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介紹一下什麼是營業稅,什麼是增值稅。

營業稅,是一種根據營業額徵收的稅,一般稅率是5%。比如你營業額100萬,那麼就要交5萬的稅,優點是非常方便簡單,是個人都會算。但是營業稅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流通過程中要重複徵稅,因為他只看營業全額不看增值。打個比方,我從別人那花100萬買了A產品,這個100萬里包括了95萬的營業額和5萬的營業稅,如果此時我120萬把A產品賣出去,我還要根據120萬的營業全額再交6萬的稅(120萬*5%)。也就是說,一個產品流轉過程越多,要重複繳納的營業稅也就越多。一個產品如果流轉十次才到消費者手裡,消費者實際上負擔了十次營業稅。

增值稅,顧名思義,它是「增值部分交稅」。比如我100元買進B產品,120萬賣出去,稅率是17%,我只需要交3萬4的稅金(120萬*17%-100萬*17%=3.4萬),遠少於營業稅。所以很多稅務小白不懂,一看營業稅稅率是5%,增值稅稅率是17%,就覺得增值稅要交更多,其實不是,增值稅稅率高恰恰是因為增值稅交的比較少。對於大部分的行業來說,增值稅所帶來的稅負,遠低於營業稅。更何況90%的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只有3%,還可以代開發票,比起營業稅來說真是優勢不小。

不考慮留抵的情況的話,一般的增值稅的演算法就是「銷項稅金-進項稅金」。銷項稅金,就是指銷售額乘以稅率,比如上面一段的「120萬*17%=20萬4」;進項稅金這個概念則是這個辯題的關鍵,所謂進項稅金,是指「我企業買進來的產品已經給國家交過的稅」,比如上面一段的案例中,B產品在賣給我的時候已經給國家交了「100萬*17%=17萬」的稅金,所以我實際要交的稅金,就只有「20萬4-17萬=3萬4」了。需要說明的是,只要是和生產經營有關的進項稅金都可以用來抵扣銷項稅金,抵扣不完的還可以留下來以後慢慢抵扣。比如我今天買了100萬元設備,這100萬元設備形成了17萬進項稅金,但是我只銷售了50萬產品,此時我的進項稅金是17萬,銷項稅金只有8萬5,應交稅金是-8萬5,當然國家不可能倒貼你錢,此時你的應交稅金就是0,下次你再銷售的時候還可以繼續抵扣8萬5。

那得回到營業稅,我剛說了營業稅會帶來重複徵稅,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行業以前只能徵收營業稅?

原因很簡單:許多行業無法確認進項!我如果是一個生產廠商,我花100萬買一套設備來生產產品,這100萬設備的17萬稅金都是我的進項,我在之後銷售的時候,這17萬稅金我可以用來抵扣。但如果我是一家軟體行業,我主要依靠的是高智商的那些碼農,而不是機器設備等產品。我在聘用碼農的時候,並沒有交過增值稅(個稅是另一回事),所以我根本沒法抵扣。也就是說,我如果花了100萬請人給我設計了一套軟體,這100萬成本得全部由我自己承擔,而不可能像買一套機器一樣,可以扣除個17萬。所以第一批營改增期間,抵制力量最大的就是這些依靠人力而不是機器的新興行業。當然國家也沒太狠,廣告業等新興行業,增值稅稅率是6%。除了剛才說的,其實交增值稅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比較合算外,營業稅改增值稅的主要好處還包括兩個方面:1、營業稅期間,無論買什麼東西都不能抵扣,比如一家餐館買的電腦、桌椅都是不能抵扣的,現在可以把電腦、桌椅的增值稅金用來抵扣了;2、在銷售的時候,由於對方也可以抵扣了,所以你可以和他們重新談判價格,比如可以說「哥們,你看現在你可以抵扣十七萬的進項稅金了,你要不再給我價格抬高一點,抬高個十萬怎麼樣?」;3、從大環境來說,以後營業稅會取消,各行業都是增值稅,人家都交增值稅可以抵扣就你交營業稅不能抵扣,多虧啊。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增值稅明顯能比營業稅實現更好的監管,能更有效打擊偷稅漏稅。但是,營改增也有局限和弊端。 最大的弊端,還是進項無法核算,比如建築企業從農民那裡買到了水泥等,農民是不可能開發票給他的。而在中國,不能開發票,國家就不承認這些水泥交過稅(實際上很多農民確實從不交稅),既然不承認交過稅,也不可能承認買進來的這些原材料所產生的進項稅金可以抵扣。這導致了,原本這些企業只要交3%的稅,現在變成11%了,但實際上又沒有抵扣,稅負就大幅度增加了。所以也有專家說,雖然表面上改成增值稅,但是可能還是按照原稅率簡易徵收(增值稅簡易徵收不可以進項抵扣,但是稅率較低,和營業稅一模一樣)。其他的弊端也有很多,比如現在營改增如果必須兩年內到位的話,兩個稅種的過渡勢必出現問題,很多大型企業的財務要把賬重頭到尾重做一遍。還有更深層次的,中央地方稅制改革問題,地方吃不飽一定會出現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