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其中比亞迪以649起投訴事件排在第一位,投訴的主要問題在於售後服務與合同。截止今日收盤,比亞迪微漲0.02%,收52.00。

  消費者投訴榜比亞迪居首,

  問題出在售後服務

  11日,中消協發佈的《汽車產品受理情況分析》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共計649起投訴將比亞迪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中消協的統計,受到乘用車銷量下降和市場監管部門整治的影響,2018年總投訴量較上年下降了5.8%。從品牌來看,比亞迪的投訴量位居第一位。比亞迪被投訴的問題主要爲訂金(107起)、發動機(32起)、涉嫌欺詐(25起)、輪胎(16起)和拖延提車(11起)。

  2018年比亞迪被投訴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訂金(107起)。這可能是由於新能源汽車銷量短期內暴增,而產能無法跟上造成的,消費者提不到車,自然會出現大量投訴。

  數據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中消協公佈的投訴量爲絕對值,由於各品牌汽車的銷售量與保有量不同,投訴率的相對值也有所差異。但是,在調查過2018年各品牌乘用車銷量之後,貓妹發現比亞迪的相對投訴率依然居於高位,平均每賣出770輛就會有一起投訴事件,僅次於一汽大衆(平均每賣出99輛就會有一起投訴)。

  數據來源:同花順

  貓妹又分析了一下比亞迪2015年至今的被投訴情況,考慮乘用車銷售量之後,相對投訴率逐年下降,被投訴主要問題從質量問題逐漸向售後服務轉變。2015年到2018年,比亞迪汽車質量問題投訴率從36.03%下降到12.48%,但售後服務投訴率從23.91%上升到42.99%(數據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

  “不務正業”的比亞迪,

  竟然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

  回首比亞迪的發家史,貓妹發現,除了車企這個身份,比亞迪竟然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僅次於富士康。

  前幾日,雷軍與比亞迪在微博上的互動讓不少人意識到比亞迪除了秦唐宋元還有蘋果和小米。

  據比亞迪2018年中期財報顯示,其主要經營包括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服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同時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三塊主要業務分別佔集團總營收的53.73%、38.29%和7.98%。

  不過如果你知道比亞迪的老總王傳福曾經是中國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高級工程師,專研物理化學的,大概也就不奇怪了。

  比亞迪是做電池電子起家的,汽車業務纔是後來拓展的。並且在手機電子方面一直與華爲、OPPO、魅族等品牌保持着深度的合作。

  2017年年報顯示,比亞迪的手機電子業務收入爲415.92億,佔總收入比重35.37%。縱觀以前年度的財報,貓妹注意到比亞迪的手機電子業務的收入增速在不斷地下降,2015年增長36.47%,2016年增長16.1%,到2017年僅增長了3.78%。即使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僅靠配件及組裝大品牌手機並不能給比亞迪帶來巨大的收益。

  不僅如此,2017年財報還顯示,比亞迪初始發展手機代工業務時,由於挖走了大量富士康員工,導致被起訴竊取商業機密的案件,至今仍在訴訟階段,未有判決。

  這樣看來,比亞迪的手機代工之路走的並不順暢。

  比亞迪的新能源之路波濤暗湧

  可能是早就明白僅靠手機代工企業難有巨大突破,在發展手機電子業務的同時,比亞迪抓準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利用自身電子電池的專業優勢,主動佈局混合動力汽車。

  從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至今,比亞迪已經逐步成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引領者。

  與傳統汽車業務追求穩步發展不同,比亞迪目前主要增長點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業務。2017年,該項業務創造營收385.36億,同比增長13.06%,佔集團收入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7.55%。

  但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也並不是毫無障礙的。

  與營收增長相對應的是,由汽車相關業務造成的負債佔集團總負債的比例畸高,2016年達到66.66%,2017年略降至57.03%。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產量無法跟上暴增的銷量導致大量預收賬款的存在。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比亞迪將預收賬款全部轉入了合同負債科目,並且較期初增長了14.93%。

  比亞迪雖然遇到了困難,但銷量卻絲毫不減。2018年中期財報顯示,儘管受到補貼退坡的政策影響,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依然同比增長121.06%,銷量蟬聯全球第一。

  不過,儘管新能源汽車業務一路領先,手機電子業務也進行的如火如荼,但似乎並未給比亞迪的股東們帶來同等的利潤。

  比亞迪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營業收入爲1300.55億,增長22.79%,但淨利潤僅爲27.91億,下降31.37%。比亞迪對此的解釋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帶動營收增加,淨利潤負增長是由於燃油車行業競爭激烈、手機部件及組裝需求疲軟和光伏業務虧損擴大導致。

  貓妹覺得新能源汽車勢頭正猛,卻無法帶動比亞迪利潤上漲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

  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便是動力電池,同爲動力電池製造商的寧德時代通過頻繁與寶馬、吉利等車企的合作,推動動力電池行業飛速前進,2018年市值已超過比亞迪,這也給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原本作爲動力電池製造商的比亞迪有着巨大的優勢,自給自用,能夠把控成本,最大化利潤空間。但同時也是因爲比亞迪自身車企的身份,其他車企會主動避免使用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這樣一來,所有的前期研發費用都只能自己消化了。

  強勢競爭對手的出現也壓縮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所能帶來的利潤增長。

  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已經來襲,比亞迪雖然暫時是行業的領先者,但要想一直保持領先,就必須直面已經存在的問題,從消費者的投訴下手,不失爲良策。未來,比亞迪能否全面企業利潤,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 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