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詞可以說擲地有聲,錚錚鐵骨。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宋末三傑」之一,他所寫的《過零丁洋》充滿了愛國氣節,成為後代人繞不過的名篇。

我們知道,南宋首都臨安雖然被蒙古鐵騎攻破,而文天祥仍然不放棄抵抗,他在尚未淪陷的地區奔波周旋,最終因勢孤力窮被元軍俘獲。

是束手就擒?還是抗敵到底?文天祥首先選擇了堅決不向元朝降。他被押送到元大都。

面對骨氣錚錚的文天祥,忽必烈親自前來招降。文天祥雖然沒有直接同意,但他提出了「放他歸鄉,日後為元朝所用」的要求,「如果能滿足這個願望」,文天祥便投降。

文天祥的想法明明白白,可忽必烈為什麼還是下定了殺他的決心?

我們先說說文天祥。

1236年(南宋理宗端平三年),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廬陵,也就是今天江西省吉安市的青原區。文天祥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他身高體長、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神采奕奕。(《宋史》記載——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幼年的文天祥便到了學宮學習,看見學宮裡供奉的歐陽修、楊邦乂和胡銓像等人,就仰望得不得了,下定了「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的宏願。我們知道,引領「古文運動」的北宋名臣歐陽修被追謚為「文忠」;金兵攻克建康後寧死不降,被挖出心臟的烈臣楊邦乂,被追謚為「忠襄」;多次直言痛斥奸相秦檜的胡銓謚號為「忠簡」。

這三忠義之人都對國家社稷大有功勞,所以被皇帝賜予帶「忠」字的謚號。從小受忠君愛國思想熏陶的文天祥心嚮往之,並立下豪言:不想與他們並列的,便不算是大丈夫。於是,他發奮學習,在二十歲就考中進士,被召進集英殿,皇帝當面對他進行了考試。

面對在位多年,疏於政事的理宗皇帝,「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餘,不為稿,一揮而成。」被理宗皇帝親自確定為第一名。

仕途開場,文天祥看起來比別人幸運。時間沒有過去幾天,他卻不得不因為父親去世而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元軍攻打南宋。當時,很有權勢的宦官董宋臣建議皇帝遷都。遷都不就是棄城逃避嗎?怎麼辦?文天祥心頭焦急,他直接上書道:在關鍵時刻,宋臣的建議渙散人心,不如殺了這個吃軟飯的傢伙,來穩定人心。善言往往半途而廢,文天祥的建議壓根就到不了皇帝的手中。看見惡意當道,文天祥再次上書說明宋臣的罪行。怎奈惡人當道,文天祥的建議還是泥牛入海。兩次充滿烈性的上書不但被攔截下來,他還因為招惹權貴而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攻破長江防線游沿江而下。形勢危急,皇帝自身安危不保,他下詔天下豪傑。家國有難,有識之士豈能坐視旁觀?文天祥「捧詔涕泣」,和大義相比,個人的失意又算得上什麼呢,他立刻招募軍隊北上。

為了保障軍需,文天祥「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他「痛自貶損,盡以家貲為軍費。」

在這次救駕之後,文天祥升任平江府知府、臨安知府。

那時候,南宋政權如同抽了筋骨。不久,臨安淪陷。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負責同元朝和談。到了元軍大營後,文天祥跟大元丞相伯顏抗論力爭,結果被關押起來。

戰事失利,談判被押。文天祥伺機逃脫。輾轉多地回到了雄風不再的南宋。

對於士大夫而言,寧可亡命、不可忘國。文天祥在福州和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重臣共同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立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建、廣東一帶抗擊元軍。在此期間,文天祥多次謀劃攻打江西,但都沒有成功。1278年(祥興元年),因為寡不敵眾,文天祥被元軍擒獲。

寧可被殺、不可被辱。在大牢里,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其拳拳之心可鑒日月。

聽說南宋被關押的大臣中,文天祥是塊硬骨頭,忽必烈便親自勸降。

文天祥知道自己效忠的南宋是一把沒有希望的柴火。他回答忽必烈:「國亡,吾分一死矣。」如果「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

「如果你能放我回鄉,讓我出家做個道士,來日我一定為你所用(當顧問)。但現在,我不能立即為你效力。」

忽必烈心裡起了波瀾。他最後選擇了不「放虎歸山」。

既然不願意「為我所用」,還不如趁早殺了。文天祥慘死在屠刀之下。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妻子捧著文天祥留著悲壯詩句的衣服潸然淚下。

文天祥為了自己的氣節而死——他忠君愛國。忽必烈執意殺害了文天祥——他不想給自己的政權留下隱患。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忽必烈巴不得文天祥能投奔他,為此他採用了各種方法,高官厚祿,豪宅美女,嚴刑拷打,就差點讓南宋復國了。文天祥不僅是南宋的丞相,更關鍵的是他還是南方士族的領袖,南方反抗勢力的旗幟。

忽必烈不同於他前幾任蒙古大汗,在他手裡,蒙古帝國完成封建化,他需要的不是掠奪和屠殺,而是統治,如果文天祥能站出來說我歸順蒙古了,南宋舊地將會迅速歸附。

但是文天祥有氣節,是死節之人。高官厚祿也好,嚴刑拷打也罷,都無法撼動文天祥的心智。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現在老有些人說歷史沒有用,什麼《大學》,《中庸》能讓火箭上天嗎?看看文天祥,你會發現,歷史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正式因為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在文天祥心中激勵著他,他才能守節而死,成為萬代紀念的民族英雄。

還有一點,文天祥忠於宋室,所以他要給那些還在反抗的人樹立一個榜樣,讓他們還有精神依託,所以文天祥不能死。忽必烈也看出來文天祥不可能投降,讓他活著,反而對自己不利,南方的抵抗勢力會因為文天祥還活著而充滿鬥志。

所以文天祥既然不能為忽必烈所用,就只能死了。

附《正氣歌》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從元朝來說,文天祥沒有留下來只因一個人的一句話;從南宋來看,文天祥沒有留下來是因為氣節。公元1278年,南宋抗元統帥文天祥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蒙古鐵騎俘獲,被囚禁三年兩個月後,於公元1283年英勇就義。在被俘期間,元朝對文天祥勸降、誘降的人數之多,威逼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均超過了南宋的其它大臣。他最後用行動彰顯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與民族氣節。我認為文天祥的死,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1、忽必烈本想一心放掉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後,忽必烈很喜歡文天祥,出於愛才惜才,多次派人去勸他投降,包括南宋的大臣、他的家人以及被俘的宋恭帝。文天祥一心求死,忽必烈知道文天祥不會投降了,他敬佩文天祥的氣節,不忍殺害。大臣就建議讓文天祥去做道士,忽必烈也同意了,從這裡看出忽必烈內心是不想處死文天祥的。

2、南宋叛臣留夢炎力主殺文天祥

留夢炎,歷任南宋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密使,總督諸路軍馬。南宋如此看重他,他竟然屢次裝病在家,太后親自來到他家去請,他才答應出任左丞相,但不久就投降了蒙古人。當時眾多人勸說文天祥投降,其中就有留夢炎。文天祥怒斥其身為南宋朝臣卻賣國,是一個漢人卻沒了做人的氣節,無臉和他說話。本來忽必烈已同意放掉文天祥,可是此時留夢炎告訴忽必烈,文天祥到了南方造反如何是好,忽必烈對此十分擔心,最後決定殺了文天祥。

3、文天祥為了民族氣節一心求死

文天祥被俘後曾說:「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即使忽必烈放掉文天祥,文天祥也不願苟活於世。雖然文天祥救不了南宋,但其氣節浩然正氣,深深打動了南宋人民,也震撼了忽必烈,使他明白了漢民族不是蒙人鐵騎可以輕易征服的。他要做南宋的臣子、南宋的子民,在亡國之後,自然不會求生。

文天祥的死,對我們後世來說唏噓不已,不得不佩服這種民族氣節,忠臣的典範。反觀南宋叛臣留夢炎,之所以被後人稱為「宋末第一敗類」,除了他直接導致文天祥被殺害,還有投降元朝後被委以丞相之職,他還幫元朝招降了大批宋臣,成為了受人鄙夷的楷模。他的後世子孫也受其毒害不淺,明朝規定凡是他的正宗後代,朝廷都不準參加科考。


其實,忽必烈並不想殺文天祥。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群回答北方無如耶律楚才者,南人無如文天祥者。世祖大喜。打算重用文天祥給予他高官厚祿。以使其投降。文天祥何許人也。讓元世祖皇帝如此念念不忘。文天祥本是南宋丞相。因為元興宋滅。不惜毀家紓難。招募義兵。對抗元朝為國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使圖扭轉乾坤,重建宋朝。有人說,他這是傻帽。國家都這樣了。憑一個人的力量能擋住歷史的大勢嗎?文天祥說。我明白的很。一個盡三百年的王朝滅亡之際總得有人站出來。為自己的國家盡忠。就向家裡的老父,明知患了不治之症。苟延殘喘不了幾天。該治還得治。以盡子女的孝心。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和張世傑。陸秀夫。並稱南宋三傑。由於文天祥打了勝仗。被元兵層層包圍。最後丹盡糧絕。文天祥服毒自盡。以使自己與國家共存亡。不料沒死成。被元軍抓住。壓得他要去招降陸秀夫等人。路過零丁洋。他寫下了零丁洋一詩。以使自己絕不投降的決心。有人做活祭文丞相一文。勸說他為國盡忠。文天祥被駕在爐上烤。他不得不絕食。以求解脫。可惜沒能成功。被帶到大都。請示元世祖。該如何處置。世祖回答到。那家沒有幾個忠臣啊!。先押著。以後再說。接著勸降大戲拉開序幕。各色人等。無不勸他投降。重量級的投降皇帝趙顯也加入到勸降隊伍中。文天祥只請他回。不必多說。此時的南宋經過慘烈的崖山之戰義徹徹底底滅亡了。文天祥已無國可忠了。那就忠於自己的理想吧!忠於自己的傑操吧!勃羅木貼耳曾勸文天祥。文說南朝若早用我為丞相你到不了南方。我也到不了這裡。如今我只求速死?以盡臣子之忠。勃惱羞成怒。你要死。偏不讓你死。繼續壓著。有過去了兩年。元世祖才有如此一問。並且還親自去獄中勸降文天祥。文天祥那花崗岩的腦袋依舊是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事件。但經過世祖苦口婆心的拜碎了勸說。終於有所鬆動。他要求做道士。然後再降元朝。世祖很高興?終於得到了一個人才。不料此時大都發生刺殺事件。一些人對世祖說文天祥不可留。他是南方世祖的一面精神旗幟。他若在。天下必不安。文天祥聽說此事後,也要求速死。他不願被別人道德綁架。知道自己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足咦。現在天下已定。胳膊擰不過大腿。何必做無謂的犧牲?自己一死。他們也就安生了。所以臘月初九文天祥在柴市引頸受刑。以成自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夙願。是武十分可惜。但也無法。


南宋末年,奸臣當道,摒棄忠良,蒙元入侵,國家危亡。文天祥,江西人氏,一介書生,有心報國,散盡家財,全作軍用。然國之凋敝,百草叢生,非一人之力可救也。

大元已立,四面俯首,八方來朝。忽必烈仰天驕之威,掃除中原,俯視華夏。天祥視蒙元如草芥,奮起抗爭。

元軍南下,三路進攻。文天祥招兵於贛,欲勤王於臨安。戰敗,宋軍不敵,宋降元,南宋滅也。時有陸秀夫、張世傑,共同舉兵,以奉天子。然天祥終兵敗東南,被困,欲食龍腦明志,不死。

天祥被俘,元人勸降之,不從。遂押解進京,於路七天不食,忽必烈嘆其氣節,幾番勸之,不為所動。元人問其願,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求一死足矣。」天祥終死於元人之手,年四十七。元人曾命其招降張世傑,天祥拒之。書千古詩文《過零丁洋》以明志。

詩曰: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實乃真丈夫,民族英雄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