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是一挺輕機槍,是抗戰軍民對侵華日軍步兵班支援和輸出火力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俗稱,因其槍托為了方便射手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取此綽號非常形象。

此槍槍長1.1米,採用6.5毫米口徑,子彈與侵華日軍步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槍通用,在步兵所背的120發子彈中,就有60發是提供給歪把子輕機槍使用的,此舉,較好地解決了歪把子輕機槍在戰時子彈的來源問題。

說是一把輕機槍,但歪把子輕機槍空槍重量超過了10公斤,大體與二戰時輕機槍總體重量相當,戰鬥射速每分鐘120發左右,有效射程為600米。

作為一把班組火力支援武器,歪把子輕機槍的有效射程顯然偏低,戰時被同為輕機槍有效射程高達1000米的捷克ZB-26輕機槍輕鬆吊打,在戰場了吃足了此槍的苦頭。

捷克ZB-26輕機槍,給侵華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用繳獲的捷克ZB-26輕機槍作為藍本,結合歪把子輕機槍的特點,研發了採用彈匣供彈的96式輕機槍,俗稱拐把子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侵華日軍大量使用,是二戰時期,非常有名的一把輕機槍,不是其作戰性能有多麼出色,而是此槍非常有特色也很奇葩。

首先,其供彈方式特立獨行,全球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採用了開放式的機匣上方漏斗供彈,用6隻5發彈夾,即30發子彈,一隻一隻地壓進漏斗,但開放式的供彈機構太過複雜,雨水泥沙、低溫嚴寒、酷署高溫等,都會影響此槍的正常射擊,導致此槍的勤務性很差,故障率較高。

其次,為了保證歪把子輕機槍的有效射擊,副手除了一隻只5發彈夾不斷壓彈以外,還得準備一隻油壺和一把刷子,不停地給機匣和子彈刷潤滑油,使得歪把子成了一挺「刷油槍」,二戰時期的一挺奇葩的輕機槍。

此外,歪把子輕機槍由於採用彈夾供彈,只能偏置於槍身軸線的一側,從彈夾上一發一發地撥進彈膛,不僅裝彈程序複雜,而且全槍質心偏左,導致射彈也會越來越偏左,影響了全槍的射擊精度。

最後,此槍的人機工效極差,兩腳架過長,導致全槍火線過高,歪把子輕機槍由於裝彈過程太過於複雜,對副手的依賴性特別大,副手負傷或陣亡,都會影響機槍手的戰鬥。


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它的破供彈斗

本身日軍的想法是,輕機槍供彈具能和步槍的5發彈夾通用,以減輕後勤壓力(結果歪把子打標準6.5mm步槍彈時候容易抽斷殼,所以後來設計了及減裝彈...和步槍彈不通用)。這個理念來說還算不錯,但如同甲方和設計師的苦逼關係一樣。軍方提出這個要求,大正十一的設計師就要想破腦袋了。所以設計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彈夾供彈式彈斗

然後彈斗底部的撥彈裝置是這樣的...

總的來說,它的供彈分為,塞彈夾——壓彈——橫向撥入——槍機前推——射擊——下方漏出。這套系統特別複雜,容不得沙子,但這個彈斗密封性極差...進砂礫是常事兒。

還對子彈有潤滑要求,因此大正十一供彈口上邊還有個油壺和刷子,方便讓子彈進入彈膛的時候刷一層油,否則的話很容易抽斷殼。

還有左側這個供彈具太大,影響瞄準,導致這玩意的靶子得向右歪,整槍的重心也很不好。照門和准心只能設計在右側。


說起日本這款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那可是繁星一般的缺點吶,不光日本鬼子不想用,就算中國的正規軍隊也是能不用就不用,除非實在沒有機槍用,一旦有了捷克式機槍就會立馬替換下來,把這種機槍交給地方部隊甚至民兵使用。

歪把子機槍最具特色的是那特殊的漏斗式供彈,最被人詬病的也是那漏斗供彈方式。設計時想的時,利用漏斗式供彈方式,這樣就可以由副射手不間斷的往漏斗中放彈排,從而實現不間斷的設計,然而也只能想想了,實際根本不可能,然而預期的效果沒達到不說,因此卻帶來了一大堆的問題。

之所以設計這麼個既複雜又不使用的破漏斗,日本人其實還有自己的考量。三個字來總結「窮怕了」真的是窮怕了,日本就那麼屁大點的地方,資源有限,人口又多,不得以日本就養成了啥也省的習慣,在戰爭中也不例外,能省就省。

在戰爭中日本首先考慮的是資源問題,想要通過和步槍通用子彈,來達到節省彈藥的目的,但是就算這一個要求,不好意思還是達不到。由於漏斗式供彈結構複雜,而使用標準的6.5毫米步槍彈射擊,由於步槍彈後坐力太大,又加上機槍是持續射擊,那坑die漏斗結構又太複雜精密,致使歪把子機槍持續射擊時很容易出問題,但是又由供彈的漏斗結構複雜,零件過多,拆卸修理難度很大,只能送軍械部修理,沒辦法只能使用6.5毫米專用機槍彈,這種機槍彈比步槍彈裝藥量要少,但是這也意味著步槍彈和機槍彈不能通用,歪把子唯一的優點或者說特色也沒了,剩下的就只剩缺點了。

抗日戰爭其實,日軍的平均身高是1.55米,戰爭後期下降到1.50米一下,所以真的是小日本。當時歪把子雙腳架太高,在戰場上,機槍手無疑是重點照顧對象,雙腳架太高,這樣一來很容易被照顧到。

還有,還是那破漏斗的原因,由於漏斗偏左,所以射手必須有一個向右的勁才可以維持射擊穩定,不然子彈就會向左偏,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加了射手的疲勞感,並且對新手很不友好。再加上不能更換槍管,槍管發熱後,就只能等著它冷卻,這和當時中國裝備的ZB-26熟練的機槍手10秒就可以更換槍管,繼而射擊,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說在中國戰場上ZB-26是為數不多的中國比日軍同類裝備先進的武器了。


歪把子可以說是二戰期間最為奇葩的輕機槍。歪把子輕機槍的的全稱是大正十一式機槍,伴隨日軍侵略的步伐踏遍了半個中國。

這把槍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各種毛病,現在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那個碩大無比的供彈盒,而這個供彈盒正是這把槍有這麼多毛病的根源。

(為了通用而設計的供彈盒)

這個盒子的設計初衷是方便副射手持續塞入彈藥,但是為了這個功能導致其它重要的設計必須為此讓路,這就有了靠右的照門,而為了照顧靠右的照門,並不適合射手瞄準射擊,這就又不得不設計了拐彎的槍托。這種設計上的妥協不但讓這款槍長相奇特,更為機槍手帶來了噩夢般的使用體驗,先是開放式供彈盒導致非常容易吸入泥沙,保養時需要將整個供彈機拆下來清理,但是在野戰任務中沒有時間和條件給機槍手做清潔,導致這款槍極易出現卡克的問題。另外供彈盒左置導致機槍左右無法配平,射手需要在射擊時不斷對抗向供彈盒方向傾斜的力,再加上魚尾型的肩托正好卡在射手的鎖骨上,這下射手可就悲劇了,一面為了保證射擊的準確性要使勁的貼住槍托,另一面越使勁槍托對鎖骨的壓迫就越厲害,這種矛盾的使用體驗對射手的體能和精神都帶來極大的消耗。

(這種射擊姿勢對射手來說就是折磨)

其實這還只是這把奇葩武器的其中一個問題,由於沒有考慮戰鬥強度導致槍管壽命嚴重下降的問題,歪把子沒有設計可以拆卸的槍管,過熱的槍管導致機動不方便,更容易縮短槍管的使用壽命,但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人腦迴路清奇的問題出現了,他們為歪把子專門設計了減裝葯的6.5毫米子彈,這下原來為了減少後勤壓力而設計的機槍竟然成為了後勤的噩夢,甚至在前線的部隊還必須細心的區分減裝葯和正常裝葯的子彈。

(自己人都不容以區分的減裝葯子彈)

可謂是得不償失的一款武器,以至於毛病太多後來被96式輕機槍取代,但是96式更是保留了日本在槍械設計上的必須有一個奇怪地方的設定。

(帶刺刀的輕機槍估計只有日本能想得出來)


舊日本陸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歪把子。

其最被人所詬病的有兩點:

第一是它獨特的裝彈方式。不同於使用彈鼓的路易士輕機槍或是彈匣的勃朗寧或ZB26,十一年式直接使用三八式步槍所使用的5發彈夾條來裝彈,使用時將這種彈夾條一排一排的放進被稱為「裝填架」的固定彈匣中,最多可以放6排共計30發。在戰鬥中,最底下一排彈夾條通過供彈裝置來將其送入膛中,打光一排留下的彈夾條自動脫落,上面一排彈夾條則在最上部壓桿的作用下自動落到最底層並往返這一步驟。

第二就是其歪向右邊的槍托,這設計一方面可以方便右利手的士兵持握瞄準射擊,一方面也是為了平衡位於槍身左部的裝填架導致的不平衡。這正是其著名的外號「歪把子」的由來。

但這兩點在實戰中很坑爹:

首先,歪把子那開放式的裝填架簡直如同在向風沙招手。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過於複雜的供彈條件使得彈夾條常常不能順利被送入膛中造成卡殼。日軍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額外配油壺,然而每次射擊前都要給彈夾條上油。這不但使得十一年式設計之初想定的一大優勢——直接使用步槍彈夾條方便快捷,喪失殆盡,同時進了沙子的彈匣中,放入沾滿油的彈夾條還會風沙導致故障。

其次,為了平衡重量,歪向一邊的槍托也並沒有很好的起作用,在左右掃射以及放置於馬背上搬運時,都會因重心不穩發生問題。

另外,該槍設計之初並沒有提供更換槍管的可能,這就讓日軍所設想的不間斷射擊變得更不現實——為了防止槍管過熱導致的炸膛,十一年式不能進行長時間的射擊,必須時不時進行冷卻,這等於是人為的降低了該槍的射速。

除此之外,該槍沒有提把,轉移時只能通過槍上附的石棉布握住槍管避免燒傷,可想而知在激戰中要配合分隊轉移時機槍手所面臨的麻煩。

因此,以至於實戰中的日軍士兵卻寧可使用繳獲的捷克式也不願再用這「歪把子」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這是因為日軍在研製這款輕機槍時,對輕機槍到底應該是結構,或是怎麼使用,還有戰術需求都完全處於迷惘期中。所以才有了以上的這些弊病。

還有,十一年式除了雙腳架外還配發了重機槍用的三腳架,幾乎可以說必須要兩個人才能操作,不能在衝鋒中使用等等問題都是當時日本軍隊對輕機槍到底應該怎麼應用沒有概念所致。


歪把子讓人詬病的主要原因是人機功效和保養的難度。

先說人機功效,因為設計意圖上的原因歪把子的彈夾漏斗在左側,導致整體槍身重心偏左,要保持瞄準的話必須向右擰著槍身,兩腳架過長,展開後射手必須用兩支手肘完全撐起上半身才能順利瞄準射擊,這樣的射擊姿勢射手會很累。加上撐起上半身之後射手的暴露幾率很大所以令人詬病。

另一個就是保養問題了,因為設計理念上日本是打算設計一款火力持續性強,可以發射步槍彈的火力支援武器,這個理念在當時還是挺先進的,所以才會有之前說的那個左置的彈夾漏斗,理論上只要射手和副射手訓練有素配合默契,歪把子完全可以一直打到步兵沒有彈藥。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理想狀態。因為沒有考慮到槍管過熱和可靠性,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依靠油壺來潤滑供彈。

還有就是對氣象條件敏感,通勤性差,冬天卡殼,夏天也卡殼,只有春秋好用。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