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又稱孝庄文皇后,昭聖(太)皇太后,為什麼這麼多稱呼呢?是因為在她的一生中,陪伴了三個皇帝,分別為皇太極,順治,康熙,所以她的職業也從側福晉到庄妃到皇太后到太皇太后。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那邊很多大臣跟宮女,都叫她老祖宗。其實,她享年才七十五歲。我們後世很多電視劇都有她的出現,比如孝庄秘史,康熙王朝等等。那麼,究竟孝庄太后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那厲害之處在哪裡呢?

孝庄太后雕像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也就是說她跟她姑姑共伺一夫-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應該來說,她有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又有孟母的護犢情深。下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來佐證孝庄的厲害之處。

首先第一個,勸降經略洪承疇,喜歡明史的人都知道,洪承疇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家,崇禎後期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當初經略遼東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被包了餃子,最後兵敗被俘,但是他也是個有骨氣的爺們,那傢伙,無論范文程之類的如何勸說,就是不降,這寧死不屈的樣子,像極了文天祥。搞的皇太極食不甘味,日夜難眠。作為小老婆的孝庄,看到老公這樣,那得為自家官人分憂呀,於是毛遂自薦,去勸說洪承疇。洪承疇不吃飯,就命人撬開他嘴巴,把人蔘汁(東北產人蔘哈)強灌到他嘴巴(話說這也太浪費了,「術球」願意拿一箱葡萄糖換她的人蔘汁),並且不斷的洗腦,頗有點讓疲勞審訊的意思。就這樣,鐵人洪承疇,被玉兒小妹妹折服了,終於降了,到後面也為大清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洪承疇畫像

其次就是清朝四大迷案之一的太后下嫁。喜歡看電視劇的人,特別是喜歡看歷史劇的人都知道,孝庄跟多爾袞之間,有太多太多的緋聞,導致我們現在還一直有人在討論。姑且不管這事是不是真的,我們也不是狗仔隊,也不去跟蹤偷拍啥的,我們關注的是孝庄處理事情的決斷以及智慧。那年。福臨才六歲,也許是剛斷奶,也許還在上幼兒園。他老子皇太極突然暴斃,清王朝陷入了混亂,留下了孝庄跟福臨孤兒寡母的面對一眾如狼似虎的大臣以及王室親戚的威脅。當時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皇帝的嫡長子肅清王 豪格 和睿親王 多爾袞 ,豪格此處暫時不談,就說說多爾袞,那可是厲害人物,可以說大清的大部分國土都是他跟他弟弟打下來的。在這種環境下,孝庄幾經周轉,終於見到了多爾袞,而多爾袞,又是個愛江山但是更愛沒人的主,那時候,孝庄才三十來說,是個嬌滴滴的少婦呀,而且那時候,大清還只是偏居一隅的小國家,沒有那麼多世俗,腦子一發熱,就答應了孝庄,扶持福臨登位,而孝庄,也以時間換空間,答應讓多爾袞當攝政王,因為兒子年輕啊,熬死了叔叔,皇位還是她家的。

多爾袞畫像

最後就是清朝四大迷案之一的順治出家之謎,也有一說是順治暴斃之謎。這邊暫時按「康熙王朝」里的表述,各位歷史愛好者請不要較真。話說順治即位不久啊,孝庄就立自己的親侄女為皇后(好像大清前期都有這個傳統。。。),但是順治不喜歡這人呀,本來叫姐的,非得稱老婆,這得多尷尬呀,於是母子兩鬥爭了好久,孝庄為了大清著想,就答應了順治,給他另外找了個蒙古小美女,但是順治不愛蒙古美女,就喜歡漢人美女董妃,一直想立董妃為後,哪怕董妃去世了,也覺得是孝庄的錯,後面剛好有僧人蠱惑,看不破就去出家了。孝庄當機立斷,宣布順治暴斃,立小皇子玄燁為皇帝,並顧命大臣四位,維持著大清的運行。並且,培養了一代明君,千古一帝,十全老人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畫像

好了,以上就講到這些,文中觀點,僅代表「術球」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關注「術球」,一個見到有趣的問題就忍不住想回答的人,給你更多精彩)


孝庄皇后,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孝庄皇后嫁給皇太極,一是因為當時後金剛剛統一蒙古,政局還不穩定,需要聯合蒙古各部,所以政治聯姻就成了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孝庄皇后的姑姑是皇太極的皇后,然後為了蒙古的穩定(還有哲哲:皇太極皇后:想挽留住皇太極的心,不排除哲哲把自己的侄女孝庄嫁給皇太極,),兩種原因都有的可能性很大,(侄女,和姑姑同嫁一人的新聞,也只能在皇家才能見到)總之,大的原因是蒙古部落需要皇太極後金集團的撐腰,皇太極需要蒙古集團的支持和穩定,小的原因是哲哲皇后處於自己家庭和地位的考慮,孝庄皇后嫁給皇太極,歷史文獻並沒有證明孝庄和皇太極感情有多深厚,皇太極多麼寵幸孝庄,但孝庄確實為皇太極生了皇子福臨,

孝庄的政治手段:

皇太極死後,並沒有確立繼承人,當時兩大爭位集團:長子豪格,統領正黃,鑲黃兩旗,而且正黃和鑲黃兩旗是皇家正統,一般都是皇帝和繼承人統領,皇太極生前就統領正黃旗,而此時的豪格統領兩支最有支持力的軍隊,而且是皇太極長子,根紅苗正,但他的小叔叔,睿親王多爾袞不樂意,多爾袞統領正白,鑲白兩旗,而且還有他的親弟弟多鐸的支持,多爾袞軍功赫赫,資歷老,而且有實力,(其實,還有一個親弟弟阿濟格,但不知道為啥阿濟格和其他哥兩關係不是那麼親近),其他八旗有支持豪格的,也有支持多爾袞的,當時的親王代善為了大清國的統一,不想發生內亂,想出一個擇中的方案:首先出主意,擁立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位,兩方相持不下,所以同意擁立福臨繼位,最後多爾袞和豪格以攝政王身份扶政,之後,多爾袞藉機殺死了豪格,一人獨居攝政王之位,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分析:當時代善提議擁立九子福臨?為啥不是皇太極其他的兒子?論資排輩為輪不到九子福臨呀?有人說福臨品行好,但他只是個孩子,歷史上不是名正言順品行好的皇子多了去,有幾個靠品行好,勤奮好學,當上皇帝的,所以幼皇子繼位,決定權往往在當時的掌權的大臣手中,代善主動提出由皇九子福臨繼位,有福臨的自身優良的品行,更大程度有人支持,為啥支持福臨,我想他的母親孝庄肯定使用了手段,(從後面孝庄皇后多次在宮廷鬥爭下安然無恙,泰然自若就可以看得出,孝庄太后,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從這一點我們能肯定的分析出,福臨繼位,孝庄太后肯定做了代善和多爾袞的工作,至於怎麼做的?我們只能猜測,不得而知,但事實就是她孝庄皇后當時一個弱女子說服力大貝勒代善和權傾朝野的多爾袞支持了她幼小的兒子繼位,這一點不管因為什麼都不得不讓人佩服。

孝庄太后與多爾袞的感情糾葛

個人認為孝庄太后與多爾袞肯定有感情聯繫的,無論方式她怎麼說服野心勃勃,志在必得的多爾袞退居次位,擁立福臨,都後來發生的事情:多爾袞掌權以後,殺死豪格,大權獨攬,也因為軍功顯著,逐漸被封為「皇父攝政王」,啥意思?直白的意思就是:皇上的父親,攝政王,而且豪格死後,多爾袞稱帝的障礙沒有了,只要自己願意,他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他沒有,(有人說,還有人反對,這是一方面,但多爾袞想要稱帝,必然有人反對,稱帝的過程必然有腥風血雨,這是歷史改朝換代必然的事情,他的實力可以做到,但他沒有),這個時候,只有孝庄皇后能夠阻攔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當一個男人拋下所有一心只為事業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了,有的話那就是感情,我個人認為多爾袞對孝庄是有感情的,深宮之中,孤兒寡母,一個風華正茂的女人,沒有依靠,沒有安慰,自身慾望的需求,有幾人能抵擋?而多爾袞可以讓她心愛的兒子成為皇位繼承人,也能保護她的皇位,怎麼能使多爾袞心甘情願輔助保護兒子的皇位,孝庄太后做到了,做的很好,還有一個事實表明孝庄太后與多爾袞有感情糾葛,是因為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仇恨,甚至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下旨扒出來鞭屍,這有多仇恨?但事實上順治因為多爾袞的支持登上皇位,也因為多爾袞他能夠穩坐皇位,為啥對自己的恩人,這麼仇恨,很大的原因,或許是多爾袞的囂張跋扈以及和順治生母孝庄的感情糾葛,順治帝長居深宮,對於孝庄和多爾袞的事,他大多能夠聽到看到,但他的父親是皇太極,有多少兒子能夠忍受自己的父親死後,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感情糾葛(或者被欺辱),這種事情,可以讓順治帝作為一個皇帝顏面掃地,抬不起頭來,這個事,足以產生那種恨,讓順治對多爾袞恨之入骨。

總結:一個弱女子能夠說服心高氣傲,大權在握的多爾袞支持自己的兒子順利繼承皇位,又能在以後的宮廷中處理各種政治鬥爭,陰謀詭計,處理好兒子和權臣的關係,讓兒子皇位安然無恙,後宮,宮廷,朝廷,處之泰然,足以說明她孝庄太后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她丈夫皇太極解決不了的事,孝庄出面就解決了,洪承疇不降大清孝庄去勸說的。皇太極死了,沒有把自己位子傳誰,豪格,多爾袞,鐸鐸,都虎視眈眈看這娘倆,孝庄用自己智謀和謀略戰勝了他們。把自己兒子福臨當皇上。孝庄是有勇有謀的政治家。還把自己孫子輔佐上皇位,把鰲拜和亂臣賊子都處理了,讓索尼孫女當皇后,這樣索尼可以替他們辦事了孝庄聰慧,要麼有康乾盛世嗎?


她一個女人,能有多強大的實力?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的政治手段及其高明。正是依靠著高明的政治手段,才母憑子貴當上了太后的。最後又憑藉著高明的政治手段,扶植了孫子坐穩了江山社稷。依靠實力碾壓對手?那個不是女人的強項,依靠高明的政治策略上位才是真正的高明。縱觀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主,都是依靠這些高明的政治手段才上台的。實力?也是依靠這些策略才有的!


沒當上女皇帝,跟武則天比起來都不值一提


孝庄在軍事人才管理上相當有人氣的,也有一定的實力可以支配一部分掌管武力的將領的,只不過為了整個朝局不敢輕易動用~


孝庄皇后在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女人。


有范冰冰強嗎?


政治智慧極強


兩強相爭取其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