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什麼叫做商譽!!!

商譽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兼併收購行為的所產生的附帶產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購一個創業公司B,B的凈資產2億,但A花了5億收購,那麼多花的3億元就是商譽。商譽體現了被收購企業的品牌價值。


知道商譽的意思之後我們能明白什麼叫做商譽減值!!

如果市場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被收購公司可能業績增速放緩甚至虧損,在財務上就需要做商譽減值。比如3億,可能減值之後就只有2億了。那麼在財務上,他就是一個調節利潤的關鍵點了——為了避免出現虧損,該計提減值準備時不計提,兜不住了就在某一次的業績報告裏突然一次性計提減值準備,從而導致上市公司出現巨額虧損。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億晶光電二股東收高價收購大股東股票是不屬於商譽減值類型的,首先他們是同一家公司的內部自行收購,其次收購的也只是股份,不是公司!而股份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商譽,而只是一個明碼標價的買賣,因此談不上商譽減持!!


目前處於的是一個熊市的底部區域之中,所有一些所謂的利空會被放大!所以商譽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如何規避商譽風險呢?給大家2點建議:

1、上市公司總體商譽金額佔凈資產比例不可過高,盡量控制在20%-30%以下;

2、近3年上市公司收購涉及金額不要過大,以及收購的行業如果不景氣,也要適當謹慎。

通過數據分析了以下商譽稍微偏高的個股,但不代表個股就有風險,具體個股還要單獨分析,以下數據僅供大家參考:


不是。首先,商譽減值是針對企業本身這個主體。商譽,簡單點來說,是企業收購其他企業或資產,支付對價超過其價值部分。是企業多支付的成本。

比如,上市公司併購一家企業,這個標的公司賬麵價值為8000萬,而上市公司支付對價為1個億,則超出部分2000萬,就是上市公司併購產生的商譽。

商業規則基本是有邏輯可遵循的,上市公司也不會無緣無故多付錢去併購不值錢的公司,當然利益輸送不在討論之列。因此,多付出成本是希望,標的公司納入到合併報表以後,給股東帶來更大利潤。一般而言,商譽往往伴隨著與標的公司所有者的對賭協議。

如果標的公司在一定期限內未能實現所承諾為上市公司帶來的利潤,則要對上市公司進行補償。對賭一般是有期限的。

有了商譽,依據目前企業會計準則,每年會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減值跡象,則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二股東高價收購大股東的股份,屬於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行為,高價部分代表溢價,但與商譽沒有關係,僅代表股東對股份價值的判斷與認可。


不是,這是股東之間的行為。而商譽是公司的。打個比方,咱倆一起開了一家公司A,你60%我40%。商譽是什麼呢,A公司花100萬買了家凈資產只有10萬的公司,就會形成90萬的商譽。而億晶光電是,我把我的股權都轉讓給你了,以後公司都是你的了,我不要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