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太白山圖》局部

  《葛稚川移居圖》是元末明初畫壇“四大家”之一的王蒙創作的作品。

  王蒙,吳興(今屬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一字叔銘,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

  王蒙是宋朝宗室後裔、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外孫。

  趙孟頫《人騎圖》

  自幼受外祖父趙孟頫、父親王國器、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趙雍、趙奕等人的薰陶和真傳,詩、書、畫俱佳。

  王蒙曾在元朝做過官員,後辭官隱居黃鶴山(浙江餘杭)。

  明朝初年,任職泰安知州廳事,曾經去過相府觀賞名畫,和宰相胡惟庸有過一段交往。胡惟庸案發,王蒙受到牽連入獄,不久死在獄中。

  王蒙留有《林泉清集圖》、《湘江風雨圖》、《溪山逸趣圖》、《太白山圖》等畫作,同時期著名畫家倪瓚評價他的畫作:“叔明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局部

  《葛稚川移居圖》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描繪的是晉代道士、名醫葛洪棄官隱居羅浮山中,一大家子在搬家途中的場景。

  畫面上,身着道袍的葛洪手執羽扇,悠然自得騎在牛背上,緊隨其後的是妻子揹着一個孩子,抱着一個孩子,僕人們牽着牛,挑着生活用品,走在山路上。

  畫面背景有崇山峻嶺,流泉飛瀑,房舍樹木,景物相映成趣,靜美和諧。

  王蒙的構圖一反宋代以來的畫風,古拙雅緻。

  通過畫作,王蒙表現了自己內心渴望歸隱山林,過着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生活。

  《葛稚川移居圖》創作時間約在明洪武五年至洪武七年(公元1372年—1375年)之間。

  圖的右上角有王蒙題寫的篆書“葛稚川移居圖——予昔年與日章畫此圖,已數年矣。

  今重觀之,始題其上,王叔明識。”

  王蒙遇害之後,畫作幾經輾轉,後爲明代著名書畫鑑賞家、嘉興人項元汴收藏。

  清朝時期,此畫轉入收藏家、天津朝鮮族人安岐手中,圖中有這兩位藏家的題跋。

  雍正年間,《葛稚川移居圖》的主人換成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將此圖轉贈給了喜愛書畫的十三弟允祥,暗喻着對十三弟謙卑隱忍、與世無爭做法的讚賞,並鼓勵他繼續做個逍遙的王爺。

  《葛稚川移居圖》現在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成爲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