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有機會去農村玩的話,採摘野果可能是大人孩子最喜歡的一項活動了。不過,摘野果也是件技術活兒,因爲野外野果很多,有的長得很像,如果沒有經驗很容易混淆,運氣不好還可能喫壞肚子,搞得一天沒心情。就拿作者來說,小時候就有一次將山裏一種野果當成“草莓”,還喫了很多,結果跑肚拉稀折騰了半天。事後老人才告訴我,我喫的那種野果其實是“蛇莓”,根本不是草莓。

錯把“蛇莓”當“野草莓”,這件糗事讓我對這“野草莓”恨之入骨。本來以爲只有自己纔會傻傻犯這種錯,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止我,村裏很多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每年6—9間,正是這種“野草莓”長得最旺的時候。村裏河溝旁、大樹下、草地裏,到處都能見到一片片、一叢叢這種“野草莓”。它開着淡黃色的小花,果實圓圓的,通紅通紅的,上面還還有很多凸起的小顆粒。不注意看,像極了草莓,難怪大夥兒會認錯。

那時的孩子都是散養的,野性足、膽子大、能填飽肚子又好喫的野果當然不會放過。所以,很多大孩子都會像發現寶藏、新大陸一樣,爭着搶着採摘這些“草莓”,就像正在搞一場採摘比賽,然後不假思索地往嘴裏塞、大口地咀嚼。濃濃的汁液染紅了雙手和前胸的衣服也全然不顧,這時早把大人們的叮嚀和上次屁股被打時的疼痛拋之腦後。

其實老人們過去早就給大家科普過這野果。這種外表漂亮酷似草莓的果實,老人們也會叫它“蛇泡”“野草莓”,一些外地人還叫它“蛇葡萄” “地楊梅”等。別看它長相“俊俏”卻是有微毒的,據說是蛇非常愛喫的一種水果,有這植物的地方一般就會藏着蛇,它們守護這野果,時不時會舔一舔,所以有的果子上會有細微如唾液的白色泡沫。人如果喫了這野果,喫一點解饞就算了,喫多了就會腹脹、腹瀉,嚴重的還會頭暈。

當然,蛇莓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它是可以入藥的,是一味珍貴的藥材,渾身都是寶。誰家要是因爲着急上火引起口舌潰瘍、頭疼腦門,蛇莓就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另外民間還用它治療蚊蟲叮咬,止癢、消腫效果也不錯,使用時把蛇莓的果實還有葉子搗碎弄成糊糊狀敷上就可。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作爲藥材的蛇莓即是如此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