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民企的話題很熱,中央開了座談會,談到民企的「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仔細分析一下這「三座大山」一部分是外因,更多是內因。國家政策能改善的是營商環境,終究是外部環境,不可能幫助企業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企業能力才是跨過冬天和大海的關鍵。民企從家庭或朋友圈走向市場,抓住機會就活下來了,就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企業走過的路對企業的影響深遠甚至深入骨髓,變成企業的一種「本能」。所以,大部分的民企都存在「三大能力缺陷」:「戰略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體制建設能力」。這三種能力缺陷碰上三座大山,就像病弱之軀,已經在苟延殘喘還要爬上華山,分分鐘感覺要掉下懸崖。

戰略管理能力其實就是一種基於內外部環境判斷來確定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的能力,民企市場機會好的時候獲得「機會紅利」,然後確信自己的成功的道路能一直走向成功,沒有打造核心能力,對市場變化視而不見,需求變了競爭變了,但自己的做法還是程咬金的三板斧—不變,壓力越來越大,不去預見未來,以自己的核心能力來因應市場需求,而是什麼都做只求活下去。不要提遠景或者3年規劃,年度規劃都是虛晃一招,業績只是為核算下屬的績效而已,沒有靜下來分析當下企業應該干好什麼一定放棄什麼。你要敢貸款給他,陪葬的可能性就很大。

財務管理能力核心就是基於戰略管理的預算並以此來安排資源分配,戰略管理能力弱,預算就憑感覺,資金捉襟見肘, 還是不會評估現金流狀況,繼續拆東牆補西牆,拖延付款或者拖延一些正常業務工作支付,夢想外界變天就能熬出頭,會有奇蹟嗎?財務預算管理已經有成熟的體系和方法,很多民企不願意完善這個能力,內心還是想財務不規範來鑽政策空子,捂住蓋著以為求得稅務安全,財務上的鴕鳥做法被拖死就很正常。

民企的體制建設不是體制問題,而是民企老闆的觀念問題。民企老闆的素質決定企業的管理體制,民企的文化就是老闆的文化的體現,分工不清晰好亂點鴛鴦譜,流程不優化憑個人興趣隨意變更,有制度自己隨意破壞,有意無意會把自己家人例外,而後遇上市場冰山覺得高層不努力中層不得力,不會檢討自己不會反省體制,而逐漸懷疑這代打工的不行!

沒有戰略不知市場變化,不了解自身能力,不知該轉型,更不明白如何轉型。沒有預算管理,資金永遠不夠,貸多少合適?就如同賈總,貸完款很快又不夠了,究竟要多少才夠,腳踩西瓜皮到哪兒算哪兒。沒有科學的管理體制,就不能沉澱有戰鬥力的團隊,無生氣無活力,怎麼能破」市場冰山「?這三個能力缺陷不補,營商環境只是外因,再好也不能幫你提升你自己企業的競爭力。

你是做老闆?還是要做企業家?民企的出路說穿了在民企老闆自己身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