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冰火兩重天。

1、一二線樓市在騷動

3月21日、22日,南京河西的2個樓盤公開搖號,共有7766人蔘加購房搖號,中籤率分別約爲6%和7.8%。

3月18日,同樣是南京河西,加推186套房源和323套房源的兩個樓盤,首付八成、250萬元和430萬元的驗資證明,依舊難擋購房人的熱情。

2天吸引近萬人報名登記,中籤率爲5.4%和7.7%。

相似的情形,在半個多月前的杭州也曾出現。

3月13日,某樓盤308套房源,共11377組意向客戶登記,中籤率低至2.7%。

3月6日,262套高層房源,17290組客戶報名登記,平均中籤率低至1.5%。

同期,杭州另外2個樓盤雖然沒有“萬人搖”,但中籤率同樣不高,分別爲3%和7.98%。

於此同時,成都二手房成交量較年初上漲了38%,成交價格漲了2%;廈門二手房成交量較年初上漲了314%,成交價上漲了2%。

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2月成交面積同比去年增長了54%、69%、8%,去年火熱的寧波成交同比增長108%。

種種跡象表明,一二線樓市回暖的大幕,早已經拉開。

2、三四線樓市在震盪

一二線回暖了,三四線表現怎樣?

2月,國家統計局發佈了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其中,房價下跌的城市佔比12.85%,其中88.9%的下跌城市是三線。

其中,泉州、岳陽新房價格下降0.4%,錦州、蚌埠新房價格下降0.3%。

從成交情況看,2月三四線城市成交量,大批量縮水。湛江成交面積同比下降55%、蕪湖下降66%、揚州下降58%。

預計未來陸續將有更多城市進入調整階段。

3、錢從三四線向一二線

一二線樓市在騷動,三四線樓市在震盪。

對於一二線城市而言。

去年一刀切的嚴調控劃出的高購房門檻,讓購房者望而卻步。

隨着近期銀行房貸利率下調,金融手段鬆動,致使購房門檻被降低,強行壓制住的需求得到釋放。

再加上,無論是從城市的經濟發展、擁有的資源、人口等方面,一二線城市都要優於三四線城市。

對三四線城市的虹吸效應本身就使需求相對旺盛,存量房市場相對於三四線又較爲成熟,市場中的投資者對一二線的長期看好,導致大批投資者攜資金入市。

三四線城市,恰恰相反。

一是:本輪棚改接近尾聲,國家政策要求棚改資金安置比要降低,流向三四線的錢在減少。

二是:經過上一輪去庫存,三四線力不從心。

首先,在經歷了幾年的瘋狂去庫存,三四線市場基本被掏空。當地流動資金被消耗,購買力疲軟,嚴重透支。

其次,發展相對薄弱的三四線人口在流失,沒有新的購買力承接接下來的市場供應。所以近三個月的政策裏,菏澤某縣城農民購房享補貼、鎮江人才新政購房享補貼等等,都是爲了創造市場上的新需求。

三是:調控之前,三四線房價漲勢兇猛。甚至某些鄉鎮的房價已經在向一些二線城市追趕。

對投資者而言,這種時候正是出手三四線購入一二線的好時機,所以三四線資金被撤出投往了一二線。

對於大批剛需者(以外出務工無房人羣居多),此時三四線房價已經超出預期,與一二線邊緣地帶逐漸追平,不如咬咬牙買一二線更有價值。

歸根結底,要麼是三四線的錢被掏空了,要麼是錢流向了一二線。

三四線房價虛高,本地購買力有限,前兩年購房盛景不再;

同時,供應又仍在持續增加,導致樓盤去化週期增長,當地資金回籠慢;

三四線房價的震盪調整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即便如此,但三四線房價持續下跌的可能性仍然並不大。

我們從房價調整的幾個城市看,下跌的最大幅度不過在0.4%,相比於漲幅最高的城市動輒上漲1%以上,這個0.4%反應在房價上最多大概就是下跌了幾百塊。

下跌的幅度遠低於上漲的幅度。因此,三四線樓市來看,僅能稱得上是震盪調整,遠達不到跌的程度。

另外一點,2019年房地產的主基調是“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所以在這一年一定是以穩爲主,三四線只存在震盪,不存在大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