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可以在天上飛,狗在地上跑,但魚就只能在水裏遊來游去,這可是大自然的一條“金科玉律”。但有六種魚,令人驚異的可以在陸地上行走,並很樂意自告奮勇爲人類展示。明明是羣魚,可它們卻能上岸行走;明明只有鰓,可它們卻能在陸地上呼吸。這些魚到底是什麼魚?

第一種:攀鱸

廣東有句俗語:好的不靈醜的靈。這攀鱸魚就是如此,小時候經常能抓到這種魚,肉不多,刺挺硬,老扎手。攀鱸是魚,不是娃娃魚那種兩棲動物,也沒有腳,卻能走路。而且還身懷幾種行走絕技。什麼爬行式,跳躍式,側行式,橫行式都不在話下。離開水,用鰓蓋上的鉤刺頂着地面,依靠胸鰭和尾,慢慢爬行,甚至能爬到樹上。在陸地上行走幾小時而不死,這是由於它的鰓旁附生着兩個腔室,裏面分佈許多微血管。空氣從腔室吸進來,而經過微血管壁通到血液中去。

第二種:黑魚

“黑魚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肉食性魚類,水族中的強者。”瘦長條的身軀上綴滿大黑點麻花斑紋,稍有震動,它就輕舞着胸鰭,小眼亂瞅,神情十分有趣。據介紹,黑魚讓美國人十分頭疼,它以捕食其他土生土長的淡水美國魚類爲生。當一個池塘裏的其他魚被“消滅乾淨後”,這種黑魚竟然能大搖大擺地從一個水面蠕動到另一個水面,尋找新的食物和清潔的水源來游泳並且繁殖。,因此被布什政府列爲“不歡迎的傢伙”,並下令有關方面全面清剿這些“惡魔”。

第三種:彈塗魚

生活在海灘溼地中,它們看起來像魚,又有點像大蜥蜴。它們跳得很高,背上的鰭全部打開,看起來很威風。彈塗魚之所以會行走是因爲它的鰭功能非常發達,張開背鰭能保持身體在遊動時平衡,收縮胸鰭能在海灘上跳躍,伸展腹鰭能在陸地支撐身體,搖擺尾鰭能在海塗上爬行或在遊動時把握方向,皮膚和尾巴可作爲輔助呼吸器官,只要身體保持潮溼,便能較長時間露出水面生活。還有一個上岸行走的原因是男性爲了交配,張開嘴,扭動身體,跳舞以吸引女性。它們被稱爲魚類中的天才。

第四種:步行鮎

這種來自泰國的魚,因爲生存能力實在太強,如今已經入侵了世界各地。步行鮎,這種魚“走路”的時候,會調動起全身的能力用來“行走”兩隻胸鰭和尾鰭構成穩穩的三角穩定結構,再配合身體的扭動,笨拙但很有效。它們利用不完善的呼吸空氣的能力,來逃避季節性的乾旱。有的時候這些魚會成羣的穿過公路,給司機帶來不小的困擾。因爲沒有魚刺,外國人會將這種魚用來烤着喫,味道還不錯。

第五種:花溪鱂魚

它們生活在美洲熱帶紅樹林中,雖不起眼卻耐人尋味的魚兒,每年當沼澤乾涸的時候,他們就會努力“爬”到沼澤裏的樹上。它們首尾相接地排着長長的隊,甩動尾巴“噼啪噼啪”地匍匐前進,從水中蹦到陸地上。雖然一系列兩棲魚都能把自己彈射到陸地上納涼,但紅樹鱂魚生活在熱帶雨林高溫、高溼,環境中,而且一住就是好幾個月。這期間它們讓身體發生變化,直接呼吸空氣。一旦回到水中,它們又恢復魚的本來面目。而且,花溪鱂魚是人類已知的唯一1種不需“入洞房”即可“生兒育女”的脊椎動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