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說實話50歲在農村正是壯年,這個時期根本不會去想養老這個問題,但你既然問了咱們就分析一下。

首先50歲在農村孩子可以說已經成家了,沒有什麼其它負擔,有也是因為子女成家而欠下的饑荒需要你去慢慢還,還饑荒的這幾年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自己買一部分保險或足額繳納農村養老保險來為自己的養老問題做規劃。兩者可同時實施。

最後別忘了你還有子女呢,你養他們小,他養你們老,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義務。子女不孝那就自己存點錢準備以後住養老院吧,現在養老院條件比以前好多了,那還有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也是不錯的選擇。個人觀點,歡迎來噴。


謝悟空邀請!

五十多歲的農民怎樣養老?

五十多歲正值壯年,就考慮養老問題,是未雨綢繆還是操之過急?我的答案是未雨綢繆。說來很搞笑,也是五十多歲的我,在同輩面前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在兒孫面前又覺得自己老了。不知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

我想題主有這個感覺,不然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有這種感覺的人往往離不開下列三條:一身體不大好,甚至還有慢性病;二不僅沒多少積蓄,而且賺錢能力比較差;三不是無兒無女,就是兒女不在身邊。

一臺機器用的時間長了,不是這裡有問題,就是那裡有問題。其實人也一樣,五十多歲的人只要敢去醫院做檢查,沒幾個是各項指標正常,每個部件都沒問題的。怎麼辦?治唄。說的倒輕巧,治起來很難!

萬一睡在病牀上,不僅要支付不菲的醫藥費,而且手停口就停〈不幹活沒收入),甚至連累配偶和兒女都無法幹活,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病不起。所以許多農民都是,小病拖著,中病扛著,大病等著。

有什麼辦法呢?完成結婚建房養孩子,這人生三大件事後,許多人不是落下兩個空癟的口袋,就是落下一副多病的軀體,有的人還二者兼而有之。然而這還沒有完呢,還得幫兒女成家立業供樓買車養孩子!

仔大仔世界,話說得是沒錯。把孩子養大成人,已經完成了為人父母的責任。然而我們不是美國人,下不了狠心將他們趕出家門,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要為兒女耗盡光與熱。按理說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可是當兒女自立門戶後,我們才發現臨老了還得靠自己。

這不一定是兒女不孝,而是兒女們不僅在重複我們昨天的故事,而且面臨著比我們年輕時更大的壓力。有病痛了叫他們回來?他們忙著賺錢啊!沒錢用了向他們伸手?他們不再向自己伸手就謝天謝地了!

兒女指望不上怎麼辦?靠自己!趁著還不是很老,還能打打工賺點錢,種種地換點錢,記住這點錢別再給兒女了,買養老保險吧,為自己年老時買個保障。如果錢不足以補交養老保險,那就將自己名下的田地流轉,將自己名下的林木賣掉。

當然兒女指望不上的是絕少數,一般為人兒女的都會照顧父母,但是親生仔不如傍身錢,自己口袋裡的錢自己纔有支配權,所以無論兒女多麼孝順,最好還是有自己的錢。

〈特別提醒,我不是社保局的,更不是做保險生意的,所以別以為我這是賣廣告拉生意。呵呵〉

我是山野村夫,專註三農問題,敬請大家予以關注。

創建於2018年11月30日


我也在鄉村,說說身邊的中老年人。

甲,70歲,男,就在附近做小工,這裡修房,那裡修溝,幫人砍柴等等零碎農活,一天一百,一月有十天左右在幹活。他的老婆68歲,在城裡早晚接孫子讀書,其餘時間發廣告,一月能掙1500多。兩人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有200左右,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活得有尊嚴。

乙,男,89歲,雖然氣色好,但明顯能看出老態龍鍾,老婆78歲,身體健壯,看著很精神,兩老種5畝多田,自力更生,活得很自在。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強和樂觀。

丙,男,60歲,剛剛拿到養老保險,一生農民但不會種田,開過拖拉機跑運輸,幹過電工,銷過鞭炮,開過麵包車,人極度自私,拈輕怕重,現在運垃圾,一週工作兩天,一年兩萬工資,自己很滿足。

丁,53歲,單身,兩腿在車禍中喪失,一直沒找到車主,沒得到一分錢賠償,別人給他買了輛三輪車,天天收廢品,一天賺不賺到20元很難說,低保每月300,基本能過日子。

50歲在農村只能是中年人,離養老金髮放還有10年,只要能動,抓緊掙錢,不然老來只有徒傷悲。


50歲就養老了?早點吧!


我城市人養老金少63歲還在打工5o歲就想養老了丟人


什麼是50歲老實巴交的農民,首先把這個「老實巴交」弄明白後,才能再談論怎麼才能在鄉鎮養老終身問題。

「老實巴交」在我的家鄉,鄂西北秦巴山嶺是這樣認為的,一是與世無爭,只知道年如一日地忙忙碌碌不是上山砍柴或就是下地勞作。二是聾啞村民,他們雖然缺少正常語音交流,但很多人卻是心地善良愛助人為樂。三是勤勞奔波不知疲憊又不善於語言表達的農民家庭戶主,他們一身不善於與他人溝通,不愛說笑,給人一種挺「木吶」的感覺。

老實巴交50歲以上的農民又怎樣才能安心在鄉鎮養老終身呢?所謂鄉鎮養老吧,應該是近些年的鄉鎮一體多元化發展,吸引了眾多高山村民舉家搬遷加入到集中建房而繁華′的街道了。整體看來看,村民生活的優勢大於劣勢,但最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十分突出,那就是50歲以上的老實人,卻面臨著很多生活艱難選擇,由於歲數較大又不善於順應新的生活環境,還真難為了他們。

據我瞭解的來看,有些鄉鎮就搞的不錯,如新型農村合作社就是值得推廣交流經驗。合作社包括了養殖.漁業.旅遊.刺繡.茶葉生產出售等等多元化渠道,所用的工人大多是地方鄉村的剩餘勞力,極大地解決了50歲以上農民的後顧。

總之,鄉鎮農民養老問題,是全國普遍出現的熱點,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各個階層的社會人仕,引起高度重視集思廣益,為鄉鎮農民安心養老出謀獻策,能真正達到農民朋友養老心願。


五十多歲的農民以後怎麼養老?這確實是現實中的面臨問題!這也是中國農業、農村、農民最大的問題!有其歷史原因,也存在嚴重的政策缺失!多年來城市企業職工,很早就制定了企業職工退休養老政策與制度,而佔據中國人口一大半的農村裡的農民,作為中國農業的勞動者確沒有晚年養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預案,至使到現在很多農民兄弟姐妹到老來沒有老有所養的依託,晚年生活悽涼!,.近年來政府已先後制訂了相關農業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及交納養老保險的費率和政府補帖,但由於多年的欠缺加之底子薄,使的基礎養老金級數低,數額較少,難以支撐基本生活,這些也只能在今後的養老基金中完善補充提高,加強政策傾鈄,逐步提高農村農民的養老待遇!讓農民兄弟姐妹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5O歲的農民在農村還算壯年勞動力,無論是種田地,還是打工都還有作為的,還起著頂樑柱的作用。

目前,農村的勞動力大多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就是5O歲的也還在沿海城市打工,真正留在家裡的還真算是文中所說的老實巴結農民,他們在農村種田地,也有的承包田地和湖養魚,幫人噴莊稼農藥,打打魚,幹點雜工,收廢品,到馬路上鋪路,還做一點小生意賣雞,賣鴨,一年下來比在城裡打工的也少不了多少,其次是做個村委會幹部,管電收費,做沙場生意,開個手扶拖拉機,乾的好的也有開貨車的,不過貨源不多,有的棄車打工去了。


在農村,勞動力不分年老年少,做得動農活的人都是勞動力,50歲的人在農村是壯勞力,所以題主的問題,農村人會豪氣的對你說,我們自己養活自己。

農村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舊社會他們大字不識一個,出門不知東南西北,只知道太陽出來下地幹活,太陽落山收工休息,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方式。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喫飽就好,無理想概念,辛苦一年能喫飽能養家就好。農民也無養老概念,只知道指望子女來養老,所以農民的一生是做到病死和自然死亡為止。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兄弟的知識也隨著提高,慢慢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水平日漸見好,農民開始嚮往美好的生活,所以自然而然產生了″養老″二字。農民一生臉朝黃土背朝天,歷年曆代養老靠自己靠子女,不是城市人有養老金,50歲之後的日子農民還做農活,農民大多數還是農忙務農,農閑在工地上搬磚,做苦力,靠打工養家餬口直到確實做不動為止,所以農民的養老還是靠自己和自己的子女。

今後的農村,國家也會完善農村養老機制,逐步向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看齊,雖然我們的條件受限制,我想今後所有老年人會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很好農村,冬天不燒爐(炕)取暖~要取暖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