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管窺中國嘗試回答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首先要從江南的區域談起。關於江南其實際區域說法不一,文化上的江南應該就是蘇南和長三角一帶,北至長江以北的揚州,南到紹興寧波。

一、蕭蕭細雨入黃昏,夢繞江南雲水村

江南文化實質上就是詩性文化,她是對儒家人文觀唸的一種延伸和升華,是中國文化在審美與詩性發展上的最高環節,她滿足了眾多文人墨客個體生命在更高層次上自我實現的需要。

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用「小橋、流水、人家」 來形容江南,與其同一時代的詩人虞集用「杏花、春雨、江南」來形容江南。

可是心中的江南她應該有烏篷船、青石板、有油紙傘、龍井茶、有綠牆青瓦、石拱橋、更要有古典的筆墨紙硯、青花瓷,還要有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揮毫潑墨的才俊少年。

江南文化是一種唯美的印象,一種不可觸摸的唯美印象。

二、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江南文化是由吳文化、越文化等次文化區域所構成,而吳越文化的起源也就是江南文化的起源就要從良渚文化說起。

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其環太湖流域分佈,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

文明起源的三大標誌:文字、鐵器或青銅器、城郭,這裡一應俱全。良渚文化改寫了中國的文明史,改寫了中國朝代的斷代史。江南文化的起源如此的華艷驚世,也就為後世江南文化的內涵探索和延伸奠定了基礎。

良渚文化玉器

春秋時期是吳越文化的第一次繁榮期,也是吳越文化自生自發和自我構建的一次飛躍,以後歷次江南文化的飛躍無不和北方士人的衣冠南渡息息相關。

此時這裡是俠士和寶劍的策源地。史記記載的四大刺客,這裡獨佔兩位。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以義薄雲天、俠照千古的相同方式改寫了吳國的歷史。

幹將和莫邪歷來是寶劍的代稱,在這兩柄寶劍的背後依然是子報父仇的肝膽俠氣。

春秋後期經濟文化的中心在晉國和魯國,而軍事實力的中心在晉國和楚國。吳國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至多隻能是個二等諸侯。

顯然吳國的稱霸和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關係不大。這完全得益於高奇的俠氣催生下的尚武精神。這時期的江南文化沒有婉約、沒有流麗,只有寶劍和俠士映照下的俠義和尚武精神。

吳國滅楚、伐齊、盟晉稱霸中原示意圖

三、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東吳是江南文化由自我內生式發展向由北方士人衣冠南渡推動發展的過渡期。此時的江南文化在江南美學的形成中具有奠基的作用。

南京作為都城始於此時,使南京繼春秋時代的吳越之後,成為江南地區中具有作為全國最高級形式的都城,使江南都會迅速向全國最高級形式提升,具有了皇家氣象。

這一時期也是江南全面開發的開始,原始森林轉為秀麗山景,荒蠻之地變成了柔美之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樂府民歌之景,正與東吳地理開發後出現的江南景色同調。

劉宋時代興起的吳歌西曲,可說是從東吳文化開始的江南轉變過程之後結出的碩果。

而東吳的文學則在陸機那裡一下就升上全國的最高水平。陸機的身上和文中包含了巨大的江南美學元素。

陸機《平復貼》

陸機把這一江南美學元素融入整個中國文藝之中,使之成為普遍性文藝,又在這普遍性之中,突顯江南美學的特色。這時期的江南文化開始了藝術和美學的探索,為日後江南婉約、富麗的世風埋下了伏筆。

四、楚山楚水秋江外,江北江南客恨長

永嘉之亂後的東晉和靖康之恥後的南宋所帶來的衣冠南渡推動了江南文化意象和內涵上的定型。

中原士族避亂江南,中原文化隨之以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南移江南,從而促成了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中原世族因避亂而渡江南遷的路徑和區域,同樣是中原文化傳播的路徑和區域。他們流寓江南,在異地他鄉重建家園,以其生存與發展的具體形態將中原文化完整地傳播到所處的地域。

從而使中原文化與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滲透,進而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吳越國在歷史長河中實在不值一提,他不僅只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國而且立國僅86年。而且僅有蘇南、浙江全省片隅之地,十國中只比南平大一點,更有甚於其開國君主錢繆是販私鹽的無賴出身。

這一切都不值得我們記住它,然而文化上的江南正是從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形成。錢鏐建國後保境安民,重視教育。五代及其後的文化名人三分之一出自吳越。

現行高中語文課本中收錄的五代前名家吳越地區僅佔3%;五代以後的名家吳越地區佔30%。兩個30%當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吳越地區一躍而成為文化之都和中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更意想不到的是錢繆的後人在今天更是風頭正勁,最負盛名的是國學大師錢穆、力學大師錢偉長、錢易、錢鍾書、錢三強、錢其琛、錢學森、錢基博------

錢氏家族在全世界各種當院士的有200多人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開創了文化江南的錢繆,更在教育上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文化江南源於一個無賴,卻滿足了以後歷代眾多文人墨客的文化訴求。


關注管窺中國,以一管窺中國,文化繁盛如斯,固不可全狀,然可林中見石,亦樂也!


紙短話長,以時為軸 —— 始自七千三百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六千三百年前上海崧澤文化、近五千年前浙江良渚文化、四千年前上海馬橋文化、兩千三百年前上海吳淞江開掘、兩千年前京杭運河開通、南宋遷都浙江臨安、元代上海設郡,以及松江黃道婆傳播植棉、紡織技術、明代松江率先湧現資本主義生產營銷雛形、清初誕生上海沙船江河聯運、1843年上海開埠 …… 所謂上海兩百年前乃一小漁村的胡言亂語可以休矣。今龍華古塔、今靜安古寺,皆肇建於宋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