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银儿,

如果你问我全世界最好吃的肉菜是什么?

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锅!包!肉!"

每逢过年过节过生日,

最期待的就是老爸做的锅包肉。

有了它,

什么猪肉炖粉条、东北大拉皮、小鸡炖蘑菇,

通通变成了锅包肉的陪衬。

表皮的酥脆震颤着你的牙齿,

些许酸甜开胃的糖醋汁儿刺激你的味蕾,

一口咬下去,

猪肉的绵软和韧劲带来的幸福感与和满足感,

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

后来离开家乡去往南方工作、学习,

没想到身边的朋友虽然不是东北人,

但却无一例外都是锅包肉的忠实粉丝儿。

总是拉着我去各种东北饭馆问我:

“你觉得哪家口味最正宗?”

“你们家的锅包肉怎么做的?”

“为啥这家是红的,上次是黄的?”

…………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

锅包肉的来龙去脉,

小编还从做了30年“私房锅包肉”的爸爸那儿,

要来了东北家庭版正宗锅包肉的

制作方法和烹饪秘籍。

赶快一起get√起来,

让全家人尝尝地道的东北风味吧!

锅包肉的前世今生

锅包肉的名字其实是个“美丽的错误”。

(哈尔滨政府发布的萌版锅包肉历史图,中间的为郑兴文)

锅包肉的出生地是哈尔滨。当时中东铁路开通,大批的俄罗斯人来到了东北,尤其是哈尔滨。当地的厨师郑兴文为了迎合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把中式传统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锅爆肉“。没想到一下子就打动了俄国人的味蕾。一有机会就来吃这道菜,可俄罗斯人发”爆“的音为”包“,久而久之锅爆肉就误传成了今天的锅包肉。

黄色、红色谁是正牌?

如果说有什么能破坏东北人民的团结精神,我想一定是锅包肉这个馋人的小妖精。就像豆腐脑和粽子一样的“南北大战”,东北内部也出现了“黄党”和“红党”的争论。

全国人民口中的东北锅包肉其实还得分为”黑龙江锅包肉“、”吉林锅包肉“和”辽宁锅包肉。黑龙江和吉林的做法较为相似,以糖醋汁勾芡,颜色金黄。而辽宁版的锅包肉看起来更像“樱桃肉”。做法重用番茄酱,颜色鲜红,番茄味道很浓。

尽管看起来黄党的锅包肉更加正统纯粹,但辽宁的小伙伴却表示不服。因为这茄香浓郁的番茄锅包肉,可也是郑兴文发明的啊!

这得从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了一次会议说起,郑兴文被点名负责会议饮食,根据上面的指示,让他把之前的锅巴肉口味更欧式一些,于是他就将之前的“烹汁”改成了“溜汁”,加入了外国人喜欢的番茄酱。就这样,番茄酱版的锅包肉就被辽宁的厨师们沿用到现在。

这么一看,无论是黄党还是红党,其实都算是正统的锅包肉啦!只是根据地域不同稍加改变而已。哪种更好吃,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评定啦!

一道自认为最好吃的锅包肉

无论是酸甜口的锅包肉还是番茄口的锅包肉,在制作方法上其实都是一样滴,只是调汁时略有差别。想要做出外酥里嫩、酸甜适中的锅包肉,最重要的三点就是调糊、复炸和炒汁。只要掌握了这些成功秘诀,做起来并不复杂,你也能得心应手完成这道硬菜,做一回家里的大厨!

—食材—

猪里脊肉500g

胡萝卜一根

尖椒一根

香菜2根

葱丝5g

姜丝5g

—调料—

土豆淀粉30g

玉米淀粉30g

盐2g

料酒10ml

六月鲜特级酱油15ml

味达美清香米醋50ml

白糖25g

温水20ml

番茄酱20g(做酸甜口的则不用)

—做法—

【食材准备】

1、猪肉剃去筋膜,沿着纹理切成厚0.5cm的薄片,胡萝卜,尖椒洗净切成细丝,香菜去根切成3~4cm长的小段。

2、肉片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葱丝2g、姜丝2g抓匀腌制10分钟。

【挂糊】

1、将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取出30g备用。剩下的加水混合,直到淀粉充分结块。

2、再分次加入少量的水,搅拌至淀粉成面糊的状态。摇晃时面糊可以缓慢流动为宜。

3、将腌好的肉片先粘一层干淀粉,然后放到面糊里沾匀。

【炸肉】

1、锅中倒油,待油开始冒烟后调成中火,将裹好面糊的肉片依次放入锅中炸制金黄。(一次不要放太多片,容易粘在一起)约8~10分钟左右。炸好后放入漏网中。

2、所有肉片炸好,转大火,待油再次冒烟时,把炸过的肉片全部倒入锅中再炸30秒。捞出沥油。

【炒汁】

1、将酱油、醋、糖、水倒入同一个碗中搅拌均匀。

2、另起锅,待锅烧热,倒入调好的糖醋汁不断按一个方向搅动。让糖在锅中融化变得粘稠。(如果是吃番茄酱口味的,这一步先将番茄酱倒入锅中炒香,再倒入糖醋汁翻炒均匀哦)

3、倒入炸好的肉片、葱丝、姜丝、胡萝卜丝、尖椒丝和香菜段。翻炒均匀让糖醋汁挂满肉片,出锅即可。

—TIPS—

1、肉的选择:

做锅包肉的肉最好选择纯瘦的猪里脊肉,肉质比较细嫩。加上锅包肉本身要过油,如果用五花肉来做,会比较油腻。除了猪肉,一些清真餐厅也会用牛里脊肉来做锅包肉,与猪肉相比更有肉香,但肉质会略为紧实。

ps:如果觉得鲜肉比较难切,以把肉放在冰箱冷冻层冷冻半小时左右,就比较好切了~

2、调糊:

锅包肉的卖相和口感完全取决于糊挂的好不好。很多人做不出饭店的口感,就是因为复制不出饭店那样酥脆的淀粉壳。

锅包肉的面糊不能太稀,不然挂不住肉,口感太硬肉也会老;也不能太厚,不然一口下去全是淀粉。因为玉米淀粉不容易炸出淀粉壳,土豆淀粉做出来的外皮又比较硬,经过老爸的不断试验,发现把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1:1混合口感最好。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裹糊之前先薄薄的蘸上一层淀粉,这样挂糊效果更好更均匀。

3、为什么炸两次:

以前看老爸炸锅包肉,总想先偷吃几块炸好放在漏勺上的肉。可老爸总说还没熟不能吃。后来才知道,这肉必须炸两边才能吃。第一遍一定要用中火来炸,让淀粉里的里脊肉完全熟透,第二遍要用大火,让外皮在高温下变得酥脆可口。

4、炒汁:先炒汁后放肉。调汁一定用米醋。

一盘好吃的锅包肉,灵魂就在于醋的酸香。每次从厨房端上桌,伴随着一路酸鼻子的醋香。吃起来却格外可口。做锅包肉的醋切忌选择陈醋,要用米醋。做出的糖醋汁更加清爽。时间也要短一些,否则醋味就都挥发掉了。

炒汁的顺序要先放酱汁,炒到粘稠时再放肉片,这样才能做出饭店脆脆的肉上面挂着一层微微发粘的糖醋汁的效果。如果先放肉再倒酱汁,肉片酥脆的外壳就会变软了。

写的这么热闹,

是不是都要流口水了呢?

不如赶快去备好材料

做上一盘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的锅包肉吧。

文| 转自食与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