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清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也是清朝的開國皇帝。是在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後被推舉上位的。在少年起,皇太極過的生活是比較苦的,常年跟著父兄征戰狩獵,騎射嫻熟,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皇太極從小就比較聰明,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其母親葉赫那拉氏十四歲時,因為政治聯姻嫁給了時年三十歲的努爾哈赤。所以,皇太極的母親在後宮中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但是,葉赫那拉氏從不干預政事,只是做好妻子的本分,一心侍奉丈夫,從而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兩人的感情也是最好的。

皇太極這個人生來眉清目秀,做事穩健,並且特別喜歡看書,在努爾哈赤的將軍中只有他一人識字。當年皇太極七歲主持家政,將財務、家務安排的井井有條,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喜愛。在軍中時,皇太極常常跟著其他將士一起動手,劈柴做飯,騎馬射箭,非常能夠吃苦。

在征戰女真部時,為努爾哈赤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努爾哈赤收復女真後,便開始整肅八旗,並建立大金國,稱大汗,封四大貝勒。其中皇太極便是四貝勒,也被正式任命為管正白旗的貝勒。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因寧遠之戰失利,在軍中鬱鬱而終,此時,皇位懸空,究竟該讓誰即位,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四大貝勒中大貝勒代善早年因為種種原因被廢,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但是,當時皇太極還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他的母親來自敵對部落,兩個叔叔又經常跟努爾哈赤對著干。並且,傳言當時,努爾哈赤留下遺言讓多爾袞即位的。這樣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就剩二貝勒和三貝勒了,外加一個多爾袞。

正在大家為了大位相爭時,代善的兩個兒子岳托及薩哈廉,擁皇太極繼承汗位。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相傳,當年代善作為皇太子被廢時,與多爾袞的母親有關,被人告發代善與多爾袞的母親有染,惹怒努爾哈赤,將代善的太子廢掉,從此,代善的兩個兒子便恨極了多爾袞三兄弟。第二,皇太極自身雖然優秀,但是根基淺薄,在諸位皇子中實力較弱,送他上位,有意將其作為傀儡,方便掌控。


皇太極說不上是最弱的吧,但也不是最強的,皇太極是四大貝勒之一,而且很有能力,努爾哈赤死之前也有一旗的兵馬。皇太極也是一步步完成中央集權,建國號"清",稱帝,成為"主"的。可以說成事得靠自己啊。

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並立時期

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子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多爾袞(一說阿濟格)、多鐸、岳托為八和碩貝勒(即旗主貝勒),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之制,「有人必八家分養之,土地必八家分據之」,並指示在其身後應堅持實行此制,是謂「八王共治」。在這種制度下,對汗王的擁立或廢黜,也要八王會議,而且八王會議可以廢去"汗",可以說八貝勒擁有同等權利。

四大貝勒攬權時期

努爾哈赤快死的時候把鑲黃旗,正黃旗分別給阿濟格,多鐸了,而且還準備把襄白旗給多爾滾。這樣的話,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就擁有最大的勢力了。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聯合其他三大貝勒,逼死了這三個小貝勒的母親,還把鑲白旗搶到手。這樣四大貝勒欺負四小貝勒年幼,主導了議政會。

一家獨大

清史記載:代善與其子岳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這應該是皇太極用某種手段得到大貝勒支持,然後當上"汗位"。但是即使是汗位,權利也不屬於一人。此後他又借故幽禁阿敏,處罰莽古爾泰,改由其一人「南面獨坐」,至此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之制解體。


皇太極的實力雖然不是最強,但也談不上最弱,之所以逆襲還是因為各方面條件具備,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八子進見父汗問曰:「天賜基業,何以底定,何以永承天休?

汗曰:夫繼父為國君者,令力強者為君。倘以力強者為國君,恐尚力恣縱而獲罪於天。一人雖有知識,能及眾人之謀耶?故命爾等八子為八王,八王同議,必然無失......」。

在天命七年(1622年)的時候努爾哈赤推行了「八王共治」(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天聰朝臣工奏議》------「有人必八家分養之,地土必八家分據之。」,他自己制定的規則當然不會推翻。

褚英和代善都夠讓努爾哈赤糟心的,無奈之下就有了「八王共治」,組織結構就是努爾哈赤的子侄們,首先說四大貝勒,代善私德有虧,早就被努爾哈赤廢除嗣位,基本已經與汗位無緣了(雖然是推舉制,但大家也不會把一個廢儲的人再次推舉上去的。),他和阿巴亥都是一個毛病,太心急了。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除非萬不得已,旁系是沒什麼機會的。莽古爾泰作為親兒子連阿敏都不如,人緣極差、多勇少謀,不是君主的材料,況且性子兇狠殘暴,他上台哪天心情欠佳,怕是要死一片......所以誰也不敢推舉他。至於四小貝勒,沒有對比的必要,根本沒機會,多爾袞的傳說大家聽聽就算了。

《清史稿·太宗本紀一》: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岳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於瀋陽。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台吉」,音並闇合。及即位,咸以為有天意焉。

史料寫的很清楚了,皇太極「才德冠世」,諸貝勒「議請嗣位」,況且皇太極還按照「規矩」------「上辭再三,久之乃許」。


所謂的皇太極弱只不過是母親早逝,也沒有封為福晉,他即沒胞兄弟又屬於庶出,所以感覺勢單力薄。而且,女真人的傳統是立謫立幼,他排行老八,正好處於尷尬的中間位置。

其實真正的是皇太極多謀善斷,智勇果敢,並不弱。早在7歲的時候就開始替努爾哈赤管理家務,4、5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20歲的時候就開始隨努爾哈赤征戰沙場。而且,皇太極是努爾哈赤唯一的精通滿文,知曉漢文的兒子。

(努爾哈赤)

所以,如果要弄清楚皇太極為什麼能夠成為大清的第二主,還得從努爾哈赤的子嗣們聊起。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8個女兒。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長了褚英,四大和碩貝勒,以及努爾哈赤死後處於年少的多爾袞三兄弟。

一、長子褚英

大兒子褚英作戰勇猛,經常追隨努爾哈赤東征西討,所以最早被努爾哈赤立為皇子,將來努爾哈赤死後就由其繼承大統。但是褚英自從當上皇太子後就變的桀驁不馴、目中無人,而且貪杯好色數次貽誤戰機,所以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懲處。但是他在禁閉期間不思悔改,還出言不遜,揚言等即位後要報復曾經在努爾哈赤面前彈劾他的大臣。最終,努爾哈赤下狠心,將其處死。

二、次子大貝勒代善

代善也是隨父親征戰立下赫赫戰功的皇子,因此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本來他是有絕對的資格繼承皇位,但是他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三更半夜與努爾哈赤的大富晉私通。後來被侍女告發,大富晉受到處罰,代善受到冷落。現後來,代善受後妻的教唆準備殺掉自己的兒子,努爾哈赤得知消息後及時制止,並查明真相,錯在代善後妻。而代善為了討好父親又親手殺了後妻,如此反覆無常,沒有主見,在眾人面前更是威信掃地,所以皇位也與他失之交臂。

三、二貝勒阿敏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早年隨父親為叔叔努爾哈赤出生入死,立下不少戰功。所以,努爾哈赤也將其封為和碩貝勒。但是,阿敏也是色膽包天,偷偷和努爾哈赤的妃子富察氏暗度陳倉。後來被努爾哈赤發現,本來與自己若即若離的皇位更加漸行漸遠。

四、三貝勒莽古爾泰

人比名子還魯莽,母親犯了錯還沒等父親努爾哈赤處理了,莽古爾泰把母親給咔嚓了。如此野蠻的大逆不道叫努爾哈赤哭笑不得,思前想後如果再殺了他,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兒子,得不償失。所以,努爾哈赤對這個粗人兒子愈加不感冒,讓他上戰場殺敵還行,如果做一國之君止不定要鬧出多大的笑話呢!所以,努爾哈赤倉促離世,也沒有定下來誰來做大清之主。

五、多爾袞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15歲,而且母親多巴亥已經被努爾哈赤立為富晉。有母親撐腰,再加上女真人就有立幼的傳統,所以皇位離多爾袞只有一步之遙。無奈多爾袞年幼勢弱,怎麼能斗的過詭計多端、閱人無數的皇太極。所以,皇太極謊稱努爾哈赤臨死前要求多巴亥殉葬,被逼無奈,多巴亥丟下三個兒子去天堂陪了努爾哈赤。這樣一來,多爾袞兄弟幾個只能老老實實的任由皇太極擺布了。

(皇太極)

最後,代善的兩個兒子向父親建議,現在是你表現的機會到了,還不趕緊行動。代善恍然大悟,急忙第一個站出來擁護皇太極登極。最終,1626年皇太極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大清第二代皇帝的寶座。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州族,改大金國為大清國,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1912年,清朝統治中國的歷史結束。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論實力,皇太極確實是最弱的。

滿清最初是依靠實力,也就是手中兵馬說話的。在努爾哈赤1626年死亡時,大貝勒代善有兩紅旗51牛錄,二貝勒阿敏有鑲藍旗33牛錄,三貝勒莽古爾泰有正藍旗21牛錄,而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確實是實力最小的,只正白旗18牛錄。

然而,代善曾經被廢黜繼承人地位。努爾哈赤委婉宣布,我死之後,大妃及幼子(多爾袞兄弟等)歸代善扶養。實際是宣布自己之後的繼承人是代善。可惜幾天後就有後宮兩個小妾揭發阿巴亥迫不及待地私下送酒肉給代善(這個未來的男人)。實際這代表其餘各貝勒皇子們對代善被確定為繼承人很不滿。因為長子褚英的被廢黜經歷,努爾哈赤果斷處罰了阿巴亥並廢黜了自己的前言。而努爾哈赤死亡後,大妃阿巴亥將無可辯駁地成為太后,代善面臨這個局面無論如何也得避免嫌疑,那末阿巴亥當然就得死,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更不能當繼承人了。

其次,阿敏是努爾哈赤侄兒,莽古爾泰則有弒母原罪。所以共同密謀逼迫阿巴亥殉葬的四大貝勒中,只有皇太極才有可能繼承汗位。這是其餘三大貝勒的平衡策略。

所以四大貝勒是共同領政。皇太極被迫公開盟誓,宗室即便犯大罪,兵馬只能分給兄弟子侄,不能由大汗私吞。比如阿敏被廢黜,鑲藍旗由其弟弟濟爾哈朗繼承。

因此皇太極一直竭力拉攏阿濟格三兄弟(和他們的65牛錄兵馬),以維持平衡。到1635年,後金戰勝林丹汗(次年蒙古各部臣服後金),皇太極的地位才真正做到南面獨尊。而1634年莽古爾泰死,正藍旗由其弟弟德各類繼承,1635年德各類暴死,皇太極才敢追究莽古爾泰謀反罪及寸桀其姐莽古濟,正式吞併正藍旗。


事實並不是全部的真相,誰成為皇帝只決定誰留下,而非誰對誰錯,誰有能耐。歷史屬於過去,誰又能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人們的習慣思維是對於皇帝或歷史名人都帶著好的一面去猜測,所以會有很多想不通。皇太極最弱,萬一他偷偷開掛呢?都在偽裝呢?腦袋靈光呢?總而言之利益歸向誰,誰就是那個「始作俑者」。


誰說皇太極最弱了,皇太極手段最高明,就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