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在昨天的兩會上,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全年減稅費2萬億成爲最大亮點,力度之大超乎預期。

  報告中的一句“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更是給了許多人莫大的信心。

  小巴整理了報告中與稅相關的重點內容,下面我們來看看。

  1.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2.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3.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4.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5.落實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等稅收優惠政策。

  6.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總的來說,就是政府給出了2萬億的“大紅包”,不僅利好企業,也跟13億老百姓息息相關。

  那麼,這次的減稅政策究竟對企業有什麼利好?與普通老百姓又有什麼關係?下面,我們來看財稅專家的詳細解讀。

  馬軍生

  經濟學博士後、高級會計師

  兩會減稅政策利好13億人民

  將促進社會財富再分配

  這次兩會中的減稅政策,可以說一定程度超過之前預期,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民衆,都是利好。

  企業稅費高,會通過提價的方式,把負擔轉嫁給消費者。如今,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不僅降低企業負擔,從消費端看,也是一大利好,可以說,中國13億人民將享受到更加優惠的產品價格。

  舉個直觀的例子,蘋果手機在中國賣得價格相對更高,其實跟稅費高也有一定的關係。那麼這次稅率降低3%之後,消費者相應地可以買到更加優惠的進口產品。

  從更大意義上來說,此次兩會中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將使得中國社會的財富分配出現變化。相當於企業和民衆獲得的財富規模更大了,而政府方面因爲降稅,獲得的財富規模有所減少。

  當然,以往國家徵收的稅收也會通過各種民生工程服務於人民。但從經濟學的角度,國家收稅後再通過各種方式服務於人民,因爲過程需要監督,又需要經過層層環節,難免存在一定的損耗。

  而如今,國家用減稅的方式“反哺”企業和羣衆,相當於是直接給大家發紅包,減少了中間的損耗,對企業和人民是切實的利好。

  相應地,政府方面稅收減少了,國家可能會通過減少公共開支、節約公務費用、舉債等方式來消化,也可促使政府提高效率。

  此外,我特別關注的是企業方面的社保支出,對於企業來說,目前人工成本是沒有增值稅可以抵扣的,再加上社保費也具有一定的“用工稅”性質,這對勞動密集型企業非常不利。

  僱一個員工,要至少承擔30%以上的各項社保成本。以上海地區一名月入1萬的職工爲例,個人五險一金共計支出1750元,而單位需要繳納3820元。

  但工資和社保成本是沒有進項可以抵扣的,相當於這塊成本還要再徵一次銷項稅(銷售貨物定價時,要將人工成本再加上增值稅金額,才能收回成本)。

  這次政府報告中,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將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會有哪些配套措施呢?

  所以,我建議,未來對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爲員工承擔的社保費用,允許拿出一定比例作爲企業抵扣項,這樣鼓勵企業合規繳納社保,降低用工成本,促進就業。

  當然,也可以直接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來作爲進項稅抵扣增值稅,相當於通過增值稅優惠政策,降低用工成本,鼓勵企業用工,促進就業。

  汪蔚青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

  公號:蔚青說稅

  兩會減稅政策

  給企業喫了一顆短期定心丸

  房地產稅立法或許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對於這次兩會報告中減稅降費相關的政策,最值得關注的有:

  1. 社保費率下降

  報告原文: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我認爲,2018年國地稅合併後,成立了非稅收入的專門部門預備接手社保的徵收。一些地區正常的社保處罰案例被聚焦放大,變成很多企業主頭上的一把利劍。

  這次報告中也特別提到:穩定現行徵繳方式,各地在徵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也算給企業喫了一顆短期定心丸。

  但是社保由稅務局來徵收,這項工作目前看來並不會改變,所以政府一面降社保費率,企業一面在社保繳納上逐漸合規,這是最後能看到的結果。

  2. 房地產稅立法

  報告原文: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大預算公開改革力度,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我認爲:把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合併爲房地產稅,最近關於立法的聲音時常縈繞耳邊。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是“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今年變成“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從文字上也能看出有區別,所以是否可以說,房地產稅立法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總而言之,中國這條船太大,情況複雜。除了要考慮國際資本的競爭、外貿進出口、行業調整、地區間經濟協調、拉動內需、環境保護、可持續增長等諸多因素,政府看着90萬億的GDP,捏着看上去很厚的錢袋子,面對着一大堆嗷嗷待哺的企業,還需要平衡財政收入開支與減稅降費的尺度。

  因此,政府減稅降費還需小步快走,快速迭代。

  黃志龍

  蘇寧金融研究院

  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接近過去六年的一半

  減稅降費的力度空前

  整體來看,報告提出2019年“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的目標,這一減負力度可謂超出預期,對比2013—2017年“營改增”等政策五年累計減稅規模3萬億元,2018年減稅降費規模是1.3萬億元。

  相當於,2019年減稅降費的規模接近過去六年的一半,減稅降費的力度空前。

  具體的舉措主要有:

  1.大幅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的增值稅稅率,“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2.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3.明確了增值稅改革的方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

  4.加快已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這是結構性減稅政策的主要方向。

  以及,社會廣泛關注的社保繳費負擔,2019年也有望明顯降低。

  《報告》要求“穩定現行徵繳方式”“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並承諾“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這些舉措或政策目標將消除企業對社保繳費大幅上升的擔憂。

  此外,《報告》還提出通過降低電價10%、降低過橋過路費等方式降低企業負擔。

  總體而言,對企業是大利好。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主要有三方面的利好:

  1.修訂後的新個稅法,對普通老百姓是直接的讓利減負;

  2.針對企業的降低增值稅和結構性減稅,將有利於降低企業負擔,從而有利於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的意願,擴大新增就業;

  3.儘管社保繳費降低,但老百姓的養老金水平並不會因此而下降,而是通過國有資本劃撥等方式,補充養老金缺口。

  本篇作者|李夢清|當值編輯|馮迪

  責任編輯|鄭媛眉|主編|魏丹荑

  稅收政策變動,投資策略又該如何調整?《我的財富計劃》系列課,教你投資實操,幫你分析政策、判斷趨勢,全方位構建你的理財投資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