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龍大肉食(002726.SZ)發佈了2019年2月銷售情況簡報,數據顯示商品豬銷售價格不容樂觀。

  據悉,作爲龍大肉食全資子公司的煙臺龍大養殖有限公司(下稱“龍大養殖”)從事生豬養殖業務,龍大養殖2019年2月份共銷售生豬2.23萬頭,實現銷售收入0.30億元。

  2019年2月,龍大養殖商品豬銷售均價爲11.78元/公斤,比2019年1月份下降7%左右,跌破12元/公斤。

  對此,龍大肉食方面指出,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爲生豬養殖、生豬屠宰和肉製品加工,上述銷售情況只代表公司生豬養殖板塊中活體銷售情況,生豬屠宰、肉製品加工等其他業務板塊的經營情況不包括在內。

  不過,龍大肉食方面也承認,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實際上,生豬市場的價格變動風險覆蓋整個生豬生產行業,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且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

  在此之前,龍大肉食(002726.SZ)發佈了2018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業總收入接近87.79億元,同比增幅在33%左右;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1.74億元,同比跌幅在7%以上。

  這也是怡君控股旗下藍潤投資全面入主龍大肉食之後,龍大肉食的首份年度答卷,可能也讓戴學斌和董翔夫婦(注:怡君控股實控人)略感尷尬!

  龍大肉食方面指出,2018年度,受生豬價格下降影響,公司養殖環節利潤同比下降55.68%,制約了相關利潤指標的增長。

  因此,2019年2月,龍大肉食旗下商品豬銷售均價繼續下滑,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股民也在討論中。

  據報道,龍大肉食董事長餘宇指出,2018年對中國生豬行業來說是極不平靜的一年,非洲豬瘟給生豬養殖及屠宰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行業加速整合的歷史性機遇;

  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建議政府部門在產業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生豬養殖及屠宰企業重點支持,促進生豬行業工業化、規模化和規範化,並在私屠亂宰、注水肉等方面加大打擊力度,保證行業公平競爭環境和良性持續發展。

  3月4日,號稱“養豬大王”的溫氏股份(300498.SZ)也發佈了2019年2月商品肉豬銷售情況簡報。

  2019年2月,溫氏股份銷售商品肉豬146.04萬頭,收入19.21億元,銷售均價11.62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爲-41.42%、-39.95%和0.87%,同比變動分別在19%、-1%和-13%左右。

  對比一下,不難發現,2019年2月,溫氏股份商品肉豬銷售均價環比並未出現下滑,反而呈現略增態勢。但是,和2018年同期相比,仍在顯著下滑。

  公告顯示,2018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爲573億元,同比增長不到3%;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接近39.62億元,同比跌幅在41%以上。

  對此,溫氏股份方面表示,受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及下半年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42%,雖然公司養豬業務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7.10%,但不足以抵消銷售均價下降的影響,導致公司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也就是說,龍大肉食、溫氏股份2018年盈利水平表現不佳,都與商品肉豬銷售價格下滑,有着直接關係。

  在此之前,無論是溫氏股份,還是龍大肉食,亦或是其他企業,都在試圖構建全產業鏈,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在“豬週期”之中降低波動幅度。

  但是,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等業內人士則告訴《五穀財經》,龍大肉食等企業看好整個行業發展,希望進行新的佈局以及增長點,突破其發展瓶頸;但是,從目前來看,全產業鏈根本無法抵抗“豬週期”!

  “豬週期就像豬業生態鏈中“水”一樣,影響無處不在。”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則用這句話來形容豬週期影響巨大。

  如今,影響養豬業的因素衆多,比如宏觀經濟、大資本介入、國家政策調控、疫病、食品安全事件、進口肉、環保政策等等,均對生豬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豬市場中小散戶在不斷地退市,而規模化在加速發展,一些企業更是斥巨資構建全產業鏈,然而豬週期的波動還是非常明顯。

  馮永輝老師表示:“規模化可以平抑豬週期的波動,但那是規模化的結果,現在距離談論結果爲時尚早。”

  不過,有些企業卻能在“豬週期”之中“獨善其身”!

  3月14日晚間,順鑫農業(000860.SZ)發佈了2018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約爲120億元,同比增幅不到3%;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7.44億元,同比增幅在70%左右。

  不過,順鑫農業的利潤之所以能夠大幅增長,並不是依靠豬肉業務,而是仰仗着白酒業務,即牛欄山酒廠。

  數據顯示,2018年,順鑫農業旗下白酒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銷售收入92.78億元,同比增長44%左右。

  有意思的是,2018年,順鑫農業的豬肉業務(屠宰行業)毛利率僅爲7%左右,而白酒行業的毛利率接近50%。

  順鑫農業並未在年報中提及豬肉業務的利潤水平,不過,其明確表示,2018年,公司在毛豬價格大幅下跌的大背景下,減少了育肥豬銷售,增加了種豬銷售。利用小店種豬的品牌優勢及北京的種豬銷售優勢帶動外埠基地種豬銷售,拓展種豬銷售市場。同時完成管理人員調整,統一技術管理,降低養殖成本,提升收入,減少虧損。

  換言之,豬肉業務也是賠錢的買賣,但是,白酒業務拯救了順鑫農業!

  無獨有偶。

  2018年,得利斯的收入、利潤雙雙保持增長態勢,並且,漲幅都在兩位數,這讓投資者又興奮又不解。

  “爲啥得利斯業績能夠不降反升呢?主要就是在跳出豬肉產業做文章,全力佈局肉牛產業,”一位肉製品企業人士告訴《五穀財經》,隨着國內民衆消費能力提升以及消費意識崛起,肉牛產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肉製品企業必須抓住機會,否則,即使構建全產業鏈,也無法抵抗豬週期帶來的影響。

  正如得利斯董事長鄭思敏所言,公司始終看好中國牛肉市場巨大的消費前景,堅信牛肉產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公司將加速開拓國內牛肉市場,力爭儘快將豬、牛兩大肉類產業做強做大。

  作爲新希望(000876.SZ)母公司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告訴《五穀財經》,非洲豬瘟事件對我國的生豬養豬業帶來很大的影響,養殖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

  “非洲豬瘟事件對新希望(業界俗稱“新希望六和”)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由於公司不僅有豬,還有雞,豬有影響,但是我們的雞業務增長很快的,總體來說,此次非洲豬瘟事件整體對新希望影響不大。

  基於此,業界認爲,爲了抵抗“豬週期”,企業除了構建全產業鏈、實施規模化發展,更應該進行相關產業佈局,比如發展肉牛、肉雞產業!

  “多條腿走路,有時會耗費企業的精力,畢竟術業有專攻嘛!但是,一旦發展成熟,多條腿在關鍵時刻就能起到作用,比”上述肉製品企業人士告訴《五穀財經》,中短期內,國內的豬週期不大可能消失,相關企業應該“換個思路”進行戰略佈局,所以,龍大肉食董事長期盼政策支持的想法不可取,也是短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