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預感”的經歷,比如你預感到會和久未聯繫的好友重逢,而且事情真的就這樣發生了。這似乎沒有合理的解釋,我們通常認爲這是巧合,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一些科學證據支持至少某些“認知前體驗”的準確性。

美國認知神經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Julia Mossbridge博士開展了一項研究,發現人體爲未來的變化做好了準備。而且這項研究還表明,15%至30%的人做過“預見”未來的夢。那要如何判斷你是否屬於這樣的人呢?

Julia Mossbridge博士

Julia Mossbridge博士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預感現象,她的研究表明,身體會發出無意識的信號,爲未來做好準備。

以下是她的說法:

在許多方面,預感是有邏輯意義的;畢竟,預測未來是人類神經系統的一項基本功能。例如,當我們出去散步時,如果我們聽到一隻狗大聲吠叫,這不是預見性的,但我們仍然“預感”我們可能會看到一隻狗在拐角處。在人類早期,快速做出這樣的預測的能力可能意味着生與死之間的差別。

那麼,在重要的迫在眉睫的事件發生之前激活神經系統,或許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爲這些事件做好準備。

我在美國西北大學領導了一個團隊,對過去32年發表的26項實驗進行了分析,所有這些實驗都驗證了人類生理學可以預測未來重要事件或情感事件的說法。

這些研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我們即將看到有人拿槍指着我們的照片時,我們的身體是否會發出不同的無意識信號,而當我們即將看到一朵花的照片時,它會發出不同的無意識信號嗎?”

我們的研究得出結論,答案是肯定的。當你把所有這些實驗放在一起,很明顯,在未來的重大事件發生之前,人體會經歷一些變化——提前幾秒鐘提醒我們無意識的大腦可能發生的事情。

在我們分析的所有實驗中,都使用了一個隨機數生成器來選擇未來的圖像,因此不可能作弊。

平均而言,參與者的身體出現了統計上可靠的變化。例如,在他們看到槍的圖像之前,他們會出更多的汗(一種與恐懼有關的行爲),而在他們看到一朵花之前,他們會更少地流汗。

這種情況經常被科學地認爲是偶然的。

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爲,如果一系列非情緒化的圖像,如鮮花,接連出現,人們可能會期待下一步出現一幅感情用事的圖像(如槍),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理狀況。

但是我用一個計算機模擬來檢驗這種效果,它表明,只要有足夠多的參與者,這種被稱爲“預感”的身體效應,就不能用這種心理偏見來解釋。

其他研究表明,有少數人能夠成功地對未來的隨機事件進行心理預測。

這是一種有意識地收集關於未來事件的信息的努力。

預感是一種正常的能力,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它可以幫助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如果你想測試你的能力,需要根據一些標準來檢查它。比如你的預感和事情真正發生之間的時間應該在一週之內。比如你預見自己中了彩票,而一年後你中了彩票,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預見性。

對大多數人來說,預感這些都是以大腦夜間活動的形式發生的,即夢。預感性的夢是最常見的心理體驗,研究表明15%到30%的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夢中預測的事件似乎有40%是在夢後一天發生的。

當然,預感不應是用於預測未來事件的唯一工具,而應與現有技術(如數據分析)協同工作。

冥想對“預感”有幫助

Julia Mossbridge博士的說法引起了網友一片譁然。有些網友表示確實在夢中見到的事情後來真的發生了,但也有更多的網友表示不信,堅稱那只是巧合——否則怎麼沒有人夢見本週的彩票大獎號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