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標死去。

關於朱標的死因,一種說法是馬皇后死後,他傷心過度,落下了毛病。另一種說法,朱標與一位御史在審案時產生爭論,朱元璋同意御史的觀點。朱標堅持認爲,治理天下應該仁厚。朱元璋怒道:“等你當了皇帝,再實行你的仁政!”

這句重話讓朱標驚惶不安,跳進金水河自殺,救出之後,重病不治而亡。

做爲皇帝,朱元璋對兒子說的那句話是異常嚴重的。當初,宋太宗曾經對侄子趙德芳說過類似的重話,把趙德芳嚇得自殺。

問題是,朱元璋爲何對朱標如此憤怒?

朱元璋異常強勢、冷酷,而且生性多疑,但對待自己的兒孫十分仁慈,這從他設計的分封制度上就看得很清楚。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爲吳王之後,立朱標爲世子,洪武元年正式冊立爲皇太子,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標死去,中間過了將近三十年。

朱元璋非常信任朱標,很早就指示百官向他奏事,又曾讓他裁決奏聞。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許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平順,畢竟,權力的誘惑力太大,而人性是不變的。

我們不妨看一看歷史的先例。

歷史上有過一些被皇太子奪權的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淵在玄武門政變之後,被迫改立兒子李世民爲皇太子,不久就讓出皇位。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後,被皇太子李亨架空爲太上皇,也失去了皇位。更慘的一個比如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被皇太子劉劭殺掉。

皇太子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皇帝在出巡、出征、患病的時候,通常會讓皇太子代理皇權,處理國政,權力僅次於皇帝,有許多機會接觸文武大臣和地方長官。就算皇太子無心,這些官員們也會有意無意地向他靠攏。時間一長,就會在他周圍形成一個有形或者無形的副權力中心。

如果此時在位的是一個比較軟弱的皇帝,比如宋孝宗,他會選擇容忍,或者乾脆主動放權。但是,如果在位的是漢武帝、明太祖、康熙皇帝這樣強悍的君主,那皇太子肯定完蛋。比如漢武帝的皇太子劉據和他的兒子在起兵失敗之後一起喪命。康熙皇帝也兩立兩廢皇太子胤礽。

一般而言,皇太子在皇儲的位置上坐得越久,勢力越大,越容易出事。漢武帝在元狩元年冊立皇太子劉據,到了徵和二年劉據自殺,中間過了三十多年。劉劭也在皇太子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纔對父皇下手。隋文帝在開皇元年正式冊立楊勇爲皇太子,到開皇二十年廢掉。康熙十四年,兩歲的胤礽被立爲皇太子,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第一次被廢,中間的跨度長達三十多年。

朱標也一樣,在皇太子的位置三十餘年,所以,他受到父皇怒斥之後,自盡不成而染病,原因恐怕並不單純。朱元璋在朝廷內外佈置了許多眼線,很可能察覺到了某種非常嚴重的苗頭,纔對朱標說出重話。

朱標死後,他的兒子被立爲皇太孫。此後不久,藍玉等一大批高級武將被朱元璋處死,隨後幾年,傅友德、王弼、馮勝等公侯也因爲各種原因被處死。這些殘酷的殺戮,也許和朱標也有一些關係。

所以,就算朱標沒有病死,他出事也幾乎是必然的,估計他不會成爲劉劭,但不知道他的結局是像劉據,還是像胤礽。

參閱《明史》等

於左 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