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倫敦政府突然宣佈:

2月25日起,倫敦的所有公交系統,

將禁止展示各種高糖、高鹽、高脂肪食品、及飲料的廣告。

這個新聞一出,不禁讓大眾開始了議論,

有的人覺得很好,有的人覺得沒必要。

而兒童肥胖問題,也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其實,兒童肥胖在近年來,受大眾關注的熱度已不斷升高。

去年10月,著名主持人李湘女兒王詩齡,就因為被網友說「胖」再次承包熱搜。

然而,在網路言語暴力之下,

被人們忽視的問題是:

什麼是兒童肥胖?

為什麼它會越來越多?

兒童肥胖快速蔓延

成為無數家庭的殤痛

英國著名廚師Jamie Oliver,曾經做過一個演講,

主題是「Teach every child about food」。

演講一開始,Oliver就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

接下來18分鐘的演講中,將有4個美國人死去,

而死因,就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有2/3的美國人處於超重或者肥胖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正在由父母「傳授」給他們的孩子們。

只有16歲的佈列尼亞,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肝臟出現了嚴重問題,只剩6年可以活。

史黛西,作為媽媽,她從來沒有在家裡做過飯,

每天定外賣快餐是家常便飯。

史黛西12歲的兒子賈斯丁,已經160公斤重;而4歲女兒凱蒂,

還沒上小學就已經有了肥胖問題。

也許,這些案例都有些極端,

但是,肥胖給家庭帶來的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肥胖本身。

在我國,近年來,兒童營養狀況得到了逐步改善,

但是,隨著居民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變化

兒童肥胖問題也日漸突出。

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 目前正處於迅速上升期,

一些大城市的兒童肥胖流行程度,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1]。

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份研究顯示,

截止2015年,中國已成為肥胖兒童最多的國度[2]。

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每年至少有280萬人,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們變得這麼胖?

鋪天蓋地的廣告和誘惑

研究顯示,近年來,兒童以前所未有的程度,

暴露於電視、網路、戶外的,各種不健康食物廣告

回想一下,各大綜藝、衛視不停輪播的食品廣告,

是不是幾乎都是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

廣告裏的愛豆們個個笑靨如花,小朋友們個個開心的喫著笑著,

彷彿喫到那些食物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研究顯示,這些無處不在的廣告,確實增大了食用垃圾食品的幾率,

增大了兒童超重及肥胖的風險。

乖,別哭了

來,喫塊糖

「乖,別哭了,來,喫塊糖。」

相信這種對話你也經常聽到。

亞特蘭大兒童保健組織,曾拍過一個公益宣傳片。

影片中的中年男子,因為肥胖而被送去搶救,

而當時光倒流,出現在我們眼前的畫面是,

從小媽媽就用漢堡薯條可樂這樣的「獎勵」,來讓他「安靜下來」。

經常用甜食作為簡單粗暴的獎勵和安慰,會影響大腦活動,引起「甜食綜合徵」,

孩子反而會出現煩躁、精神不集中、愛哭鬧等問題。

中國學齡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

2008年我國兒童飲料人均日飲用量為528mL,比1998年上漲61%[3]。

500ml可樂含糖量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

你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嗎?

養出個胖娃娃的殤

「這孩子真是胖的可愛!」「這孩子養得不夠胖啊!」

在惠州某醫院的肥胖門診中,

最小的患者只有7歲,體重已達46公斤,

還有一個12歲兒童,體重高達98.4公斤。

在一些父母看來,孩子並不「胖」,反而因為有肉顯得特別可愛。

然而,這些孩子大多不是單純性肥胖,還合併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

胰島素抵抗等疾病,

這些疾病一般出現在中老年羣體,往往被稱為「老人病」。

與體重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肥胖兒童更容易出現高血脂、

高血壓、早發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尿酸、痛風、睡眠呼吸障礙等問題。

同時,肥胖常常和性早熟一同出現,

而身體越早成熟意味著身高增長越早停止...

「喫」的技能的極度缺失

近日,加拿大發布了2019年的膳食指南,

其中大力提倡的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Food Skill」

直譯過來,就是「喫的技能」。

你肯定想說,喫有什麼難度?!

不過,這裡說的「喫的技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它包括:認識、挑選新鮮的食材的能力,看懂營養標籤、選擇健康食物等等。

英國大廚Jamie Oliver曾跑到學校,對孩子們進行食物知識調查。

讓他意外的是,孩子們要麼把西紅柿認作馬鈴薯,

要麼根本不知道這些蔬菜是什麼。

這反映的並非孩子們的無知,而是家長對食物教育的欠缺。

如果孩子連每天喫到肚裡的食物都不認識,

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體需要哪些營養,還談什麼解決兒童的肥胖問題呢?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遺傳因素在肥胖的發生髮展過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6年對北京7~15歲學生的研究發現,

父母雙方都超重肥胖的兒童,發生超重肥胖的危險,

是父母雙方都是正常體重的兒童的4倍。

但是,近年來兒童肥胖的飛速增長,

也讓我們不斷意識到,除了遺傳因素外,

行為環境因素也不容忽視、亟待重視[1]。

其中,家庭環境、家人對待食物、以及飲食的態度、喜好和行為,

也會對孩子飲食行為產生極大影響。

健康飲食的能力

不應該是一種稀有品

日本出臺了《食育基本法》,認為食育,是生存之本,

意思是,對食物的教育是人類生存的根本,

更是一個人智力、德行、體魄的基礎。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提倡全民學習關於「食」的知識,

培養自己選擇「食」的能力,成為能夠過健康飲食生活的人。

的確,健康飲食生活的能力,不應該被視作「變態」的挑剔,

而是每個人本應具備的生存技能。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曾有過:

用饅頭稀飯、炒土豆絲餵飽肚子,卻不知道身體真正需要哪些營養素;

對各種健康蔬果完全無感,卻貪喫、迷戀各種加工食品;

買了一包號稱健康的粗糧餅乾,卻因不會看成分表不知道它糖分超標...

天然食物和身體、大腦本該有的聯繫,被不斷忽視、弱化和淡忘,

取而代之的是加工食品行業的操控。

解決兒童肥胖

這場食物革命需要你

為瞭解決兒童肥胖問題,世界各國都曾制定過不少政策,

然而,不論政府的政策、媒體輿論的壓力有多強,

解決兒童肥胖問題的長久性關鍵力量,還是來源於每個人的行動。

我們可以做、應該做的,其實有很多:

學會選購健康天然的食物,學會在魚龍混雜的貨架上,

鑒別身體真正需要的營養,學習健康烹飪技能,搭配平衡膳食,

用真實健康的食物給身體補充能量。

然後,傳遞、傳承健康的生活方式。

千萬不要覺得健康飲食是「反人類」,只是我們被現代加工食物馴化了太久,

而失去了原本的天性。

加工食品就好像加了幾百層濾鏡的網紅,

而新鮮果蔬就像素顏看著舒服的鄰家妹子。

學習、獲取健康飲食能力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慢慢找回自我。

比起追捧、迷戀網紅食物,這纔是更有用的技能不是嗎?

如果你還沒有學會什麼飲食技能,現在開始也不算晚;

如果你已經學習了一些飲食技能,請把它們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

因為它們真的是無價珍寶。


過勞肥?體態差?腿不直?專業實用健身知識,關注我,全都告訴你。

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FitTimeNow即刻運動,回復「即刻」減脂必備知識包+懶癌低脂食譜+即刻運動會員7天免費體驗,等你來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