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授權自開始吧旗下自媒體:開始吧(ID:kaishizhongchou)

2017年,一則網友隨手上傳的視頻,讓搬運工朱芊佩迅速走紅。

視頻裏的她,背心搭熱褲,徒手扛起一袋袋重達3、40斤的貨物時,會露出硬朗的肌肉線條,很快,“港版羅拉”的名字霸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採訪、上節目、做代言,她的勵志故事被瘋狂傳播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的質疑聲:

“長成這樣幹什麼不好,非要做搬運工,炒作吧?”

“上了電視後,她肯定就脫離那種生活了,這個社會努力沒用,你得狡詐。“

即便如此,人們似乎仍在期待着,她能通過這次意外的爆紅可以“抓住機會”,像楊超越們那樣,逆風翻盤,改寫底層人生。

今年初,朱芊佩參加了內地一檔相親節目,成功牽手男嘉賓,讓人們再一次注意到這個樣貌姣好,長得像TVB明星的香港搬運工。

她看起來變了,換上仙氣飄飄的長裙,精緻的妝容,“女人”得差點沒認出來。

《新相親大會》

但看完她的短片後會發現,一夜爆紅的她並沒有按照大衆設想的劇本發展。

她回到香港,回到那些隱藏在高樓大廈背後的大街小巷裏,依舊每天早晨8點準時上工,在一天之內,將近十噸的貨安全搬至三十幾個不同的送貨點。

網友們恨鐵不成鋼,也早有人建議她去做直播,知名度加上漂亮臉蛋,月入過萬很簡單。

可相比那些易碎的彩虹泡泡,朱芊佩覺得肩上沉甸甸的糧油,更讓她感到踏實,而且運輸是她熱愛的事業,就算全世界都無法理解,她也會堅持。

自己選的路,她堅信自己會笑着走完。

出生在香港,6歲去臺灣生活,在廈門讀高中,17歲時又回到香港。

朱芊佩很早就習慣了這種漂泊,對她來說,香港也算不上故鄉,和很多選擇去大城市闖蕩的年輕人一樣,只是一個更容易生活下去的地方。

朱芊佩的臉小小的,眼睛大而明亮,脖子修長,走在人羣中很容易被多看幾眼。

這也是爲什麼總有人質疑她的原因。

搬運工是體力活,又苦又雜,現在的年輕男孩都不願意幹了,何況是個姑娘,還是她這樣年輕又漂亮的姑娘。

其實,朱芊佩也不是沒幹過別的。

她做過辦公室文員,“不能用真心,帶面具做人,很累。”

她做過保安,“雖然可以巡邏,但大半夜在一羣大叔中間,怪怪的。”

後來她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跟車員”的招聘廣告,這個幾乎見不到女性的行業,讓朱芊佩感興趣極了。

從小別的女孩喜歡芭比娃娃,她喜歡堆積木,開車子,長大一點,爸爸常帶她去看貨櫃碼頭,她總想自己跳上去開。

搬運工在大多數人眼裏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但在朱芊佩看來,不會說話的貨物比人好打交道,搬東西的同時可以鍛鍊身體,而且跟着車跑,自由自在的,多好

但偏見不可避免。

去面試,老闆看了一眼就讓她走人,一個女孩子,能搬得動什麼,別來添麻煩。

朱芊佩不說話,

彎下腰,“蹭”得一下,

一隻幾十斤重的箱子,

穩穩地落在她窄窄的卻厚實的肩膀上。

你看,我行的”。

老闆傻眼,這個小姑娘,長得小隻,力氣挺大,那就留下來試試,不行就走人。

這一試,她整整“扛”了11年。

去年,《送100位女孩回家》節目,跟拍了她一天的送貨行程。

一天從早上8點開始,

先去倉庫清點貨物、搬貨上車,

再去九龍和港島各個不同的商家送貨,

30多個單子送下來,

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8、9點,

只有週一可以早點收工。

夏天,室外溫度有30℃,

巨大的廂式卡車裏更是又悶又熱,

計算着時間,分秒必爭的朱芊佩卻渾然不覺。

香港人流如織,交通擁堵

一站又一站,留給她的時間不多,

午餐都是在車上解決,

一罐意式肉醬,和着一盒白飯,

餓起來,喫什麼都香。

酷暑天氣,

稍微搬幾趟貨衣服就被汗浸透了,

沒時間換衣服怎麼辦?

先把乾爽的背心穿上,

再把裏面那件背心脫下來。

難爲情?幹活,就顧不上這麼多。

其他女孩的包裏塞滿口紅、粉底,

她的包裏,能翻出一整套工具。

鉗子、螺絲刀、扳手......

“推車老是壞,要自己趕快修啊”

從一開始送物流,到運水果,再到現在最重的搬運糧油,朱芊佩成了香港運輸業裏的一段傳奇,同行嘴裏的“朱豪傑”。

豪傑,是指才能、才智出衆的人。

在運輸行業,要成爲豪傑很簡單,憑一次能扛起的貨物重量說話。

需要兩個跟車員的活,

朱芊佩一個人就可以全部搞定。

最多能一次搬起90公斤重物,

她那小小的身軀裏,爆發着不可思議的力量,

在這座城市裏,

寫下一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都市寓言。

成名後,朱芊佩過往的生活細節被充分曝光。

最艱難的時候,她曾在貨車裏睡了半年。如今她領着一萬八的月薪,也幾乎也是剛夠生活而已。工作10年,她依然沒有存款。

6500的房租,

只夠租到一個5平米左右的“小角落”。

這也是千萬香港底層人的現狀。

房間進門的地方,放着一塊牌子,

正對着牀鋪,起牀就能看見。

牌子上用英文寫着“接受我是我”。

她接受自己,

沒有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

她接受現實,

這座城市看起來光鮮,但人情冷漠,

特別是對女性。

從小看的電視裏,塑造出的女性形象,

往往都是嬌柔含蓄、順從乖巧的。

而她的偶像是Rihanna、Beyoncé ,

她想活得像女人一樣強,

強大到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

去選擇自己要的人生。

不需要爲了別人的眼光,

而懷疑自己。

面對未來,

她一步步樸實地計劃着,

之後要考駕照,做卡車司機,再到主管。

她大方承認:我熱愛這個行業。

職業不分貴賤,不分性別,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面對愛情,

她有自己清晰的標準,

“要像個男子漢,腳踏實地,別老想着賺快錢”

她不需要一個可以養她的男人,

因爲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在節目裏,男嘉賓試探地問她“你會爲了我放棄事業嘛”。

她小聲卻有力給出答案,“如果要換工作,那也是因爲我自己,而不是爲了任何人。”

生而爲人,首先是人,纔是女人,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理應有着平凡而又一樣的夢想,堅定地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爆紅之後,朱芊佩的故事鼓舞了無數人,也產生了無數質疑聲,但她對外界並不敏感,她很少上網搜自己的名字,手機裏也沒幾個軟件。

網友好奇她之後的生活,但除了路上要合影的人變多了,和從前沒什麼差別。

有人說她太笨,放棄大好的賺錢機會,我卻覺得她很聰明,因爲面對無數可以投機的可能,她從沒放棄過選擇人生的主動權

從工作機會到社會保障,在這個社會裏,女人往往處於弱勢,被固化地打上溫柔、聽話、順從的標籤。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着“女孩不需要有什麼夢想,工作的好,不如嫁的好”的大道理,成年後,未婚的被催婚,已婚的被催生,想打拼個事業,都會被劃爲“異類”。

朱芊佩選擇回到香港的街巷裏,因爲她始終清醒,知道自己要什麼。

比起保持微笑,面對採訪鏡頭,一遍遍重複自己看來並沒有什麼好歌頌的故事,她更喜歡搬貨、推車、累到大汗淋漓的踏實感。

因爲在那裏,她用臂膀扛起過的一袋大米、一壺油,一次次擦拭着這個冷漠的城市對於女性的偏見,讓她贏得平等和尊重。

在每一天每一趟送貨的路上,貨車巨大的擋風玻璃提供了一個極其好的視野,一幀幀香港撲面而來。

“像坐在駕駛艙裏,自由自在,覺得這是我的香港,有這種感覺嗎?”

“這不是我的香港,但我的面前,是我的路。”

參考資料:

搜狐視頻節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人物《港版羅拉:像女人一樣強》

微博@送一百位女孩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