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斌长着一张体育明星脸,站远了看,有点像重庆短跑名将别舸。他满口东北话,再咧嘴一笑,又神似他的辽宁老乡郭艾伦。长得像不是本事,在自己擅长的体育领域,他一点不比提到这两位差,只不过你可能并没有听说过他从事的项目——荷球。

每周一、四、六,是江津中学荷球队的训练时间,这个周四(28日)的下午,学生们陆陆续续赶到体育馆参加训练,其中有一半才刚刚开始接触荷球,另一半虽是“进阶”,但也不过四五人。很难想象这个月中旬,他们刚从香港抱回首届世界杯沙滩荷球比赛亚洲区的公开组亚军。

男女混编出战是荷球的一大特点

荷球是什么?

杨永斌接触到荷球,是误打误撞的。他2014年从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毕业,2011年,学篮球专项的他选修了这种荷兰式篮球。“一开始就想着有机会能参加一些比赛,毕竟参与的人少。”杨永斌练着练着发现,这项运动很有挑战性。

如果你看过荷球比赛,就会明白挑战性在哪里。以全场比赛为例,比赛在一个40米长、20米宽的场地中进行。格局类似篮球场,但双方的篮架可不在底线附近,而是距离底线近7米。这样设计是什么原理呢?原来,荷球比赛可以360度投篮。也就是说,篮架上只有筐,没有篮板。“打板进球”是不存在的。而3.5米的篮筐高度高出篮球的筐一大截,用的球又是足球一般质地和大小,所以哪怕是篮球场上的神射手,也要适应挺长时间。如果这还不够阻止进球,那么荷球还有个规则——投篮时,面前的防守队员只要做出了“合法防守”的动作,出手投篮即无效,因此选手必须倒退着投篮或是过掉防守球员,这就要求参与者有足够的膂力完成远投或是成功跑出一个战术——没错,是用跑的,这个运动甚至连运球都不允许,单打无用,无球跑动才是王道。

去年全国锦标赛上江津中学选手远投

基本功就是跑战术

正是荷球运动的这些特点,让慢新闻记者在这堂训练课上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训练课是男女混练,准确地说,这个运动就是男女混搭。正式比赛上,每队两男两女出战。不能单打,不准身体对抗,让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男女混合编队同场竞技的大球项目,因为“合法防守”规则的存在,长得高有优势,但个子小也并不吃亏。

除了近距离进攻篮下,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能做出上篮得分的动作,远投时,投篮的姿势在篮球爱好者看来并不算优美,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篮球底子的队员,作为教练的杨永斌一直在场边强调,“忘掉篮球动作,像女篮那样投篮。”由于通常要倒退投篮,加上篮筐更高,把球放在胸前出手更好发力,这是荷球运动的最基本的讲究。

因为不让单打,荷球必须要通过队友间的默契配合和战术布置跑出空当,所以在基本功练习中,并不存在控球一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战术跑位演练。这堂课上,杨永斌给几名学生教授的战术在荷球中比较基本,但放在篮球训练中都已不算粗浅,大半个小时的训练中,进球的数量并不太多。即使在世界性比赛中,一方能得分超过20已经是大比分了,要知道,这可是40分钟的比赛。

防守只能通过破坏传球实现

学生军勇夺亚洲第二

体育馆外的露天篮球场传来下课后学生打篮球“刷刷”的入网声,进球难易程度的对比有些明显。这些十多岁的孩子,玩荷球不会觉得枯燥吗?在这个月中旬结束的首届世界杯沙滩荷球比赛(亚洲区)上,杨永斌将类似的问题抛给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为什么会喜欢打荷球?”得到的答案惊人的一致——篮球进球太容易了。

这次比赛,值得说道说道。还是因为不用控球的特点,让荷球也可以在沙滩上进行,但总归是需要大量的无球移动,沙滩上的比赛对体能消耗更大,虽说大大压缩了比赛时间,但一天打了6场比赛的江津中学队员们还是累得够呛。好在结果不错,6场比赛赢了4场获得亚军。

杨永斌还获得最佳得分手。原来,这届比赛只设有大学组和公开组,只能参加公开组的江津中学,在学生运动员中,也加入了两位体育老师。虽然杨永斌个人表现突出,但荷球的本身特点也决定了球星的主导作用并不大,因此能打出这样的佳绩,孩子们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江津中学荷球队去年获得锦标赛冠军

一年一个台阶

江津中学此番代表的是中国队出战。能获得这个资格,是因为去年底在全国锦标赛上夺得了冠军。

冠军的练成,不过是三年的时间。2014年来到江津中学任教后,杨永斌就向相关领导展示过这项运动,它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也让次年学校就开始张罗组建球队。最开始不过三五个学生,训练时要打对抗,杨永斌必须去发动一些老师参与进来。不过这项运动放在全国开展的地方也委实不多,2016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锦标赛,江津中学就跻身四强。好的开始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孩子们的信心得到了提升,随后一年成绩上一个台阶:2017年,亚军;2018,冠军;2019,在洲际赛场扬威。

练荷球两年的黄弋珂虽然才高二,但参加过去年全国锦标赛的她算起来也是冠军选手了。“最开始只是因为没接触过很好奇,来了后觉得教练不错,训练很系统,我自己又有田径的底子,上手很快。”小黄告诉记者,这项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不仅仅是体育方面,“因为接触了许多外来的队伍,也会去各地参加交流赛,要学会跟队友相处,经常会面对挫折,会比同龄人经历更多的事。”

通过跑动战术成功创造投篮机会

杨永斌介绍,现在除了高三、初三的学生,荷球队已经稳定有十来人的规模,只要有兴趣的,随时可以加入到球队参加训练。在选材方面,只要有一定运动天赋、热爱这项运动就行,“很多人觉得会打篮球会有帮助,但其实除了手感好一点,判断球路准确一些,其实都相差不大,反倒是会荷球再去练篮球帮助更大,主要是比赛视野方面,荷球是项360度的运动,切换到180度游刃有余。”

练习荷球可以成为这些中学生的一种特长出路吗?看上去暂时还不会,在一些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确已经有了职业俱乐部和专业的梯队体系,但在国内,仍然是项业余运动。不过从杨永斌的经历上可以看出,荷球却给他的人生增添许多精彩时刻,作为中国荷球国家队的一员,他打过世锦赛、世运会,到过荷兰、波兰、印度,如果在自己的专项篮球领域,这些都是他不敢想象的。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李卓然/文 受访者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