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明確一點,皇太極繼位後金大汗,並不是努爾哈赤所立,努爾哈赤在寧遠前線戰敗,鬱鬱而終,此時並沒有確定繼位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八旗議會推舉出來的。

皇太極的實力並不弱。

皇太極位列四大貝勒之一。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兩紅旗),二貝勒阿敏(鑲藍旗),三貝勒莽古爾泰(正藍旗),四貝勒皇太極(兩白旗),這四大貝勒幾乎掌管了除兩黃旗外的八旗全部人馬(兩黃旗旗主努爾哈赤安排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掌管)。大貝勒代善因為遭人設計與大妃阿巴亥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而被努爾哈赤所訓斥,隨之失去了繼位資格;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次子,並不是努爾哈赤所生,所以也沒有繼位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因為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不僅不被努爾哈赤所喜歡,在繼位問題上更是收到了全體滿洲貴族的反對,所以也沒有繼位資格;四貝勒皇太極,年齡在四大貝勒裡面是最小,但是自身的文治武功也非常的突出,在滿洲貴族中具有頗高的聲望,並且,皇太極繼位的時候,還不是「南面獨坐」,而是由四大貝勒共同議政,所以,當時的皇太極繼位得到滿洲貴族高層的普遍支持,特別是其中實力最強的兩紅旗旗主代善,全力支持皇太極。

當時與皇太極存在競爭的,主要是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特別是多爾袞和多鐸,因為努爾哈赤的喜愛,掌握著兩黃旗的勢力,並且有大妃阿巴亥的庇護,一度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四大貝勒一直堅持要阿巴亥殉葬,並且由莽古爾泰直接勒死了大妃,使得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多爾袞和多鐸瞬間失去了依靠,同時也喪失了爭奪汗位的政治基礎,而皇太極也沒有就此趕盡殺絕,而是繼續由三兄弟執掌兩黃旗,後黃白對調,改為執掌兩白旗。

至此,皇太極經過滿洲貴族議會的推舉,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聰,在相繼除掉莽古爾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後,皇太極「南面獨坐」,開始獨掌大權,並於1636年在盛京(今遼寧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改元崇德。


感謝邀請。

皇太極實力可不弱,人皇太極好歹是四大貝勒之四,沒本事沒實力不會有這個位置。他只不過是在四大貝勒中最年輕而已,還算不上實力最弱。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四大貝勒的表現,就可以看出皇太極為什麼能當接班人了。首先要把阿敏排除在外,阿敏是努爾哈齊的侄子,皇太極的堂兄,繼承人沒他的事。

先說說代善。代善這哥們排老二,但是他幹了不少傻逼事,虐待兒子,和小媽關係曖昧,很明顯這會讓老爹的面子掛不住。

莽古爾泰是一個赳赳武夫,他媽給努爾哈齊戴了綠帽子他居然把他媽給殺了,從這兩點來看的話,繼承人的位置也和他無緣。

皇太極是怎麼回事?皇太極從小就沒了媽,但是他還能混上四大貝勒,可以肯定他城府比一般人都深,而且他也有一定的本事,否則不可能躋身四大貝勒。薩爾滸大戰的時候,皇太極就領兵獨當一面,可以說如果不是老爹對他的信任以及對他能力的肯定,他不會有這個機會去一展身手。

再一點,代善、莽古爾泰都得罪過努爾哈齊,但是只有皇太極沒有,所以努爾哈齊對皇太極肯定會另眼相看的,雖然努爾哈齊活著的時候不一定顯露出來,但是皇太極能順利登上大汗之位,如果說努爾哈齊先前沒有安排,鬼才相信。

所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為什麼代善等三大貝勒會支持皇太極上位了,很明顯皇太極上位是努爾哈齊肯定的。而且對他們來說,如果努爾哈齊的那些兒子們混撞了,勢必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所以他們必然要報團支持皇太極以維護自己的地位。

但是他們不會想到皇太極端的好手段,不管是三大貝勒還是八旗新秀都被皇太極給壓的死死的,最後三大貝勒中也就只有老實謹慎的代善活到了最後。

全文完


其實就是在四大貝勒裡面選,多鐸和多爾袞當時太小了,十幾歲的孩子不可能選。那麼就是四大貝勒裡面選,四大貝勒,代善,濟爾哈朗,皇太極,莽古爾泰。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沒有繼承權。

那麼就剩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3個兄弟。

代善主動退出了。

而莽古爾泰,傳聞跟努爾哈赤的小妃有點不清不楚,再加上,莽古爾泰親自勒死大妃阿巴亥,所以在品德上有狹隘。所以皇親們就投了皇太極


實力是弱但是能力強啊,當時的多爾袞還小,不然他沒戲,不過多爾袞也是皇太極一手栽培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