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在入托之前主要的學習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孩子的啓蒙教育,所以爸爸媽媽對於引起寶寶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寶寶養成思考習慣很重要,這些都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1)引起學習興趣。

小孩子本來就有很強的求知慾望,好奇和勇於探索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興趣,這爲爸爸媽媽們循循善誘地教育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們不懂這一點,求成心切,希望孩子一口吃成胖子,就會辦出“蠢事”來。單調的認字,機械地算題,潮水般涌來的學習作業,使孩子完全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孩子不僅不能學好當前的功課,就是對以後的正規學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爸爸媽媽首先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以認字爲例,孩子喜歡看繪本,則家長和孩子一起,邊看邊給孩子講,講到中途停下來,告訴孩子:“媽媽要洗衣服去了,你先自己看吧。”孩子會要求你繼續講,這時,你就可以告訴孩子:“要是你會認字,自己就能看了,咱們一邊講,一邊認字好嗎?”一般來說,孩子是會樂於接受這種建議的。

總之,爸爸媽媽不管用哪種方法學習,必須保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自始至終充滿興趣和保持積極性。

(2)引導孩子養成思考習慣

填鴨式學習會使孩子完全處於被動地位,處處像鸚鵡學舌,缺乏獨立思考精神。爸爸媽媽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凡是他想一想就能明白的問題,一定不要教他,要讓他自己多“想一想”。有時,爲了給孩子廣開思路,也可以有意地給他留下一些繼續思考的問題。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的母親,爲了培養歌德的想像,就時常使用這種方法。她每天都給歌德講故事,但常常講到某個段落就停下來,就像我們聽評書“且聽下回分解”那樣。她把故事剩餘部分的情節留給歌德去想像。幼年的歌德爲此做了種種猜想,有時還與奶奶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二天,母親先讓歌德說,他是怎樣想的,然後母親再把故事講完。當歌德“猜中”了的時候,他就高興得跳起來。這種方法,發展了歌德的想象力,給他以後的寫作帶來了極大好處。

所以,教育孩子必須注意啓發誘導,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