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上屆亞錦以第七名收場,並中斷了由第一屆亞錦以來連續24屆都闖進四強賽的成績,也是韓國在亞錦表現最不好的一次,也因此激起了球員更想贏球的鬥志與改造。歸化了美韓混血的文泰鍾,無論經驗與技巧,文泰鍾都已經在瓊斯盃有所證明,而今天韓國隊贏球的關鍵卻不是文泰鍾而是堅強的團隊防守,使得中華隊在第三節完全崩潰,無論進攻與防守,都在韓國隊的穩健攻防下,顯得毫無發揮,而使中華隊吞下了亞錦賽的第二場敗仗。

 Img319989871.jpg  

進攻

今天中華隊在進攻上,其實在第一節與第二節是有別於以往的外線跳投與快攻,改使用陳信安積極的切入進攻與分球,並且由曾文鼎與吳岱豪來互相搭配,將攻勢集中在禁區上,來製造得分機會,一開始這樣的打法,的確是中華隊很大的改變,也收到了不錯的成效,但在第三節韓國隊開始加強的區域防守下,中華隊就束手無策,就這場比賽的進攻上,中華隊的檔拆配合很少,鋒線在於跑動的態度還是不夠積極,使曾文鼎在高位的持球,顯然無法找到空手跑動的隊友來進行配合,而中華隊外線本來就非常不穩定,這場比賽更是三分線的命中率更是低迷的6%,使韓國隊可以將重點放在於防快攻與禁區防守,中華隊在進攻上仍需要靠的是鋒線的發揮,而所謂的發揮就是:積極的跑動空手切與快攻,否則中華隊的進攻將會繼續低迷下去。

 

防守

其實中華隊在這次亞錦對於高大與善於禁區進攻的隊伍時,防守上真的加強與進步了很多,但是其實由昨天的比賽就可以略知端倪,一開始黎巴嫩的積極與快速進攻,中華隊就有點招架不住,而這場比賽韓國所使用的,就是透過鋒線積極的跑動,加上檔切之後的配合,看似很簡單,但是中華隊的腳步太慢,就算是守區域,球員對於球線的路徑預測與轉換強弱邊的警覺度不夠,韓國隊又是外線非常準的球隊,幾乎有空檔就可以投得進,又是很喜歡走後門與檔拆掩護的球隊,並且我個人認為中華隊在外線的防守,放棄的太早,常常看到大空檔出現,球員就以棄守,連撲上去的動作都沒有,更不用講檔拆之後的交代了,這點絕對在對戰以後的球隊要特別加強改善的地方。 

Img319989897.jpg  

給中華隊的建議與個人看法

其實中華隊在這場比賽裡,第一節打得很不錯,儘管韓國隊的外線當時並沒有發揮,但是我們如果能夠持續第一節的進攻模式,其實在第三節儘管韓國加強防守,但我想也不可能屢屢攻不破。而中華隊在這次的亞錦一直都處在外線不夠穩定,而內線又打不進去,所以打不太出insideout的牽制力與效果,而所有的得分方式,又幾乎都是快攻或內線配合來得分,但韓國的回防很快,內線的防守也很好,在沒有外圍射手拉開進攻範圍的情況下,韓國幾乎可以棄守外線來鞏固中路與禁區,如果外圍無法甦醒,那唯一的進攻解決方法,就是積極的跑動與空手切或做檔拆,但是今天其實看到的比賽內容,中華隊顯然並沒有做到上述這幾點太多次,常常都是一人持球四人看球,勉強個人突破最後勉強傳球然後失誤,不過我想這與體力也有關係,但在這一系列的比賽看下來,中華隊的前鋒表現,足夠證明調度上的困難,林志傑的低迷,呂政儒與毛加恩的尷尬,陳信安的起起伏伏,而這些前鋒又偏偏是中華隊如果需要在進攻上有所突破的重要武器,在調度上,真的不容易,但儘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在前鋒上的調度可以多信任替補,在給他們多一點的上場時間,拉上毛拉上呂兩人,下放林志傑,需要加強防守拼籃板時與調節體力時,放上簡嘉宏,何守正,但前提是,球員自我上的認知與定位一定要非常非常非常清楚,纔行的通。

其實國家隊就是這樣子,每個球員在母隊都表現的不俗,也一起集訓了很久,但是為什麼在比賽的時候卻無法發揮效果,就是在球員定位上認知的不足,球員不知道該在這種隊友下有甚麼樣的配合,不知道自己在這隊裡的角色,不知道該在甚麼時候,球隊缺乏你的能力,百分之百的爆發出來,而在這種認知不足的情況下,解決的方法就是溝通,除了是教練的責任,也是球員在國家隊選你進來是第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說,入選就是肯定,教練要你做甚麼你就做甚麼,這樣往往都是壓抑了自己那份當初教練團選你進來能力,因為當大家讓來讓去,太客氣,而沒有人跳出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球隊現在最欠缺的是甚麼得時候,比賽往往就是開始走下坡的時候,今天張宗憲為什麼可以打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在這些年入選國家隊以來,他的打法就是最不客氣,最有自信的進攻方式,他就是在做他自己,他一點也沒有保留,所以往往在沒辦法突破得分的時候,他殺了出來,這就是在角色認知上他已經有所覺悟與瞭解,才會把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中華隊,不是不行,而是還不夠確定與沒有那份自信,自己最行的地方在哪裡,而又該怎樣在球隊需要自己那份能力的時候表現自己,爭取自己的機會與球隊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