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為什麼我們說印度電影甩我們中國電影好幾條大街?

你會發現:演員好,導演好!導演的手法非常嫻熟,非常具有好萊塢導演的特點,劇本也編得非常的好,拍攝也是一氣呵成,全程無尿點。

前段時間《人民的名義》簡直讓我們刷屏了,我們對《人民的名義》最喜歡的是什麼呢?演技!這些年,國產電視劇導演胡導,演員亂演,劇本,甚至連剪輯都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對國產電影和電視劇已經失望了。

除了演技,我認為最關鍵的,他們所領先我們的,是他們在主題的探討上,甩了我們中國電影好多條大街。

《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一個女孩父親關係成長問題這部電影非常深刻的反映出了我們生活中關係的本質問題

而且他們探討的深度也很深,拋開歌舞元素,他們還在深刻的探討人性

《摔跤吧,爸爸》:女孩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在現有的國家發展、國家條件,封建的印度種姓制度,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等等這些印度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一個女兒被父親要求去學習摔跤,最後贏得冠軍!

探討了一個女孩如何處理和自己父親的關係,以及一個女孩如何在這種現實的家庭、現實的國家文化、國家發展的現實情況下,如何發展自己的人生主題。

·他們不浮躁,而這正是我們國家的電影、電視劇所缺少的。

再深一層思考,

從這部電影我們還能學到什麼呢?

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問題:其實一個孩子很少有力量去改變大人的決定

全世界的小孩都會有一個統一的成長命題:在父母決定我的生活下我們如何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我們每一個小孩都會從小期望自己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有愛自己的父母,然後們去認同自己的父母成長自己的性格

而《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給我們反映的是一個女孩如何在封建傳統的背景中,在父親有自己的慾望和人生理想下,孩子如何做出選擇的問題。

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最大的智慧就是:如何接受不完美

在不完美的背景下我們不是簡單否認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文化,不是否認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對我們的影響,而是如何在這些條件下努力創造出一條新的出路

·比如,國人常討論的問題:中國孩子應該拼爹嗎?

其實每個人都不能拒絕你與生俱來的東西。出生在某個家庭,你已經先天註定了,那是你改變不了的。比如說拼爹,每個人出生的起點就是不平等的。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簡單的指責上一代人指責父母,或者憤怒的對待那些我們與生俱來不公平的東西

而是想想如何在這種不平等的背景下,上一代人的影響下,如何創造自己人生的奇蹟?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電影的深刻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生活中所談到的拼爹問題。印度這部電影已經遠遠超過了拼爹的高度。在無爹可拼的情況下,你如何過好自己這一輩子如何創造出自己的一條出路這就是這部電影探討的主題。

所以小明希望中國的父親要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這部電影,中國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從業者,也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

有些心理學從業者他們太憤怒了,他們太衝突了,他們總想割裂自己的和上一代人的聯繫,割裂和自己文化的聯繫,割裂自己與家族的聯繫,割裂很多自己出生時候自己家庭文化賦予自己的東西,他們總想用割裂衝突的方法來解決,而印度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其他的方法。

小明還希望中國的電影工作者,無論是導演、、製片人、演員,特別是寫劇本的人去看看這兩部電影,看看別人如何用現有的題材,去深化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一味的媚俗指責和憤怒。

記住,生活的答案一定不是兩個極端一定是從兩個極端之間找到出路。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祕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