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這幾位將軍就多麼厲害,你要好好想一想,如果沒有希特勒,今天你們怎麼會知道這幾個人?他們會打仗,但希特勒有比他們更厲害的地方。

第一,希特勒憑藉自己的奮鬥,成為德國總理之後,成為獨裁者。

第二,希特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鼓吹能力,沒有希特勒,無人能把德國團結起來。

第三,這幾位將軍雖然都有非常著名的軍事才能,但是希特勒掌管整個國家。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在希特勒的掌握之中。

第四,希特勒堅定而又強大的野心,這個世界也沒有幾個人比得上。

第五,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些職業軍人天生就知道要服從。

所以說,通過以上幾點希特勒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去領導他們,也是職業分工所影響的。看到其他人談到劉備,也是同樣的道理,劉備用人和凝聚人的能力,無人能比,關鍵是都不花錢!


首先大家得明確一點,希特勒是憑藉魏瑪時代積累起的群眾基礎,在1933年,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舉,拿到了最多選票,依據德國憲法規定,正式上台組閣的。所以,納粹黨與希特勒的理論和行徑再醜惡,那也是民選的執政黨,合法的國家元首。

再看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們是職業軍人,軍人的本職工作就是服從國家命令,效忠政府,況且,希特勒這套政府班子還是民選出來的,合法上台執政。

所以,出於國家領導人和政府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的考慮,一個一戰的下士,帶著一群一戰的軍官發動了二戰,而且,多數軍官都堅定的效忠著這位下士,也不是特別讓人意外。

即使有馮·施陶芬貝格團隊的「女武神計劃——720事件」刺殺希特勒,但並不代表主流認知。在二戰的最後時刻,甚至一些國防軍德國高層(注意,非黨衛軍)和其家人選擇自殺給元首和第三帝國」殉葬「。比如,陸軍元帥莫德爾、陸軍參謀長克萊勃斯等等。還有,希特勒復興國家雖然採用了「殺雞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認,效果出奇的好。

魏瑪時期的德國,經濟幾近崩潰,三分之一的失業率(還不包括婦女),馬克貶值的如同衛生紙。後來的風雲人物,納粹二把手——戈培爾,響噹噹的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歷,費大勁,托關係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銀行出納的工作........

而納粹上台沒幾年,就業率竟然達到了接近100%(當然,還是不包括婦女),老百姓生活水平領先歐洲,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經濟和民生的改善還帶動了國際地位的提升,幾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國」崛起的榮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早年的一戰,對德國的身心那是巨大打擊。戰敗的德國猶如砧板上的魚肉,被割的四分五裂。剛復國的波蘭還趁火打劫,強行割了德國一條狹長的領土—但澤走廊和但澤自由港,這使得德國被一分為兩半,中間沒有任何的相連之地。

納粹政府致力於不斷的放大、煽動仇恨——英法遲早要對德國動手;波蘭霸佔的波德走廊,踐踏了德意志神聖的領土;捷克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踐踏....等等。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些將領,他們本身就經歷過一戰戰敗的恥辱。此時,元首給了他們一血舊恥的機會,提供了個大舞台,那可不是得抓緊了機會表現。

因此,希特勒通過一系經濟改革、開疆拓土的軍事手段,短時間就取得了神跡一般的成果,使得希特勒在德國軍隊中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地位和威信。所以,此時,德國軍中的一大批優秀軍事將領都視希特勒為德國的救世主。加上希特勒個人魅力和宣傳術,國防軍也開始大搞各種發誓效忠希特勒的儀式,這種氛圍下,效忠元首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種類似於本能的認知。

此外,還有個客觀原因。納粹黨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戰俘、屠殺無辜平民、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種族滅絕等等)主要是黨衛軍實施的。

而且,整個戰爭當中,針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大屠殺是嚴格保密的,甚至大部分德國國防軍都不知道所謂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

集中營的內幕也是德國戰敗後才被公開的,大部分德軍和老百姓之前完全被納粹政府蒙蔽,並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

(1945年在盟軍戰俘營中的德軍戰俘被組織集體觀看關於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眾多德軍官兵在觀看後紀錄片後都感到震驚、羞愧和無地自容,掩面而泣。)

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也證實了,這些國防軍高層,雖然對一些反人類罪行影影綽綽的有所耳聞,但手段之殘忍,數目之龐大也是他們所料未及的。這些醜惡面他們沒有真正接觸到,所以一直保持著職業軍人的操守,效忠著自己的誓言。

最後,舉兩個例子。

隆美爾的多個下屬捲入了「720」刺殺希特勒事件,由此,隆美爾被懷疑是同黨。

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被登門到訪的「元首特使」(蓋世太保)告知,只要他按組織要求自殺,就不動他的親屬和他的幕僚,會被宣布死於重傷引發的疾病,還有體面的國葬,妻兒享受烈士家屬待遇時,一下子就從了。

隆美爾在赴死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元首能夠讓我選擇自殺已經是十分體面的了」,貌似還心存感激。

坦然赴死,也可以看作是下屬隆美爾,最後一次執行領導希特勒的命令,拿生命在做最後的效忠。

還有,希特勒自殺前指定的接班人,國防軍海軍元帥鄧尼茨。在接了希特勒兩個多禮拜的班,處理好投降的爛攤子之後,馬上被逮捕,送上了紐倫堡審判席,判了十年監禁。

(下圖,鄧尼茨投降照樣穿的氣派,把旁邊的英國軍官襯托的跟打雜的一般。)而且,不同於大多數提前釋放的德國高層(比如,古德里安就判了三年,還提前放了),鄧尼茨扎紮實實的服滿了10年,半天都沒少關,直到1956年才給放出來。

此時,連「馬爾梅迪慘案」的指揮官,因為屠殺戰俘,犯了「反人道罪「的而被判終身監禁的約阿希姆·派普都被提前釋放了。

鄧尼茨之所以被」特殊照顧「,除了狼群戰術中各色U-Boot擊毀了盟軍大小3500艘艦船這類罪證外,據說,還跟他老人家的一些言論有關。

與施佩爾等人祥林嫂般的高呼悔恨不同,鄧尼茨多種場合表示,並不後悔自己的作為,對國家忠誠,沒有錯,自己作為軍人,就應該在戰爭中對工作,對國家領袖盡心儘力。

結果,這言論一出來,就被直接定義成了「危險人物」。實際上,無論是在監禁中,還是回家後,這個所謂的「危險人物」絲毫沒有表現出危險的一面。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合稱納粹三大名將,除了軍事上的才能,他們的家庭出身也都十分優越,隆美爾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教師,母親是公務員;古德里安出身於軍人家庭,父親是上尉;曼施坦因家族地位更加尊貴,他的父親喬治·曼施坦因官至上將,爺爺舅舅都是普魯士將軍,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是他的伯父。

三位名將不約而同的選擇忠於希特勒,並毫不懷疑的執行著希特勒的每一個命令,包括對英法美蘇等國宣戰,把德國變成了巨大的火藥桶。

希特勒是通過合法手段上台的國家元首,作為軍人的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選擇執行命令並不奇怪,服從是他們的天職,忠於希特勒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不需要做過多的考慮和懷疑,但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名將,他們對世界局勢和德意志民族將來的判斷應該是十分清晰的,為什麼依然跟著希特勒一條道走到黑呢?

一切要從德國的國民性說起。

德意志是歐洲十分有代表性的民族,不同於英國人的自由,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更加嚴謹,他們崇尚紀律,遵守法規,做事一絲不苟,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紀律性和辦事的高效率,進而演化成德國人的民族屬性。

德國著名作家路德維希認為,服從是造就德意志民族紀律屬性的最重要原因,並貫穿於德國歷史發展的始終,這種服從性可以從普魯士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尋找原因。

普魯士人源於日耳曼民族,是歐洲最為好戰的種族,在早期的部落社會中,日耳曼民族逐漸形成了以部落首領為核心的軍事民主制,以方便進行掠奪和征服,德國人長期處於這種制度的影響下,以至於崇拜和服從權威成為後期條頓武士的人生信條。

俾斯麥就不無得意地稱讚普魯士的這種「美德」-「榮譽、忠誠、順從和勇敢貫穿於從軍官到年輕新兵的整個隊伍」。路德維希也說到:「由於好戰的傳統和嚴格的訓練,服從性已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

可見,服從性已經逐漸演變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從一戰到二戰,德國人都毫不猶豫的追隨自己的領袖投入到戰爭中。

基督教是造就德國人服從性的另一個因素,作為傳統宗教的掘墓人,馬丁路德是近代德國思想文化的奠基人,他簡化了天主教的宗教儀式,認為普通人同樣可以與上帝交流,打破了教會對宗教權利的壟斷,促進了宗教自由和平等,但在另一方面,他卻認為世間的一切世俗事務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基督徒應該選擇服從已經確定的權威,安於現狀。

馬丁路德的觀點可以看做是德國國民性與基督教義的融合,卻又從宗教領域鞏固了德國人的服從屬性,束縛了德國人的自由觀念。

兩種觀念的融合,加上德國人骨子裡的好戰性格,讓德國人把戰爭看的十分神聖,尤其是希特勒,打著為子孫後代尋找生存空間的口號,抓住了德國人急於洗刷戰爭失敗恥辱的痛處,繃緊了每一個德國人的神經,讓他們忠實的服從領袖下達的每一個命令,甚至把所謂的元首使命看的比自己的身家性命還要重要。

例如被譽為「金髮野獸」的海德里希,他出身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音樂、擅長各種體育運動,對權力毫不熱衷,這樣一個典型的貴族子弟,卻對希特勒頂禮膜拜,面對手無寸鐵的猶太人,他展現出的冷酷無情讓他的親人都感到可怕。

再比如納粹吹鼓手戈培爾,在希特勒自殺後,他毒殺了自己的六個孩子,然後與妻子一起自殺。

毫無疑問, 他們都是服從精神下的犧牲品,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三位雖然沒有這麼極端,但他們對希特勒的命令也都不折不扣(註:隆美爾刺殺希特勒有爭議)。

當然,也並非所有德國人都甘心做納粹失敗的犧牲品,同樣出身貴族家庭的施陶芬伯格上校,就在戰爭後期選擇通過刺殺希特勒來挽救德意志民族,在他失敗後,多達110名軍官被捕並處死,五千人被捕入獄。

據德國歷史記載,這些軍官沒有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他們在寫下遺囑後光榮就義。

搞笑的,直到上世界60年代,德國依然沒有一條街道一個社區為這些死難者命名追悼,德國輿論公然譴責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謀是叛國者。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一戰後,德國背負了巨額戰爭賠款, 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更使德國雪上加霜:德國的失業率高達30%,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希特勒1933年上台後大搞基礎建設,整頓社會秩序,迅速振興了經濟,恢復了公共服務。

僅僅三年間,德國的高失業率即下降為零,成為當時的經濟強國,並且實現了共同富裕。

我們來看看希特勒的政績:

他把個稅起征點定在6000元;積極創造就業崗位,拯救「啃老族」;鼓勵生育,獎勵「光榮媽媽」;補助兒童,提升工人養老金;為困難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徵收房東房產稅,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許諾給人民發放汽車,推強制車險;抬高關稅壁壘,補貼本國農業;發行國債,狂鋪高速公路;對資本家、高收入者增稅;沒收「公敵」的財產,分給人民……

現在有一種公認的說法,如果希特勒死於1938年,那他將是德國歷史上的偉人。

為了鞏固對民眾的思想統治,納粹強調忠誠、純潔、勞動、簡樸和愛國主義。

希特勒有一句名言:「要麼這樣,要麼那樣。」

他讓德國人為實現國家富強,可以放棄維護個人權利。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是優秀的職業軍人,以服從國家命令為天職,他們和普通德國人一樣,經歷過一戰恥辱的失敗,經歷過德國的經濟危機,現在德國出現了一個救世主,能把德國帶上繁榮、富強的道路,讓德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的領導人,軍人不是應該效忠他,聽命他,保衛他嗎?

(隆美爾)

當時的希特勒,是很多德國人的偶像,包括德國軍人和將軍們。

隆美爾就是希特勒的崇拜者。

希特勒發動二戰的原因,在當時的德國都認為是想收回德國在一戰中失去的領土。

希特勒對德國人說:「這次戰爭中德國人民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十分巨大,使我不能相信會是白費的,目標仍然為德國贏得東方的領土。」

面對這樣雄心壯志的元首,所有的德國人都像打了雞血一般興奮,所有人都認為德國會在這個小個子的帶領下,實現復興。

(古德里安)

作為國防軍將領,作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人,幾乎沒有人會在那個年代反對希特勒。

原創文章,喜歡的請關注,謝謝!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馮生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名將:閃電伯爵——曼施坦因、裝甲怪傑——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爾是家喻戶曉的軍事人物。相信對二戰但凡有一點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三大名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三位名將全都不是納粹黨員。既然這三位都不是納粹黨員,為何還會一直聽命於希特勒呢?

三人身世的影響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曼施坦因出身軍人世家,不僅僅其父是普魯士將軍,其兩個爺爺也是普魯士將軍(其中一個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率領一個軍),其舅舅也是將軍;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是他的伯父。由於曼施坦因以上幾代人都對普魯士忠心耿耿,註定了曼施坦因一生也會忠心耿耿。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由於父親是軍人,自幼的古德里安在父親的影響下,註定成為一名忠心的職業軍人。

艾爾溫·隆美爾:隆美爾的身世雖然沒有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那樣顯赫,但隆美爾最高光的軍事生涯(北非戰場)是源於希特勒對其非常信任才獲得機會的,因此隆美爾對希特勒非常忠誠(如遵守元首命令在卡車上服毒自殺)。

二戰時期德國的三位名將不約而同的選擇忠心於希特勒,並毫不懷疑的執行著希特勒的每一個命令——包括對英法美蘇等國宣戰,把德國變成了巨大的火藥桶。

希特勒是通過合法手段上台的國家元首,作為軍人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選擇執行命令並不奇怪,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忠於國家元首希特勒是他們的本分,不需要做過多的考慮和懷疑,但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名將,他們對世界局勢和德意志民族未來的判斷應該是十分清晰的,為什麼依然跟著希特勒一條道走到黑呢?這一切還要從德國的國民性說起。

德意志民族是歐洲十分有代表性的民族,德意志民族不同於英國人的自由、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更加嚴謹,他們崇尚紀律、遵守法規、做事一絲不苟,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紀律性和辦事的高效率,進而演化成德國人的民族屬性。德國著名作家路德維希認為,服從是造就德意志民族紀律屬性的最重要原因,並貫穿於德國歷史發展的始終,這種服從性可以從普魯士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尋找原因。普魯士人源於日耳曼民族,是歐洲最為好戰的種族,在早期的部落社會中,日耳曼民族逐漸形成了以部落首領為核心的軍事民主制,以方便進行掠奪和征服,德國人長期處於這種制度的影響下,以至於崇拜和服從權威成為後期條頓武士的人生信條。

可見,服從性已經逐漸演變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從一戰到二戰,德國人都毫不猶豫的追隨自己的領袖投入到戰爭中。基督教是造就德國人服從性的另一個因素,作為傳統宗教的掘墓人,馬丁路德是近代德國思想文化的奠基人,他簡化了天主教的宗教儀式,認為普通人同樣可以與上帝交流,打破了教會對宗教權利的壟斷,促進了宗教自由和平等,但在另一方面,他卻認為世間的一切世俗事務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基督徒應該選擇服從已經確定的權威,安於現狀。馬丁路德的觀點可以看做是德國國民性與基督教義的融合,卻又從宗教領域鞏固了德國人的服從屬性,束縛了德國人的自由觀念。

兩種觀念的融合,加上德國人骨子裡的好戰性格,讓德國人把戰爭看的十分神聖,尤其是希特勒,打著為子孫後代尋找生存空間的口號,抓住了德國人急於洗刷戰爭失敗恥辱的痛處,繃緊了每一個德國人的神經,讓他們忠實的服從領袖下達的每一個命令,甚至把所謂的元首使命看得比自己的身家性命還要重要。例如被譽為「金髮野獸」的海德里希,他出身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音樂、擅長各種體育運動,對權力毫不熱衷,這樣一個典型的貴族子弟,卻對希特勒頂禮膜拜,面對手無寸鐵的猶太人,他展現出的冷酷無情讓他的親人都感到可怕。再比如納粹吹鼓手戈培爾,在希特勒自殺後,他毒殺了自己的六個孩子,然後與妻子一起自殺。毫無疑問, 他們都是服從精神下的犧牲品,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三位雖然沒有這麼極端,但他們對希特勒的命令也都不折不扣(註:隆美爾刺殺希特勒有爭議)。當然,也並非所有德國人都甘心做納粹失敗的犧牲品,同樣出身貴族家庭的施陶芬伯格上校,就在戰爭後期選擇通過刺殺希特勒來挽救德意志民族,在他失敗後,多達110名軍官被捕並處死,五千人被捕入獄。據德國歷史記載,這些軍官沒有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他們在寫下遺囑後光榮就義。搞笑的,直到上世界60年代,德國依然沒有一條街道一個社區為這些死難者命名追悼,德國輿論公然譴責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謀是叛國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看過電影《帝國的毀滅》嗎?

電影中,德軍將軍明知道希特勒的帝國馬上就要毀滅,仍然極少有人叛變。

絕大部分德軍將軍都戰鬥到最後一刻。

為啥?

為什麼明知道跟著希特勒是死,還要效忠他呢?

用一個將軍的話來說:我們對元首宣誓過(效忠他)!

這就是普魯士容克貴族軍人的特點,也當年條頓騎士團的宗旨:我最大的榮譽是忠誠!

忠誠,是德國職業軍人的基本素質。

如果沒有忠誠,再回打仗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希特勒是德國唯一的元首,就是德國軍人效忠的唯一對象。

對於德國軍人來說,他們效忠的也不是希特勒,而是德國。

希特勒只是德國的領導人,本質就是一個公務員,還是為德國服務。

這從德國的國歌就可以看出。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無論何時,為了保護和捍衛,兄弟們永遠站在一起。從馬斯(Maas)到默默爾(Memel),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

自然,也有一些將軍認為希特勒會毀掉德國,對希特勒進行刺殺。

但對於傳統普魯士貴族軍人來說,刺殺國家領袖是毫無疑問的叛亂,是不可取的。

其實,希特勒從波蘭戰役開始,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和他的將軍們對抗,雙方的觀點經常截然相反。有的時候是希特勒正確,有的時候是將軍們正確。

但內部爭吵是爭吵,德軍對外還是高度一致的。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並不是聽命希特勒,而是在效忠德國。


對於問題中描述的三位德軍將領,三人聽命於希特勒的原因其實各不相同。隆美爾雖然在二戰期間戰績突出、特別是在北非戰場十分活躍,但在戰前他在德軍中的地位並不高。一戰結束後到希特勒上台執政之前,隆美爾長期在德軍基層任職、無論等級還是職務重要性都不高,直到其撰寫的《步兵進攻》一書被希特勒看到後才迅速晉陞、並成為希特勒的大本營衛隊隊長,由此隆美爾的指揮才能才得到施展。三年之內,隆美爾從裝甲師師長一直提升到集團軍群司令,這除了隆美爾確實具有高超的指揮能力外,希特勒的刻意提攜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隆美爾聽命於希特勒有一定的投桃報李的意味。

而古德里安則早在1938年就成為了機動部隊總監,是名副其實的德國裝甲兵鼻祖。二戰期間,古德里安轉戰波蘭、西歐戰場、蘇德戰場,因其戰術而獲得了「閃擊英雄」的美譽,但這並沒有因此與希特勒搞好關係。在政治觀點和軍事指揮上,古德里安同希特勒之間存在深刻的矛盾,這甚至影響到了古德里安的晉陞:作為德國陸軍裝甲兵的創立者和「閃擊戰」理論的創始者、並取得了頗為豐厚的戰績的重要指揮官,古德里安竟然被希特勒排除在晉陞元帥軍銜的將領行列之外,甚至還兩度被排擠到預備役。但對於希特勒的指令古德里安仍然盡量完成,原因在於古德里安的個人經歷,古德里安是一名相當職業化的軍人,他從13歲進入軍校學習、到66歲去世時始終為德國軍隊服務,先後經歷了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聯邦德國時期,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對於古德里安來說,效忠德國是作為軍人的天職,而希特勒不過是他職業生涯中作為德國一個階段的代表,因此與其說是聽命於希特勒,不如說是在為德國的利益服務。

曼施坦因與希特勒的關係同古德里安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別。曼施坦因從來沒有欣賞過希特勒的領導和指揮能力,這一點從他在《失去的勝利》中對希特勒的描寫可見一斑。曼施坦因出身容克貴族家庭,其生父弗里茨·萊溫斯基和養父喬治·曼施坦因都是德意志帝國的將軍,因此他的人生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容克主義的烙印。與平民出身的古德里安不同,曼施坦因接受的軍事教育更為徹底,且屬於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容克軍事集團的後裔,因此除效忠德國的軍人本性以外,還有著更強烈的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但無論如何,曼施坦因只是在軍令上聽從希特勒,事實上他與希特勒矛盾深刻,自然也談不上對希特勒有多忠誠了。


其實一直以來,希特勒的納粹黨和普魯士軍官團的關係都不太好,說不上親密無間。

像隆美爾這些一流的軍人為什麼聽命希特勒,這問題就類比為什麼張良韓信等人願意聽命於流氓劉邦。

最大的原因,我覺得是在於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是,他們打戰是厲害,但希特勒也不差,從一個普通的美術院學生變成國家元首,並把德國從一戰後的泥潭中拯救出來,他本身就是一個英雄,一個霸主,有著獨特的領導力,為什麼不聽命他呢?

另外,既然提到的都是軍官,那就說說希特勒的軍事才能,希特勒的軍事才能雖然比不上這些人,但自身還是了不起的,隆美爾就說在他的眼裡希特勒是個軍事天才,而且希特勒的其他才能遠勝過這些軍官。比如古德里安打戰是厲害,但如何處理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協調後勤?如何提高國內經濟生產?如何籠絡人心?這些他會嗎?

所以說,雖然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些人的軍事才能有99分,但希特勒也有個90分,再加上希特勒組織力、領導力、外交力等分數都遠遠超過這些人,是成就大事的人,有什麼理由不跟著他呢?

往另一方面想,連隆美爾這些大佬都願意聽命於希特勒,那希特勒本身得厲害到什麼程度啊!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都是很有名的將領,這三個人全部都是效忠於希特勒的,那麼他們為什麼會聽希特勒的話呢?這三個人不僅非常有軍事才華,而且出身都較好,比如說隆美爾,他的家族裡有很多都是老師,所以此人從小就受到了好的教育,並且文化素養極高。再來看一下曼斯坦因,這個人的家族是威望極高的,他的父親爺爺還有舅舅都是在部隊裡面擔任重要的職位的,而他的伯父就更厲害了,此人的伯父是陸軍元帥。

這麼厲害的三個人之所以會效忠於希特勒,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希特勒是通過選舉才能夠當上國家元首的,所以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民眾們也認可希特勒這個元首,這三個人都是優秀的將領,那麼他們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元首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軍人最講究的就是真誠,這一點在某些方面是由不得他們選擇的,無論自己的國家和政府有沒有令他們感到不滿,他們都絕對不能夠有二心。

在這三位將領當中混得最好的就是隆美爾了,雖然他的出身並不差,但是在三個人當中算是普通的。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國很多的軍官都是出身十分高貴的,德國人在選軍官的時候,對於他們的身份十分的看重,這一點令隆美爾感到不滿,畢竟他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好在後來希特勒出現了,他打破了這個規矩,這樣一來,很多一直在基層默默無聞的付出,且有才華的人就得到了機會,因此這部分人都非常的感激希特勒。隆美爾深得希特勒的賞識,希特勒剛開始是由於看到了隆美爾所寫的作品,才開始關注這個人的,希特勒首先把隆美爾升到侍衛營營長。隆美爾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在這個位置上面幹得非常的好,因此在法國戰役開始之前,希特勒就讓他擔任裝甲師。隆美爾在此之前對裝甲師毫不了解,而且此人也沒什麼作戰經驗,但是他仍然做得很好!

隆美爾是一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所以希特勒對他也越來越欣賞,而隆美爾的晉陞速度也越來越快,最終當上了元帥。隆美爾對希特勒是絕對忠誠的,希特勒對他而言就像是伯樂一般,若是沒有希特勒的話,也許他還只是在基層做著最簡單的活。因為有了希特勒,隆美爾才能夠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華,並且獲得了很多的榮譽!

另外,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二人在軍中的地位雖然都不低,但是他們的軍事之旅還是遇到了一些坎坷。曼斯坦因提起希特勒,話里話外都透露出不滿之意,而古德里安則會用一種特別忠誠且官方的話去評價希特勒,這二人與希特勒之間的關係不像隆美爾與希特勒的關係那麼好了。或者說在某些方面,他們對希特勒是感到不滿的,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服從希特勒!曼斯坦因之所以會服從希特勒,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熱愛德國,他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將領,所以他就要對這個國家所負責!在蘇德戰爭和一些其他的戰爭中,曼斯坦因經常會和希特勒發生一些衝突,而他也時常會有放棄的念頭,但是最終他仍然堅持下來了!而他自己也說過,之所以自己能夠堅持下來,其實是因為自己所在的這個職位就是要為國家為民眾負責的,而且還有那麼多灑熱血的前線戰士們呢,他絕不能夠因為一時憤怒而說辭職就辭職。

最後,提起古德里安這個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所發表的各種軍事類的文章!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他雖然是效忠於希特勒的,但並不代表著他會全盤接收所有的指令,他認為不對的他就不去執行!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等本來很厲害的大人物會無條件的忠誠於希特勒?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是德國的國家文化,再者是德國的現實條件,最後是希特勒的個人魅力。

國家文化

德國,可以說是歐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了,歷史文化深厚。近代德國掘起於俾斯麥的改革後,然後迅速成為了世界強國之列。由於世界體系的不完美,德國為了打破老格局,所以一戰開始了。

德國的軍隊文化更是保守老的一種騎士精神,忠誠是他們用生命來捍衛的榮譽。隆美爾他們作為典型的德國軍人,忠誠和榮譽堅守更是一種他們的特色。

德國的現實

希特勒時期的德國,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一個時代。但是希特勒沒上台之前,收到美國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德國已經陷入巨大的國家動亂之中。德國危在旦夕,這時候希特勒橫空出世,拯救了德國,

希特勒的出現,對於德國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擺脫經濟壓力的出口。實際上德國也在他的帶領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困境,使得德國又一次走上了強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美國迅速走出了困境。唯獨德國,日本和義大利走上了另一個道路――法西斯主義。將國家經濟壓力轉嫁到其他國家,向海外傾銷商品,就是他的特色。

歷史上所有的戰爭,無外乎最本質的東西都是為了爭奪資源。在希特勒那個時代,雖然德國 處於一種極端的狀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德國在他手裡獲得了新生。在他手裡,德國就業率出奇的高。

讓國家和人民過的幸福感,能夠生活的下去,讓人直觀的感受到好處,這就是首領的意義,希特勒做到了,所以他獲得了成功,

個人魅力

希特勒早期只是一個畫家,在一戰中只是一個被逼上場的小兵。他也沒有很高的軍事實力,政治素養,他都沒有,但是確得到了部下的鼎力支持。

希特勒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講大師,縱觀世界歷史,他也算得上非常出色的。

任人為用,這一點他和劉邦差不多,雖然個人能力不強,但是能夠收穫一大批忠實有能力的部下。就像漢初三傑一樣,幫助他開闢一個時代。

雖然我們抵製法西斯,但是也要正確的認識到這種體制的一種優勢,客觀的看待,這才是我們看歷史的態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