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通訊社訊 3月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方微信發佈《關於網絡借貸不實廣告宣傳涉嫌欺詐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提示》。消息稱,各會員從業機構應敬畏金融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合規經營,並遵循金融廣告管理法規的要求,規範開展營銷和宣傳活動,不向社會公衆提供違反國家利率規定的借貸及借貸撮合業務,不爲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貸及借貸撮合業務,不得從借貸本金中以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的方式直接或變相收取“砍頭息”。同時,要主動加強消費者信息保護,不得濫用、泄露或非法買賣消費者隱私信息。

消息顯示,據金融監管部門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監測發現,近期社會上仍有一些網貸機構通過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發佈不實廣告,其中涉嫌營銷違規產品,宣傳違規活動,包括推銷高於法定最高利率的貸款,從事“校園貸”“砍頭貸”等被明令禁止的活動,容易致使一些消費者輕信並參與交易。這些行爲明顯違反國家關於開展金融廣告的有關規定,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爲此,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鄭重提醒:各從事網貸業務的會員機構及提供網絡小額貸款服務的相關機構應恪守行業自律要求,堅持合規審慎經營,不違規宣傳和發佈不實廣告。廣大消費者應提高警惕,謹慎判斷,防止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

各會員從業機構應敬畏金融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合規經營,並遵循金融廣告管理法規的要求,規範開展營銷和宣傳活動,不向社會公衆提供違反國家利率規定的借貸及借貸撮合業務,不爲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貸及借貸撮合業務,不得從借貸本金中以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的方式直接或變相收取“砍頭息”。同時,要主動加強消費者信息保護,不得濫用、泄露或非法買賣消費者隱私信息。

此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呼籲,廣大消費者應主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謹慎識別互聯網平臺上的各類借貸廣告,認真瞭解其服務說明及合同條款,留存相關證據,增強法律意識。如發現機構有不實宣傳或違規開展業務的情況,消費者應及時向有關監管部門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