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米科技發佈的財報顯示,智能家居爲其帶來近兩倍的營收增長,淨利潤卻出現下滑。作爲小米生態鏈旗下的企業,雲米科技自成立之時就自帶小米“性價比”的基因,此前,在AWE2019(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雲米科技發佈的一款售價30萬元的吸油煙機也被業內看做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手段。

其實,除了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小米自身高端化的野心也逐步顯現。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小米的低價印象已經形成品牌基因,想要樹立高端品牌形象任重道遠。

增收不增利,毛利下滑

3月18日,雲米科技發佈財報,在營業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和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具體數據顯示,2018年該公司全年營業收入25.61億元,較2017年增長193.3%;淨利潤6540萬元,與2017年的9320萬元人民幣相比下滑了29.82%;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31.5%下滑至28.0%。

藍鯨產經記者查閱以往資料發現,過去兩年雲米科技的業績突飛猛進,2016年淨利潤爲1630萬元人民幣,2017年淨利潤猛增473%達9320萬元。

針對利潤下滑的相關問題,藍鯨產經記者聯繫到雲米科技品牌部相關負責人李黎星,對方稱沒有相關回復。

第一觀點創始人吳茂林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雲米科技的定位是做智能家居生態鏈,產品線較廣,研發費用也隨之增加,產品更新速度快也導致了成本增加,利潤變薄。另外,全屋互聯網的概念起初由雲米科技提出,但是隨着家電市場越來越趨向智能化,美的、海爾、海信等企業都在加緊佈局智能家居生態鏈,隨着競爭的加劇,雲米科技的優勢也逐漸減弱,因此也會通過提高營銷費用、降低產品價格來獲取市場。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智能家居爲雲米科技帶來了大部分的營收。該公司在財報中表示,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類別(尤其是Viomi品牌產品)的持續成功推出和銷售額大幅增加。批量化地啓用智能家居產品使成批智能家居產品的業績收入由2017年的7.123億元增長至20.81億元。

嚐到了智能家居的“甜頭”,雲米科技開始不斷加碼佈局。3月13日晚間,2019年AWE開幕前夜,雲米科技召開新品發佈會,發佈近60款智能家電新品,以家庭場景爲驅動,構建矩陣式智能產品組合。其中一款AI油煙機AirBot售價高達30萬元,十分引人注目。而其他的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價格依然主打性價比,價格在幾千元之間。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藍鯨產經記者,作爲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雲米科技需要逐漸擺脫小米主打性價比的印象,而以上定價則很容易形成“最貴的油煙機”的話題,具有傳播力,也體現了雲米科技試圖通過該產品打造科技含量高的品牌形象。

欲擺脫“小米”影子

事實上,作爲“小米生態鏈”的中的一員,雲米科技自2014年成立開始就帶有小米的光環。據瞭解,成立之初,雲米科技的主要業務是幫小米代工生產淨水器。2016年初,雲米科技開始從小家電轉型全屋智能家電,除了淨水器之外還開始做起了冰箱、洗衣機、洗碗機、油煙機等。

藉助小米光環,雲米科技獲得了很多關注。在成立之初,雲米科技就獲得了小米參與的天使輪投資,在2015年又獲得了紅杉資本、順爲資本等投資公司的A輪融資。根據雲米科技招股書,該公司在2016年實現了盈利,營收很大程度來自於小米的相關業務。

家電產業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作爲小米生態鏈中的企業,雲米科技的發展也呈現出和小米一樣的互聯網公司的特徵。即前期採取粗放型發展模式,通過低價快速獲取市場,這也導致了品牌盈利空間較小,而這也是這類企業發展的一個常態。而提出全屋互聯網家電的概念後,雲米科技描述的想象空間就不再是賣一個產品能賺多少錢,而是靠智慧家庭的思維和運營來獲取收益,彌補前期盈利空間小的不足。

劉步塵也表示,目前雲米科技的規模還不算大,最主要的任務在培育市場,還沒有到追求利潤的階段。成立之初,雲米科技需要小米的幫扶,但是到達一定規模後,雲米需要做的就是擺脫小米的標籤。

事實上,雲米科技也在逐步撕掉小米的標籤。2018年9月25日,雲米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成爲繼華米之後第二家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創始人、CEO陳小平曾表示,上市是雲米科技重要的里程碑,希望藉此提升雲米品牌,成爲全屋互聯網家電的開創者。

“雲米科技身上雖然有小米的烙印,但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低端品牌的印象,其發佈的高價格油煙機也是想將科研作爲品牌的附加力,樹立品牌價值。而這也印證了小米在品牌建設中的方向:擺脫低端標籤,向高端品牌進發。”吳茂林告訴藍鯨產經記者。

小米高端化任重道遠

其實,除了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小米自身高端化的野心也逐步顯現。近年來,小米一直想要完成從“性價比”到“高端”的角色轉變。

1月10日,小米宣佈旗下紅米系列將獨立成立“Redmi”品牌。3月18日,全新獨立品牌紅米(Redmi)在北京發佈了紅米Note 7 Pro和紅米7。其中,紅米7的起售價爲699元(2GB+16GB),紅米Note 7 Pro售價1599元(6GB+128GB)。

小米集團副總裁兼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表示,紅米的戰略目標有五點,首先是堅持“極致性價比”;其次是堅持高品質;第三是加快國際化;第四是佈局手機中高端產品,最後則是着眼5G、拓展多品類、佈局AIoT等領域。

“今天小米的單一品牌已無法滿足用戶越來越多元的需求。我們把探索黑科技、追求極致體驗的任務交給了小米,把死磕品質、追求極致性價比的任務交給了由紅米升級而來的Redmi。”盧偉冰說。

劉步塵告訴藍鯨產經記者,這其實已經體現了小米想要高端化的戰略目標,新獨立的紅米事實上就是曾經的小米。“剛創立的時候就被貼上了性價比的標籤,等到一定規模之後,即使生產出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由於長期低價的品牌印象,也無法賣出高價。因此,小米將紅米剝離出去,而自己則向高端衝擊。”

丁少將也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小米之所以想要做高端是因爲目前的低端產品沒有品牌粘性,隨着年輕的消費羣體收入逐漸增高,他們就會放棄小米,成爲華爲、蘋果的用戶,而只有高端產品纔有利潤空間和品牌運營價值,給資本市場以想象空間。

但是,做了品牌區分之後,小米就能順利走向高端麼?對此,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也表現的有些底氣不足。2月17日,小米9發佈之前,雷軍曾在微博中表示,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專心做最好的產品,“小米9的製造和研發成本絕對不便宜,價格也會比小米8貴不少。”

經過了一系列預熱後,到了真正發佈的時候,小米卻顯得有些“怯場”。在發佈會中,小米9的最終定價從3299元的“煙霧彈”,最後落實在了2999元。吳茂林認爲,小米的低價印象已經形成基因,想要改變已經十分困難。但小米可以主打副品牌,提升副品牌的品牌價值,完成高端化。

“從高端往低端走容易,但從低端向高端走非常困難。小米想要樹立高端品牌形象依然任重道遠。”丁少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