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獲得9輪融資,估值衝擊80億美元的柔宇,究竟會在外界的質疑中浴火重生,還是陷入泥沼?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總部位於深圳的柔性顯示屏製造商柔宇科技,將在首次公開募股前的融資輪中尋求10億美元的融資。資金將用於擴大銷售、營銷和研究設施,並期望至少80億美元的估值。同時,報道還稱柔宇目前正在考慮IPO,不過目前尚未確定上市地點。

從去年10月31日高調發布“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手機”,到公司高管輪流炮轟小米“公然造假”,一直不爲外界熟悉的柔宇突然走進了公衆的視野。但是隨着三星、華爲、努比亞、TCL等陸續在MWC2019發佈了摺疊屏手機,以及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AMOLED生產企業紛紛秀出肌肉之後,外界對柔宇的擔憂和質疑反而紛至沓來。

9輪融資背後,“硬貨”何時到來?

成立於2012年的柔宇,相比近期其“炮轟”過的小米要稍晚兩年。不過,大兩歲的小米已經成長爲年營收1700億人民幣的科技巨頭。而主打柔性面板研發、生產的柔宇,仍未拿出具備足夠市場說服力的產品。

去年10月31日,柔宇宣佈在全球首先發布了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售價8999元起。這款頂着“首發”稱號的產品也讓外界開始關注柔宇,畢竟在幕後默默無聞生產柔性屏和直接推出面向終端用戶的手機產品,影響力絕對是天壤之別。不過,從對外發布至今這5個月的時間裏,柔派未能大規模開售。

目前該產品的官方銷售渠道只有柔宇官網。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柔宇官方旗艦店中,該產品沒有上架,在淘寶網上也沒有第三方商家進行銷售。而在唯一的銷售渠道柔宇官網上,這款產品也沒有現貨,需要全款或者付定金預定。目前柔派有兩款型號,6G+128GB版本售價爲8999元;8G+256GB版本爲9998元。用戶按照購買步驟一步一步註冊並點擊購買後,會看到系統提示:由於前期銷售量較大,產品供不應求,目前下單,預計發貨時間可能最長需要等待4-8周左右。

耐人尋味的是,如果消費者想要通過定金+尾款支付的方式購買這款產品,需要在官網上先行支付1000元。同時,這1000元定金並不是我們通常購物時那種可以退還的訂金,而是“不接受退款”。至於尾款支付的開啓時間同樣“不定”,需要等客服人員另行通知。

有分析人士表示,發佈至今將近5個月的FlexPai(柔派),可能依然無法實現量產。目前,柔宇官網並沒有看到任何相關消費者的購買評論。 面對這種情況,外界不可避免地發出質疑,包括鋅財經等媒體也刊文表達了疑慮:“是PPT公司還是真能上市?”

面對各方質疑,柔宇科技在1月底的公開聲明中表示,此前有報道和競爭同仁惡意使用所謂的“PPT量產”“炒概念”“騙子公司”等描述柔宇,不僅嚴重失實,也是對柔宇科技2000餘位兢兢業業從事科技創新和認真服務客戶的同事們的不尊重。同時,柔宇科技提到,最近一個季度簽約的“客戶訂單額就已達40億元”;“已按計劃開始陸續發出產品,由於柔宇官網和線下預定量較大,排隊較長,正在加緊安排生產。”

但是,是否能夠實現量產,屏幕良率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仍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鋅財經派人親赴深圳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後,在報道中提及:從正在工作的員工口中得知,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經投產,但是還未能達到量產的階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藝很難突破。另外,手機整機雖然已經有樣品出來,但距離量產依然很遙遠。

同時,雖然有多家媒體直接進行求證,但是柔宇宣佈拿到的“40億元客戶訂單”,依舊沒有給出實際的客戶信息,可謂語焉不詳。

顯然,口頭先“搶發”,實質性的結果“後置”,並不是柔宇科技偶爾爲之。早在2017年,柔宇曾表示會點亮柔性OLED屏幕,但是最終跳票到2018年6月才正式宣佈點亮。即便點亮,也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距離真正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更談不上保證良率。

但是,從2018年6月份宣佈點亮屏幕,再到10月末正式發佈摺疊屏手機,這期間僅僅只有4個月的時間。只用4個月的時間,從點亮到實現大規模量產是否可能?而其宣傳的投資超過100億元,於2018年投產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是否能滿足產量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如果無法實現量產,僅憑目前柔宇在主流電商品臺上的銷售狀況,又能否支撐起50億,甚至未來80億美元的估值呢?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成立至今,柔宇已經先後經歷9輪融資,估值更是超過50億美元。歷時7年時間、融資額遠超10億美元的支撐下,除了那款“待發狀態”的摺疊屏手機之外,柔宇在消費者產品領域僅僅推出了智能手寫本、VR一體機、柔性屏服飾等不到10款產品。

在最能體現市場銷售狀況核心渠道——京東商城上,其官方旗艦店銷售的產品爲四款,銷量最好的智能手寫本顯示有6300+評價,其餘產品都在100+或200+。而在天貓的柔宇數碼旗艦店裏,兩款柔記智能手寫本顯示合計售出2800多件,其餘的VR一體機整體銷量不過1200+。

圖爲京東商城柔宇官方旗艦店銷售狀況

圖爲天貓商城柔宇數碼旗艦店銷售狀況

究竟是面向C端,發力智能手機以及相關電子消費品,還是面向B端,成爲終端廠商的背後助力,柔宇似乎並沒有想明白。作爲一家以柔性面板製造爲主要業務的科技公司,柔宇迄今未能獲得國內手機廠商的青睞,與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紛紛與小米、華爲、努比亞等手機大廠達成供貨合作相比,柔宇的柔性屏似乎只有自己在採用,這個佈局是要直接成爲手機界的第二個三星?

對此,有資深行業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柔宇目前的定位是B+C形態,B端方面,我們至今沒有看到其在產業圈形成有說服力的商業合作。縱觀其這兩年的動作,柔宇實際上一直在主攻C端產品。C端主要是柔性屏相關產品,因爲屏幕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國家隊也願意進行投資,因此我們能夠看到此前柔宇的幾輪融資中不乏國家隊的身影。”

另外,該人士也指出:“雖然柔宇宣稱的類六代全柔型顯示屏,業內並不認可,更普遍的業內定義其實是5.5代線。而且在產品的工藝技術柔宇並不領先,所以其產品也就沒有大規模商用。這也是爲什麼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沒有選擇和柔宇合作的主要原因。”

資金壓力的背後是“情急”IPO

打破外界質疑最好辦法就是拿出“硬貨”,對於柔宇而言就是摺疊屏手機能夠實現量產。

那麼,柔宇宣佈投資100億元在深圳建設這條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產線。能否儘快實現年產超過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

根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以目前國內最大的柔性AMOLED面板屏幕產線生產商——京東方爲例,其一條設計產能爲每個月4.8萬片的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總體投資就高達465億;而另外一家國內面板巨頭華星光電,建造一條設計月產量爲4.5萬片的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投資也高達350億元。

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是目前國內顯示面板領域最具實力的雙巨頭,如果以它們的設計產能來看,在單條產線投資金額比柔宇高3-4倍的情況下,年產能也無法達到60萬片。而柔宇在投資100億的情況下,就宣稱將實現年產量超過5000萬片,這樣的數據顯然無法讓人信服。

顯然,100億撐不起“量產摺疊屏”手機的天空。在3月20日,華星光電CTO張鑫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曲面屏目前在TCL的武漢T4項目已經開了三個產線,目前處於良率爬坡階段,華爲、小米、OPPO、vivo都在洽談合作,今年的良率將會達到70%以上。”他強調目前的難點,主要是在於與購買的三星設備的磨合時間。至於摺疊屏,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前不久更是指出:曲面屏現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集團的摺疊屏實現量產要在明年。

所以,柔性摺疊屏的量產顯然不是官宣一下那麼容易。

大聲宣佈柔性屏幕量產、搶先推出摺疊屏手機、炮轟其他手機企業“公然造假”,這一年來曾經低調的柔宇似乎變得異常激進。或許,這份激進的背後正是資金的匱乏以及IPO的壓力。

柔宇目前融資已經進行到了E+輪,按照正常一級市場的融資規律,接下來的F輪勢必極爲接近IPO。但目前柔宇並未拿出具有說服力的“硬貨”,來支撐其50億甚至80億美元的估值。因此頻頻的曝光和在C端市場發生,造就瞭如今高調的、四處出擊的柔宇。

對此,相關行業觀察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柔宇現在到了上市的關鍵期,資金匱乏的問題肯定存在。前期融資的錢應該花在了研發和投資產線上,但是面板的研發和產線的投資非常燒錢,需要重資金投入。目前柔宇拿的錢如果都扔到產線上,說嚴重點可能也就是打個水漂。所以,上市對它來說應該是非常緊迫的,它需要作出更多能得到市場關注的動作,如果沒有錢也上不去市的話,情況就會非常危險。”

【結束語】

對於紮根於柔性屏領域的柔宇而言,它曾擁有令人信服的技術實力,否則過去這些年來不會得到如此衆多的投資機構支持。但是現在的它無疑需要更多的資金,而且是源源不斷地輸血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那麼,上市已經成爲首要任務,但是,即便成功IPO,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呢?

已經走到E+輪的柔宇,面對緊迫的時間,以及強大的競爭對手,要儘快從技術實驗階段走到量產階段。市場動作再多,也比不上踏踏實實拿出讓用戶“嚇一跳”的拳頭產品,這一點,柔宇要從“身邊”的華爲那裏學到更多。

——————————————————————————————————

微信關注公衆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爲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衆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