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寫了篇《影視降級》,有人在評論區留言,雖然現在的劇整體不如以前,但每年還是有好劇。

沒錯,最近正在播的《大江大河》就是我認爲的今年最佳,值得向所有人推薦。

《大江大河》是正午陽光出品,孔笙/黃偉導演,目前1.3w人看過,豆瓣8.9分已經是年度評分最高國產劇。

《大江大河》是阿耐(就是《歡樂頌》作者)小說《大江東去》改編,講的是宋運輝(王凱 飾)、雷東寶(楊爍 飾)和楊巡(董子健 飾)三個青年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不同的奮鬥之路。

故事有點主旋律(畢竟是“獻禮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作品),但政治正確絕對不等於無聊。

打開第一集看了第一組鏡頭,我就斷定這是一部好片子。

小助手問,你不怕打臉嗎?

我說,不,好的片子只要看個開頭就能看出質感。

《大江大河》就是這樣,開場十秒鐘,已經信息量巨大:

豬圈上的石頭刻滿化學公式;

王凱演的宋運輝趴在石頭上認真地算着題,他黑黑的指關節還有那背心+白襯衫的樸素裝扮,都暗示這是一個好學又貧窮的青年。

接着,宋運輝把手中寫完的紙疊成紙飛機飛出,就像是他那顆渴望走出山村的心。

十秒鐘,沒有一句臺詞,就已經把整部戲的基調定下來,這不是好片是什麼?

《大江大河》的鏡頭太美了,就像電影一樣,畫幅比例是2.66:1,果然是正午陽光的出品。

當然,開頭只是《大江大河》高質量的一個體現。

看下去就會發現,從服化道到演員演技、故事劇情,《大江大河》的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考究。

《大江大河》從1978年開始,這是上一輩,也就是我們父親母親那個年代的故事。

它一開始讓我覺得有質感,就是它的年代還原做得特別好。

劇裏隨處可見的大標語、毛主席語錄,都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

以前吐槽我們的爛劇,就是覺得場景做得特別差, 每間房子都像樣板房,在《大江大河》裏不會看到了。

網上有很多關於這部劇細節的扒皮,我簡單列舉幾個。

宋運輝出場的第一個鏡頭,襯衫和背心都是洗褪色的,褲子又寬又鬆顯得很不合身(這可能是他父親穿舊的),膝蓋位置還有一塊補丁。

他餵豬時用的刀,也是生滿鏽的。

宋家不富裕,可他姐宋運萍(童瑤 飾)還是爲自己的二八式自行車套上了碎花坐墊。

二八式自行車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每個家庭的標配,男男女女都騎這種。

小輝讀的書,都是70年代的舊版。

小輝讀的是化學系,所以他讀的是化學系的舊版書。

標語用的是二簡字。

“二簡字”是1977年到1986年使用的簡化字,現在已經被廢除了,可是劇裏那個年代使用二簡字正合適,標語的意思是“開展多種經營”。

雷東寶的家因爲經濟情況不同,還有變化。

結婚前小雷村是縣裏最窮的村,雷東寶家真可謂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吃飯連張桌子都沒有。

結婚後雷東寶當上村書記,換上了新的門簾,牆重新補過了,窗也換新了。

家還是那個家,可是一些小細節的變化,卻讓人感受到人物際遇的改變。

就是一個角色的家,也會隨着劇情變化,這纔是良心劇組

據說爲了拍出這樣的質感,劇組籌備了四年。

就連一頓飯,導演也是細細考量過當時人民的物質水平能吃到什麼。

“紅燒肉和鴨都不要了,我們78年吃不到這些東西。”

正是在各種細節上追求真實,這部劇才讓人覺得那麼真誠。

其次,是人物。

好的劇,人物都是活的,哪怕是我們上一代的事,你依然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

宋運輝是1978年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青年,出場的時候只有19歲。

王凱已經36歲了,怎麼演出少年感?

新聞說王凱爲了演這個角色暴瘦14斤。

但改變外表,只是演員的基本項。

要貼近角色,最重要還是內心。

“孔導說,不用刻意演年輕,那時的人都很淳樸、很純粹,你只要把心放乾淨,清澈感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顯然,王凱聽進去了。

他把宋運輝那種木訥卻又倔強,對未來充滿好奇與拼勁的感覺演出來了。

當小萍告訴他,他高考考了全縣第一的時候,小輝憋着笑,想叫又不敢叫。

回到家裏,他又變成那個調皮的小弟,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嘴。

前兩集最動人一幕是他在革委會前,爲了大學的政審材料,一遍又一遍地背《人民日報》。

網上有人說,王凱這一段,連背影都是戲。

這句評價雖然有點誇張,但也說明,王凱是完完全全投入角色。

他的每個動作每個姿勢都讓人想到劇裏的宋運輝,而不是現實中的明星。

也是因爲王凱一開始就把宋運輝立住了,像我這樣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衆才能入戲。

我雖然無法想象現在還會有像小輝一樣,因爲家庭成分不好,差點上不了大學事情發生。

可他的求知慾,他對改變命運的渴望,還是很能引起共鳴。

小輝的姐姐宋運萍,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她的命運是這些主角里比較悲慘的(爲了不劇透就不說了),但在戲裏,你看不到她的屈服。

童瑤在這裏妝很淡,可是卻好好看

家裏成分不好,只有一個上大學的名額,宋運萍主動讓給了弟弟。

寫放棄政審申請書的時候,她強忍着眼淚,硬是不哭出來。

這段童瑤演得很細膩,她把內心的糾結放在寫字的動作上,放棄的棄字寫得特別慢。

可是上不了大學,不等於要放棄讀書。

她一邊養兔子,一邊讀電大。

結婚以後,宋運萍還和老公雷東寶商量兩年之內不要孩子,先把書讀完,這在當時那個女性意識還沒有覺醒的年代啊,她的思想還是先進的。

宋運萍結婚以後依然堅持讀書

其實劇裏也有好幾個細節說明宋運萍聰明又能幹。

她誇弟弟小輝帥,是“蕭蕭肅肅,爽朗清舉,美哉少年郎也”,比咱們要文藝多了。

婆婆找她麻煩的時候,小萍也特別得體、聰明。

她不撕逼,而是和婆婆說,你不要到處說我是狐狸精,這樣對東寶不好,萬一別人因爲閒言閒語多了就把東寶的書記撤了怎麼辦?

婆婆聽了好像有道理,就不吵了。

這是國產劇裏少有的一集之內就能解決的婆媳矛盾。(這也說明《大江大河》節奏之快,家長裏短有,但絕不多浪費時間)

對小萍印象最深,是她給東寶熨衣服的一幕。

以前沒有熨斗,小萍爲了把衣服褶子弄平,就用熱水和搪瓷杯。

她動作很快,三下兩下就搞好了,東寶在旁邊連聲誇:“小萍你做事真利索。”

那幾個鏡頭,讓我想起了媽媽,她也是那樣手腳利索的女性,也只有那個年代的女性,纔會有這樣的生活智慧。

很真實,也很打動人。

童瑤和王凱長得也很好看,可是看他們在這戲裏你不會有看偶像劇的感覺,是因爲他們演得很生活化,充滿煙火味。

董子健的楊巡前十集出場次數比較少,暫時不討論。

楊爍倒是憑雷東寶好好翻了身。

以前看《歡樂頌2》的時候,我可是被他的小包總油膩得想吐。

但到了《大江大河》,突然感覺一切都對了,他那種野蠻、粗獷放在雷東寶這個山村漢子上正合適。

雷東寶是那種急吼吼的人,做事風風火火的行動派。

他一方面各種求新求變,帶全村致富。

另一方面又是直腸子,用各種土味情話俘虜小萍。

其實野漢子也有一顆細膩的心吶。

雷東寶的騷紅色秋衣穿了很多天,就是唯獨是約小萍那天換了一件藍色。

就這一點點樸實但又真摯的鐵漢柔情,成爲了雷東寶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估計在我媽那個年代,雷東寶就是村裏最靚的仔。

細節好、人物真、節奏快,《大江大河》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對得起現在這個評分。

但相當奇怪的是,這劇一直都沒有大爆。

別說沒有像《延禧攻略》一樣每天都上熱搜了,它的網絡播放量,竟然連《創業時代》都比不上。

截至寫稿前最新的播放量,也還不是比不上中後期已經爛到出汁的《創業時代》

在愛奇藝上,《大江大河》的熱度,也比不上同期5.8分的《你和我的傾城時光》。

爲什麼好劇卻得不到相應的熱度?

有網友說,完全不明白爲什麼要看一部和自己生活離這麼遠的劇?

“我不能感受到小輝考上大學以後的興奮;

我也不知道小輝家裏摘帽和不摘帽之間的區別;

我更加不明白爲什麼雷東寶帶大家致富還會受到各種幹部阻撓……”

宋運輝的室友父親摘帽,全宿舍都很興奮。

因爲時代的疏離感,觀衆特別是年輕人,對這部劇的背景確實是會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

但在我看來,正是因爲不理解,才應該去看。

在時代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裏,沒有一個人是獨立存在的。

你現在唾手可得的讀書機會,是很多人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

你現在物質富裕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奮鬥得來的。

只有明白這些,你纔會在現在這個時代裏,找到自己的定位。

《大江大河》裏有一幕,我感觸很深,宋運輝去小學做輔導員,他和學生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對你們以後有好處。

有個叫樑思申的學生就頂撞他:”老師你是大學生,原來說來說去也是這些陳詞濫調。“

宋運輝回:

“是啊,那你知不知道我上大學以前,最喜歡聽的就是這些陳詞濫調。我因爲出身不好,從小沒有人和我說話,只有老師會關心我,雖然他們說的也都是好好學習這類陳詞濫調,但是我卻很珍惜和他們說話的機會,心裏都是熱乎乎的。”

你眼中的陳詞濫調,卻是別人珍而重之的金石良言。

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內心就像被敲打了一下,一下子醒了過來。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嫌棄過自己的父母很囉嗦。

可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老是叮囑我們“好好讀書、好好工作”,不正是因爲在他們那個年代,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嗎?

或許,我們是再也不會回到以前那個資源匱乏、消息閉塞的年代。

但是,上一輩經過幾十年努力留下來的東西,我們沒有資格忘記。

除了這個,其實《大江大河》裏也有一些可以啓發我們現在的年代共性。

那就是,無論身處哪個時代,能夠成就事業的,永遠是那些走在前面、敢闖敢拼、熱情澎湃的年輕人。

宋運輝是這樣,雷東寶也是這樣。

他們咬緊牙關向前衝的勢頭,和現在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在宿舍聊得不是八卦,而是中國的未來,這不是浮誇,是熱血。

就像王凱在微博寫的:

“把個人命運投入到奮鬥的熔爐裏是每個弄潮青年的必由之路。”

當你日常喪的時候,不妨想想,你所抱怨的現在竟是過去很多人嚮往及憧憬的未來。

這大概就是《大江大河》這部劇存在的意義。

最後只想說一句,《大江大河》並非是沒有缺點的劇,它有些臺詞顯得太紅太專,看起來會有點乏味。

不過,比起現在市面上的垃圾,這確實是一部用了心且值得尊重的戲。

花癡女王 | 文

關注微信公衆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深度娛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