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 娛樂 第1張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當中。藝術電影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

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加盟影院中,資深影迷胡華慧剛剛在自助售票機上完成取票。她告訴記者,自己平均半個月就會去一次電影院,找中意的藝術電影來看。

我自己感興趣的片子上了就會去看。比方說《四個春天》,它上了我就去看了;還有《柔情史》即刻就要上了,我打算去看。

北京國際電影節 娛樂 第2張

資料圖

像胡華慧這樣的資深觀眾有多少?藝術電影的“小眾市場”到底有多“小”?來自北影節相關論壇的數據顯示,大約是200到300萬人。在淘票票總裁李捷的手上,這一羣體還有更加精準的大數據用戶畫像。

第一個數字是,他們是25歲以下的用戶羣;第二個數字是,我們藝術電影的用戶一年的購票頻次平均是17次。這意味着什麼?一個月至少看一部到一部半的電影,而且這些用戶參與評論分享影評的活躍度更高,是普通電影用戶的三倍,因為他們是真正的熱愛電影的一羣人。

北京國際電影節 娛樂 第3張

高企的消費頻次和活躍度都顯示了藝術電影觀眾的獨特價值。路畫影視創始人兼CEO蔡公明說,把藝術電影的核心觀眾羣體照顧好,是這幾年他們從市場上學到的經驗。

現在很多人做藝術電影的營銷,第一句話就是“先出圈”。圈內的事情還沒做好呢,就是很多核心粉絲你還沒照顧好就想着出圈,這肯定是適得其反的。因為這些片子基本上靠口碑營銷,誰來給你說呢,一定是這些核心粉絲,他們懂這些電影、熱愛電影。

北京國際電影節 娛樂 第4張

圖片來源:東方IC

不過,藝術電影的市場要擴容,光靠存量還不夠,還要做增量,關鍵在於培養觀眾。在電影節期間,不少業內人士已經達成共識,繼續擴張影院數量是徒勞之舉,培養觀眾重在提升藝術電影上映的數量和品質。盧米埃影業創始人兼CEO胡其鳴:

把藝術電影的市場做大,是不是要蓋很多影院?其實根本不用。因為最重要的是要把內容豐富起來。經營電影院和開餐廳一樣,我們不希望某個時間都吃川菜、某個時間都吃粵菜,我們希望同一個時間可以吃到不同的菜,故此我們的觀眾亦是這樣。

有平臺本週發佈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藝術電影的觀影人羣可能將達到1800萬人。有這麼大體量的需求在,藝術電影的投資、製作、發行再上臺階,才能順理成章。

記者:劉柏煊、張慧娟

責編:王京源

編審:劉志軍、李 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