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房地產圈裏最火的事不是哪裏房價的下降,哪裏成交的遇冷。而是住建部發布的一句話。這一句話可謂激起千層浪,讓全國關心房地產的人一直在探討和分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佈《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範》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工程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中的一句“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引發了媒體、自媒體、和所有關注房地產的人的廣泛關注。

其實在重慶,從2002年就已明確“商品房現售和預售,以套內建築面積作爲計價依據”,也就是說,重慶開始實踐套內建築面積計價已經有七個年頭。

公攤面積被一些媒體稱爲房地產市場“最不透明的一項指標”,你家套內面積或許只有七十平。但是你買房的時候卻要花費一百平的錢。而公攤面積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講,沒有電梯、走廊的房子公攤面積就比較小。而一些有設備間、電梯間、走廊、電梯的新房子,公攤面積則比較大。

也有網友問了,以前買房是按照建築面積,將來按照套內面積了,那麼以前買房的人是不是就虧了。有關部門是不是會給予一些補償。其實按照套內面積計價和按照建築面積計價,房價的總價都是一樣的。提高的只是單價,對於未來的買房人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不管按照哪個面積計算。你家的使用面積大小沒有變化,你家的房產總值也沒有變化。所以沒必要杞人憂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