,找默克爾是為了表達中心,以期烏克蘭早日進入歐盟。我烏克蘭可以為了和俄羅斯死磕,不惜承擔戰爭的風險,不惜徹底撕毀和俄羅斯的一切合同協議,斷絕關係。誠意夠了吧,是否該考慮我烏克蘭加入歐盟的事宜了。

當然,波羅申科還有另外第三、第四個目的,而且剩下的這兩個目的還比較雞賊。第三個目的是,給德國壓力,促使德國重新考慮停止和俄羅斯的北溪2號管道的建設。要知道北溪2號對烏克蘭的利益是嚴重損害的,波羅申科一有機會就要求德國停止該項目。這次又給德國提出了停止北溪2號建設以制裁俄羅斯的要求。

第四個目的,試圖和默克爾搭上線,在國內造成狐假虎威的局面,進而提高自己的選票。要知道,波羅申科在此間挑釁俄羅斯,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選票。一旦這次遊說默克爾成功,促使歐洲重新制裁俄羅斯,這為波羅申科自身在國內增色不少,有利於拉選票。

相比而言,這次普京才是戰略大師。不過要是時常關注俄羅斯動態就會發現,普京現在已經學會和越來越熟練使用我們以柔克剛的招數了。前幾年俄羅斯一旦和西方出現問題就是大棒威懾,這兩年開始越來越懷柔了。

普京不僅給默克爾第一時間詳細說明了具體事件過程,而且在G20峰會期間,親自畫圖示範說明給默克爾和馬克龍整個事件的過程。以普京自視甚高的姿態,如此對德法領導人示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也折射出了其作為政治、戰略大師的素養。

其實其向默克爾包括後來給馬克龍說明情況,實際上是釋放善意,防止近期將和默克爾、馬克龍、埃爾多安召開的德、法、俄、土四國領導人敘利亞問題峰會受到刻赤海峽事件而終止,該峰會10月份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首度召開。俄羅斯對該峰會極為重視,因為該峰會有可能成為俄羅斯主導,繼阿斯塔納會談之外的,踢開美國的第二個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會談機制,而且還是由德法這兩個重量級國家參與的敘利亞問題機制。

昨天俄羅斯宣布第二次四國領導人峰會將擇日召開,說明這次峰會沒有和G20上原計劃的美俄領導人會晤一樣,被刻赤海峽事件攪黃,也意味著,普京這次主動說明情況的示好之舉,十分正確。

之所以在刻赤海峽衝突爆發後,普京和波羅申科不約而同地給默克爾打電話尋求幫助,是因為烏克蘭危機之後俄德法烏四國有一個「諾曼底模式」的磋商機制,這說明普京和波羅申科都不想把事情鬧大。在G20峰會上普京和默克爾確定達成了按照「諾曼底模式」磋商機制去解決俄烏衝突的一致意見,而波羅申科表示願意加入。

做為普京而言,克里米亞已成定局,大橋貫通意味著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將連成一片,徹底的屬於俄羅斯領土。烏克蘭派軍艦挑釁,無非是為了明年的3月大選造勢。但是由於俄軍採取了撞擊和開火手段,普京擔心引起西方國家的譴責和制裁,避免出現像英國間諜中毒案那樣的後果,及早地和默克爾色括馬克龍溝通,回到「諾曼底模式」的磋商機制上來。另外,普京一心想要與特朗普在G20峰會上會面,商討若干涉及俄美關係和敘利亞、烏克蘭等重大問題,因此想把刻赤海峽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做為波羅申科而言,給默克爾打電話雖然與普京的目的不同,是想把歐盟拉下水,由於特朗普的「不關心」,只好求助歐盟了。但是估計默克爾和波羅申科通電話時,也會要求烏克蘭要保持克制,甚至闡明了德法不參與制裁俄羅斯的作法。不得已在普京和默克爾達成一致磋商意見後,同意加入。

至於波羅申科宣布烏克蘭進入戰時狀態,軍艦和人員被扣,打又打不過,怎麼辦?只有故意製造緊張局勢,挑起民眾的反俄情緒,吸引國際社會的眼球,給俄羅斯施壓,要回被扣壓的軍艦和人員,否則的話,實在是無法和烏克蘭民眾交待。俄羅斯部兵邊境,主要是對烏克蘭宣布戰時狀態的回應,更主要的是體現克里米是俄羅斯領土的主權。不出兵邊境應對,反倒讓人覺得俄羅斯扣留烏克蘭軍艦確實是無理了。

做為默克爾而言,也希望普京和波羅申科給打電話。如果俄烏之間爆發戰爭,歐盟將處於很尷尬的境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特朗普的表態說明美國根本不想介入此事,歐盟怎麼參與?所以歐盟最希望俄烏衝突降溫,回到談判桌上解決刻赤海峽衝突爭端。落實「諾曼底模式」的磋商機制,就是解決的最佳選項。

如果回到以前美歐聯盟的狀態,歐盟可能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後,美歐之間實際上己經處於分裂狀態,歐盟只能單獨處理國際重大事件。當然歐盟就要考慮自身的利益。

總之,普京和波羅申科給默克爾打電話,這3方都抱著一個心態,就是都不想把事態擴大,而默克爾是最恰當的調停人,只有她才能得到普京和波羅申科的認可。


既然是調停和斡旋,那麼利益相關的各方肯定是希望將事態平息下來,起碼不能讓矛盾激化,因此在這個時候尋找一個能夠被大家接受的,且立場相對公正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自然就是矛盾雙方必須要做的事情。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德國作為矛盾協調者,其實也是出於自身利益的一種考慮。

僅僅就此次俄烏兩國之間的衝突而言,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選擇德國作為雙方矛盾的調停者,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德國目前已經是歐洲實際上的領頭羊,對於歐盟具有較大的話語權,和較高的政治地位,這對於化解目前俄烏兩國的緊張局勢,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俄烏兩國之間的衝突,對於歐洲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德國與俄烏兩國一樣,希望事態能夠得到緩和。另一方面德國是歐盟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但在此次俄烏衝突中並不是直接的利益關係方,因此能夠在調停中持相對中立的立場。

此外德國對於俄烏兩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在過去就曾經充當過調停者的角色,比如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的時候,俄烏兩國就曾經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協調下,參加了由四國領導人參加的「諾曼底模式」磋商。

經過磋商,當時的俄烏兩國緊張關係很快就得到了緩解,雙方衝突漸漸趨於平靜,可以說默克爾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俄烏兩國緩和緊張關係的協調者和見證者。

因此在最近發生的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中,俄羅斯和波羅申科在第一時間分別於默克爾聯繫,其目的自然也就很清楚了,那就是都不希望衝突升級,同時也希望能夠從德國那裡尋求相應的幫助。

首先德國作為俄烏兩國矛盾的協調方,是兩國都需要爭取的對象,因為不管怎麼說,中立一方的立場還是很重要的,俄烏都必須要與其做好相應的溝通,以避免因為溝通不暢而導致德國的立場向偏向對方。

其次俄烏兩國雖然在刻赤海峽發生了衝突,但是兩國都不希望在現有的情況下將矛盾升級,因為那將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面,而在這個時候德國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德國也是歐洲大國,得到德國的支持,對於俄烏兩國在今後的對抗中,將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說白了,現在的德國就是俄烏兩國極力拉攏的對象,誰得到了德國的支持,誰就將會在下步的對抗中獲得戰略優勢,而這種優勢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今後俄烏兩國的政治走向,在這個時候能給自己多增加一點優勢,都是兩國願意去極力爭取的。

當然了,也許會有人要問,德國並不是世界最強國家,為什麼俄烏兩國不去尋找美國的調停,而去選擇德國作為調停者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今天的俄烏緊張局勢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美國,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也是利益相關方。如果讓美國參與調停,那就等於是讓他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只會讓俄烏矛盾更加激化,而不是平息矛盾。

所以如果讓美國有機會插手衝突調停的話,那麼俄烏兩國必然會爆發曠日持久的戰爭,因為那就是美國人所期待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