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裡很多人都在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打call,順便還能掰扯出一段青春疼痛文字,但也不無道理,這種悽美的愛情,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看不見的。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的賣點「看哭了好多人」 ,「記得多帶包紙巾進去」。於是很久沒有被感動過的人紛紛走進電影院,結果紙巾又乾乾淨淨的被捏著出來了。

一部分人會突然覺得自己是「沒有感情的殺手」,壓根沒哭出來,因為一個字:尬。甚至有網友給出了觀影提示,不用帶紙巾,帶手機就行。

直到看到豆瓣評分只有5.2分才相信,原來真的有很多人不喜歡劇情設定,因為實在太毀三觀。

就像網友所說的,這都什麼年代了,為什麼還會有這麼俗套的純愛故事?

這樣毫無底線的宣揚自私的愛情,會給青少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偶爾和一個教師朋友聊天,他給我看以前實習時帶的一些學生的QQ空間,高一的學生。一到週末就是情啊愛的,前不久文理分科,班上談戀愛的好幾對都為了女方放棄了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一類學科,更有甚者還有一個學生為了女朋友轉學去了那個比較差的學校。

雖然有時候覺得,年少輕狂,誰不會做一些比較偏激的事呢?但是,所付出的代價也挺大的吧?為了愛情做什麼都是對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種電影,無釐頭的一味宣傳所謂的愛情,考慮過其他人了嗎?

男主生病,命不久矣,於是希望在自己走之前給女主找到可以託付終身之人,於是就看上了男二。

而男二也有對象啊,已經在一起了六年的未婚妻。但不急,好在男二的未婚妻出軌,男主就找了她出軌的證據,並且交給了男二,讓他們分開。而且還去找了女二,並且告訴女二,自己已命不久矣,並且他愛上的人愛上了男二,所以要女二也放手。

女主也知道男主的心思,於是也開始有目的的靠近男二。

這特麼什麼三觀啊?你以為這就完了?並沒有。

女主順利的和男二在一起並且結婚。

可是婚後的女主卻突然醒悟,自己此生最愛的人是男主,於是結婚什麼的都不算數了,男二的感情也成了炮灰,女主轉身就去找了男主。

最後只能看到男二在哭,為什麼哭?他當然得哭啊,前未婚妻出軌,妻子也為了別人拋棄了自己。這劇情要是在平常人身上得膈應一輩子吧?

可是,電影把這當作什麼呢?觀眾的淚點。為了煽情而煽情導致三觀不正,有什麼值得宣揚的呢?


過於做作而顯得特別悲傷

那個女主啊 為了讓男主開心 去跟那個男二結婚 結果男二tm跟她結了婚 然後她就自殺了這不是變喪偶嗎 兩個人的悲傷非得去搞其他人 很噁心 不喜歡這樣的人 很道德綁架

你看這個女主最後還不是去找了男主,你早點陪著他不好嘛 還搞這一出!!

他也知道你不喜歡那個男的 所以她這不是給男二留情傷嗎 雖然男二也很噁心 訂婚了還跟別的女人出來喝酒 感覺額 總之是一篇三觀蠻毀的電影 拍的不好我覺得很尷尬 強行悲傷啊 這都是我的個人看法!!

結局挺special的,女主死的令我猝不及防,我本以為女主角會一個人帶著悲傷的記憶離開這座城市,沒想到,殉情了

這部電影講透了人類對愛情本能的貪婪,只是我們大部分人剋制住了貪念,而極少部分人沒有。K和Cream正是那少數人,四個字概括就是三觀不正。

我對這種愛情觀還是不太贊同,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有一種悲傷》還是挺打動我的,在某些時刻配上歌詞,有點悲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