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最大的區別是一個為公一個為私,一個利他一個利己,為公和利他展現的是高尚的品格,為私和利己體現的是低劣的品性。品格高尚者千古留名,品性低劣者只能遺臭萬年。

順治是孝庄的兒子,孝庄為了大清利益兩次把自己的侄女嫁給順治當皇后,這是政治婚姻,符合大清滿蒙聯姻的慣例。慈禧也把侄女嫁給光緒當皇后,不過她的侄女長得很醜,家族地位不高,一般人家都配不上,配皇帝就差得更多,慈禧為了提高自己娘家的地位,硬是把丑侄女變成了裕仁皇后。

順治繼位,年齡小,不能親政,多爾袞當攝政王,隨時可以廢掉順治自立。孝庄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不顧世俗的眼光,下嫁多爾袞,孝庄表現的是犧牲精神。慈禧完全不同,同治成年,她想法延遲大婚,推遲同治親政時間。同治親政了,他她還不想交權。同治駕崩,她不選同治的下一輩繼承皇位,而是選與同治平輩的光緒繼承皇位,光緒年幼,她好作為母親垂簾聽政。

孝庄培養順治康熙是讓他們成才,慈禧對同治和光緒不是培養,是讓他們一邊呆著,自己垂簾聽政,不得已需要歸政時,就讓他們試試,不行正好自己接著來。孝庄為孩子的未來著想,慈禧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孝庄生活簡樸,不事奢華,平定三番時她把節省下來的錢拿去犒賞三軍。每逢荒年,糧食歉收,她總是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賑濟災民。慈禧完全相反,她生活腐化奢靡,一年的花費能買下六七個海軍艦隊。慈禧為了修園子,不惜挪用海軍經費,致使海軍十年沒有增添新裝備。甲午戰爭爆發,正直慈禧要辦六十大壽,她極盡鋪張之能事,結果因為沒錢買先進裝備,甲午海戰中國敗北。

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是為他人謀利益,為大眾謀利益,孝庄有這種品質,她是當之無愧的女政治家,慈禧沒有這樣的品質,她是自私自利者的化身,她充其量能稱之為政客。孝庄千古留名,慈禧遺臭萬年,這就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區別。這就是利他和利己的區別。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孝庄皇太后先後扶植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皇帝,滿清剛剛入關,還未在中原站住腳,特別是皇太極死後,在皇儲選擇上,孝庄委身下嫁多爾袞扶植順治上位,穩定朝綱,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功不可沒;順治年幼,多爾袞為攝政王但不稱帝,大清能保住勝利果實,孝庄又立一功;孝庄皇后又幫助康熙剪除鰲拜,平定三藩,支持收復台灣,徹底完成統一,又是一大千古之功;孝庄能力強,高瞻遠矚,不同於呂后和武則天,她參政不專權,盡心輔佐幼君,才有了康乾盛世這一偉業,孝庄皇太后憑著這些豐功偉績千古留名。

反觀慈禧太后,歷經咸豐、同治、光緒,咸豐時期慈禧表現本本分分,咸豐死後,在同治和光緒年間大權在握,垂簾聽政,思想禁錮,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發展,期間她雖然也默許一系列變法圖強和洋務運動,但是意志不堅定,朝秦暮楚,才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場;慈禧對內下手狠毒,對外軟弱,特別是珍妃的死和光緒不明不白的死亡,又給慈禧增加了一層罪惡。

筆者認為,孝庄和慈禧太后一個千古留名,一個遺臭萬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時代不同。西漢呂后,唐武則天所作所為比慈禧不知道狠毒多少,慈禧雖然功勞不大,卻也沒有大惡;是因為歷史潮流讓慈禧背上了這個黑鍋,西方工業革命之後,就註定了中國要落後,發展了千年的封建制度具有強大的慣性,並不是慈禧能左右的,她即使想改革,不經過徹底的革命是無法辦到的。

最為關鍵的是,慈禧太后時期,西方工業革命強大後,都開始群毆大清,面對堅船利炮,眾敵入侵,慈禧失去判斷力。孝庄太后時期面對的都是國內情況;即使把武則天放到晚清這個時代,不見得她能比慈禧做的更好,這跟慈禧專政不專政沒有多大關係,中國的落後,領土的丟失必須有人來背黑鍋,儘管慈禧支持左宗棠收復了西北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歷史只記得庫頁島、海參崴、遠東百萬領土。


一個執意要從幕後走到台前的女人(慈禧)相比,當然人們更加喜歡那些願意站在男人身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孝庄)。首先,孝庄雖有權謀,但無私慾。這一點可以從後來慈禧的對比中看得出來,一六六一年三月康熙剛即位時,一個來自江南桐城縣的叫做(周南)的秀才向朝廷奏請孝庄垂簾聽政,雖然周南秀才這一舉動無諂媚邀寵之意,但畢竟給孝庄提供了一個把持朝政的機會,然而孝庄卻拒絕了,可見孝庄其實並無獨斷專權的慾望。而咸豐十一年,慈禧費盡心機地想要垂簾聽政,雖然無論是政治條件還是言論環境都比孝庄差得多,權,對慈禧而言比她生命還重要。但慈禧依然堅持垂簾聽政,可見其權力慾望對她是多麼強烈!慈禧又當皇額娘,又做親爸爸,把持朝政堅決絕不鬆手!!


孝庄與慈禧的最大區別就是孝庄是扶持,慈禧是把持。

孝庄的扶持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一是滿清剛入關,政局尚未平穩,只能做保持上層穩定的事,當時名正言順是穩定的不二之選;其次,封建社會到滿清初年,固有體制已然成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深入人心,女性擺弄朝政不得人心,如果那樣,必然導致朝局動蕩,社會動蕩;第三,孝庄本身十二歲出嫁皇太極,身處高層幾十年,經歷豐富,冷靜觀察,體驗到權利爭奪的慘烈,已沒有政治野心。

反觀慈禧,權欲熏心,把持朝政,野心勃勃,名不正言不順,在上層引起爭鬥,導致社會的失序,民間時有非議。兩者對比,慈禧被「遺臭」是很正常的事情。


提到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的女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武則天,畢竟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其實除了武則天之外,還有兩個女人對中國的歷史也有重要的影響,她們就是孝庄太后和慈禧天后。

孝庄太后是皇太極的妃子,順治帝的母親,在清朝擁有很高的地位。那孝庄太后有哪些功勞呢?很多人都知道康熙在位時,清朝面臨著很多的威脅,來自鰲拜和三番的,還有來自沙俄的,當時的形勢可謂內憂外患,但是由於有孝庄太后的震懾,才使得這些虎視眈眈的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康熙繼位很早,七歲就開始執掌朝政,但年少的康熙幾乎什麼都不懂,此時就全靠孝庄太后的幫助。在孝庄的培養下,康熙終於成長為一位能擔起國家重任的明君,而孝庄也成為了康熙最尊敬的人。

同樣是清朝的天后,孝庄太后成為了流芳百世的女人,甚至被後世譽為清朝第一女政治家。但慈禧卻是遺臭萬年,這究竟是為何?

在光緒年間,慈禧廢除了恭親王,獨攬大權。幾乎每一次上朝的時候,慈禧都要垂簾聽政,致使光緒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很多人都說,慈禧的行為給了西方列強打開清朝大門的機會,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孝庄在康熙年幼時也擁有很高的權利,但孝庄卻從來不會越雷池半步,始終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身份。如果孝庄有慈禧哪樣的野心,那完全可以將康熙取而代之。但她沒有,只是一心一意的幫助和培養康熙,這種精神品質是相當的可貴。

如果從能力上來說,慈禧和孝庄都是十分幹練的女人,也很有手腕。完全不亞於很多男子,但唯一不同的就是兩人的性格和人品,慈禧熱衷於權勢,一心想推翻當時的皇帝成為最高的統治者,這一點倒是和武則天很相似。反而孝庄卻不會如此,正是由於孝庄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讓她成為了很多女性心中的典範,楷模。

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曾鼎盛一時的清朝已經成為了過去,但回顧當時,還是會覺得那段歷史十分精彩,十分迷人 。無論是康熙的雄才大略還是孝庄的忠義都讓人感嘆,都值得人學習。

沒一段歷史都會給後人很多的教訓,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會給後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正是由於有他們的人生經歷,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才不會重蹈覆轍,這就歷史的迷人之處。


慈禧太后扶持的三位皇帝,一個是咸豐,一個是同治,一個是光緒。因為同治皇帝在在位期間不理朝政,經常出宮沾花惹草,以至於染上疾病身亡,被後人不恥,反而光緒皇帝勤政愛國,卻被慈禧打壓不幸英年早逝,後人為之惋惜。


孝庄是扶持,慈禧是把持,性質不同的,一個輔助,一個是操縱。政治和政務是兩回事,政治可以得到權利,但是政務就是管理國家了,沒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是干不好的,還要有長遠的眼光,能看到國家的未來走向。孝庄只玩兒政治,不直接參与治理國家日常政務,而慈禧呢,政治手段高明,就覺得治國也是一樣的,結果玩兒砸了!


兩個人的主觀意向是不同的,一個是積極向上的,眼界開闊的,向上的,而另一個是閉關鎖國,眼光停滯不前,保守頑固,不容許更新,不容許創新,不容許發展的鼠目寸光。因為思想的境界造成對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進程造成了不可逆轉的背離~~~


孝庄和慈禧的區別。一個台前,一個幕後。一個為公,一個為私,孝庄太后一直是在顧問的位置上。慈禧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


孝庄為誰?慈喜又為誰?

影響力多大,導致傳播周期多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