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恆春鎮山海里檳榔坑的尤家後代為凝聚向心力,最近成立祭祀公業並規畫籌建祖祠, 請文史工作者念吉成協助蒐集先祖史蹟,念從在水泉國小龍泉分校塵封73年的日文沿革誌中,意外發現百年前時任莊長的第4代尤炳文捐地興學美事,不僅尤家後代驚喜,水泉國小明年百年校慶也將邀尤家後代當面向創校恩人致謝。

尤姓是屏東縣恆春鎮的大姓,尤家的開臺祖尤昌翁,清乾隆末年自福建省泉州遷徙到恆春茄湖拓墾,第2代尤天宗在200前遷徙至檳榔坑一帶拓墾,最初28戶,開枝散葉到現在有數百人,除了日治時代的龍泉水莊長尤炳文,第6代尤啟祥曾任第4、5屆民選恆春鎮長,還出了2名陸軍少將。

尤家後代最近解決祖先留下數甲魚塭地的產權糾紛後成立祭祀公業,並規畫籌建祖祀,請念吉成協助蒐集先祖事蹟;念吉成說,想到9年前水泉國小校長鄭志隆在龍泉分校地下室鐵櫃找到的學校沿革誌,封面還以紅字註明「永久保存」,請人翻譯後,意外發現記載尤炳文捐地興學公益事蹟。水泉國小明年適逢百年校慶,校方也將邀尤家後代到校致謝。

念吉成說,日人在恆春古城設有恆春第1公學校,尤炳文在1907年建議設第2公學校,方便城外學生,就是現有的龍泉分校,除了捐地和房舍做教室,還勸募建校經費及人伕,另提供魚塭供養魚,做為學校的收入;尤家後代尤寬裕說,「尋根之旅」發現先祖的公益事蹟, 讓後代以先祖為榮,也有啟發效果。

另個讓念吉成振奮的發現,是尤炳文留下的三合院老厝,百年來受地震、風災等破壞,現仍保留一面留有彩繪雕飾的老牆,念請教古物專家成功大學何培夫教授,得知彩繪與歐洲土耳其彩繪文化雷同,有吉祥之意,建議尤家後代妥善保留。

前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龍泉分校長鄭志隆(左)9年前在鐵櫃中發現塵封73的日文學校...
前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龍泉分校長鄭志隆(左)9年前在鐵櫃中發現塵封73的日文學校沿革誌,請人翻譯,意外發現百年前時任莊長的尤炳文是創校恩人。記者潘欣中/攝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