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救援隊隊員考察洞內“石花”

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洞內拍攝

漂亮的石花晶體

近日,渝懷鐵路複線修建工程——銅仁九龍洞溫泉段發現一個奇特的洞穴,修建隧道時挖穿的一個溶洞內,第一次有溶洞探險愛好者進入考察,從傳回的資料來看,這是一個罕見的地下溶洞。

偶然進入洞內 景觀驚爲天人

據較早進入溶洞拍攝的探險愛好者“探險者從來cium‘”介紹,3月27日,他原本打算前往江口縣的一個景點進行考察,當時恰好途經渝懷鐵路複線九龍洞溫泉段。

“你跑那麼遠去看洞,我們這裏就有一個”。當時,在渝懷鐵路複線銅仁九龍洞溫泉段隧道內務工的一名工人向“探險者從來cium’”透露了一個消息,稱隧道內挖出了一個溶洞,內部景觀較爲震撼。

根據工友提供的信息,“探險者從來cium‘”進入隧道內的溶洞考察。

“洞口離隧道口不遠”,據“探險者從來cium’”稱,九龍洞溫泉段的隧道與這個被挖出的溶洞恰好呈交叉狀,在隧道左右兩側都有洞口進入溶洞,較近的洞口離隧道約200米。

進入洞內後,“探險者從來ci-um‘”立即就被洞內的景觀震住了,洞內的文石花、毛髮石造型奇特,着實美豔。

隨後,“探險者從來cium’”立即掏出手機拍下照片,但由於光照不足,28日,他帶上照明設備,再次進入溶洞。

隨着“探險者從來cium‘”拍攝的影像資料及照片流出,這個景色奇佳的溶洞被國內諸多溶洞探險者和專家知曉。

專家考察認爲:可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28日,隨着洞內照片流出,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張遠海聞訊連夜趕到現場,陪同他一起下洞考察的則是銅仁市藍天救援隊的相關負責人及隊員。

“隧道已經鋪設到三分之一的位置”,銅仁市藍天救援隊一主要負責人介紹,28日進入隧道內時看到,隧道內部已經在進行鐵路鋪軌工作。而隧道走向和挖出的洞穴呈十字交叉狀,隧道鋪設的鐵軌則以橋樑的方式從洞穴上方跨越。

透過已鋪設的軌道旁可看到通往溶洞的垂直高坎,高達17米,此處也是洞口與隧道的銜接處,而當時這個通往溶洞的斜接口並未採取任何封閉措施。

就在這個洞口處,施工部門架設了一個鋼管結構的梯子。

“這樣一來,洞內自然就遭到一定的破壞”。銅仁市藍天救援隊一負責人告訴記者,正是因爲這架梯子,使得外來人員可以很輕鬆的進入洞穴,人爲破壞也就自然而然。

進入到洞內的張遠海教授經過初步測量發現,洞穴由一南一北呈現東西方向延展的兩條洞道組成,北支洞高而南支洞低,高差22.9米,兩者長度合爲695.3米。鐵道從洞穴西側穿洞而過。此外,北支洞還有一豎井洞道,洞道深度和長度均有待進一步探測。

洞內鐘乳石以文石花爲主,出露表面積約在1000平方米左右,石膏晶花和方解石花次之,石膏沉積有三種形態——捲曲石膏花,棒狀透明石膏晶體和石膏殼。方解石花不是太突出,以石葡萄爲特徵。

張遠海教授表示,銅仁石花洞在分佈面積上比北京石花洞大,沉積類型絲毫不遜色重慶武隆的芙蓉洞,而且其分佈密度是後者無法媲美的。

說到溶洞成因,張教授認爲該洞形成因主要是受深部熱水作用,形成重力水沉積,經雨水淹沒後,洞腔密閉,在非重力水作用下形成大的面積的文石花、方解石石花、石膏花、石膏棒狀晶體。

同時張教授也介紹,憑具大量的石花堆積物,銅仁發現的這個溶洞完全具備申報爲“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期待國家自然資源保護部門儘快重視起來,拿出行之有效的保護性措施。

據瞭解,29日一早,銅仁市政府相關部門已組織專家前往現場進行初步考察,相關情況已報送銅仁市市委,目前發現的隧道內的溶洞洞口已進行封閉。

圖片由銅仁市藍天救援隊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