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兒女衆多,在兒女的婚姻問題上,朱元璋的做法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儘量和功臣結親。

  這其中,朱元璋嫁女兒和娶兒媳還有一個細微的差別:娶兒媳一般要娶公爵或者侯爵的女兒,兒媳家的地位越高越好。

  比如皇太子朱標娶的是鄂國公常遇春的女兒。老四朱棣娶的是魏國公徐達的女兒,徐達的另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代王和安王。宋國公馮勝的女兒嫁給了老五週王,信國公湯和的女兒嫁給了魯王,涼國公藍玉的女兒嫁給了蜀王,武定侯郭英的女兒嫁給了遼王,等等。

  但是在嫁女兒的時候,朱元璋一般選擇地位比較低的功臣,有些只是一般的武將。比較特別的是大女兒嫁給了韓國公李善長的兒子,原因可能是韓國公是文臣,不是武將。

  另外三名公主嫁入公侯之家,分別是汝寧公主嫁給了吉安侯仲亨的兒子。福清公主嫁給了鳳翔侯張龍的兒子。而朱元璋最寵愛的壽春公主,下嫁穎國公傅友德的兒子傅忠,可惜兩年之後就死掉。

  這其中的差別,不知道是無意形成的,還是朱元璋刻意爲之。給人的感覺,除了利用聯姻,在政治上與功臣進行利益捆綁,同時也要讓朱家的後代子孫更爲出色。

  但有一個人比較奇怪,就是衛國公鄧愈。鄧愈是開國元勳當中最年輕的,位居六國公之一,死在洪武十年。

  鄧愈的兩個女兒,一個在洪武八年年底嫁給了朱元璋的二兒子秦王。此時鄧愈還活着,朱元璋親自主持了婚禮,儀式隆重。不過,秦王此前已經有了王妃,所以鄧愈的女兒只能做他的次妃。

  秦王的正妃很特別,是王保保的妹妹。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兒的外甥,元順帝賜名爲擴廓帖木兒。察罕死後,王保保接過他的軍隊,成爲元末的重臣,被封爲河南王,主要活動在山西、河南一帶。

  明軍佔領北京,元順帝逃往大漠,王保保退往西北,給明軍造成極大的困擾,曾經大敗湯和。洪武三年,大將軍徐達、李文忠、馮勝率領十五萬明軍,在和林與王保保交戰,結果大敗,損失數萬人馬。

  洪武八年八月,王保保死在合刺那海之衙庭。

  朱元璋非常欣賞王保保,有一次在宴會上問大臣們:“天下的男子漢哪個最出色?”

  大家都認爲是死去的常遇春,能夠帶領萬人所向披靡。朱元璋嘆息說:“常遇春確實是英雄,而且爲我所用!可還有一個出色的男子漢,我始終沒有得到,那就是王保保。”

  朱元璋很有意思,公認的兩個男子漢,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皇太子朱標,王保保的妹妹嫁給了二兒子秦王。或許,在朱元璋的意識當中,應該有着樸素的基因觀念,他要把常遇春和王保保的優秀基因融入到朱家的血脈當中。

  鄧愈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七兒子、齊王朱榑。朱榑的藩地在青州,娶了安陸侯吳復的孫女爲王妃,鄧愈的小女兒是齊王的繼妃,中間的細節不太清楚。

  於左 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